训俭示康

作者:司马光
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撰。此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篇家训。作者在文中教导儿子,要“以俭为美”,决不可奢靡腐化。作者训诫儿子,是以维护封建家族出发的,但处于奢侈腐化的时风中,作者能够超出流俗,提倡俭素,反对奢侈,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家训,此文避免了板着面孔的枯燥说教,在亲切的说理中,援引了许多正反两面的实例,把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文章显得充实而有说服力。这是此文写作上的突出之处。全文5个自然段,首段现身说法,叙述自身力排众议,“独以俭素为美”的情形,第二段称赞宋朝初年尚俭的世风,批评后来侈靡的陋习。第三段列举了为政清廉的“大贤”,借他们的口,说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第四段阐明俭的好处和侈的恶果。末段再列举“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事例,让事实说话,使人由衷地信服。

猜你喜欢的书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短篇小说特写集。亚米契斯著。1886年出版。原书到1904年已重印300次,世界各国大概都有译本。原名《Coure》,按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19世纪末以来广为流传的教育读物和儿童文学名著。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作者以真挚火热的心,描绘了少年们丰富多采的生活,其中有爱国胜于爱钱的少年、有助人为乐的卡隆班长、有舍己救人的洛佩梯、有坚强勇敢的小鼓手、有刻苦学习的小石匠、有舍生探敌的小英雄、有尊师如父的小学生、有爱生如子的老校长,生动地反映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和地位的平等。其中《义侠的行为》、《少年爱国者》、《少年笔耕》、《少年鼓手》等篇,尤为动人。曾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手的故事

手的故事

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36年12月“开明书店创业10周年纪念专刊”《十年续集》上,署名茅盾。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与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讲述张不忍、潘云仙这对青年教师夫妇回故乡正赶上备战风,他们义务为民众做有益于战备的事的遭遇。豪绅奸商官僚相勾结诬陷这对夫妇为汉奸,罪证竟是手粗大。茅盾说该文“讲国民党的所谓战备活动在某个小县城里惹起的一场风波”。通过风波,赞扬张不忍夫妇的爱国抗日热情,暴露国民党当局包庇汉奸、打击抗日力量的罪恶。

民抄董宦事实

民抄董宦事实

明人董其昌,官至礼部尚书,以书画闻名于世。《明史》对他的官品和艺术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尚待考证的《民抄董宦事实》,将董其昌沦为一位毁誉不一、贬褒互有的历史争议人物。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

本书(六册一、○一四面六○八、四○○字)不分卷,据赵尔巽、柯劭忞等撰修「清史稿」关内本选辑。原书依史例分本纪、志、表及列传四门,凡五百三十六卷。本书就中选集关系明郑与台湾之史料,仍依纪、志、表、传列目:「本纪」分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九纪(原太祖、太宗及宣统三纪均无所取),上自顺治元年清兵入关,下讫光绪二十一年台湾沦日;凡与南明以降至于郑氏三世以及台湾在清代之始末所有资料,均予选取。「志」取「地理志」之「台湾」一节外,余如「食货志」之户口、田制、盐法、矿金、征榷、「兵志」之绿营、水师、海防、「交通志」之电报、「邦交志」之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德意志、日本、和兰(荷兰)及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均撷其与台湾有关之记载。「表」仅由「诸臣封爵世表」及「疆臣年表」选编二表:「诸臣封爵世表」,取清初至末叶涉及明郑与台湾史事之人物,依等分列;「疆臣年表」,选统辖闽台之总督与巡抚两职合辑。「列传」所取,在台湾入清以前,凡涉及明郑史事之人物均在采选之列;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六卷,宋.允堪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简称《毗尼切要香乳记》、《香乳记》。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书玉笺记。二卷。系清读体集《毗尼日用切要》的注释书。全书立五门:教兴、藏摄、宗趣、释题、解文。将《切要》中采集《华严经净行品》的五十四偈及密部中的三十七咒以类分作四十四门,依次注释。书后附戒相的注释。本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板印行。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