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荟说
作者:乾隆
全4卷。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有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本行世。全书约5万字。均为作者于登极继帝位之前,即25岁之前读书思考、研究经史、探索问题时之心得笔记。据作者该书序文说:“予禀承庭训,懋学书斋,留连往复于六经四子之书,求其义蕴精微,旁搜诸史通鉴,考定得失,区明法戒,以致儒先诸论,词苑菁华,莫不遍览。虽究心探索,餍饫其中,然考之古圣贤躬行实践之学,盖恧焉而未逮。自十有四岁学属文,至于今又一纪矣。四卷二百六十则。分别论述帝王治国和教化天下之民的要旨,阐述天人性命的道理,礼乐法度的制用,古今得失的为政历史事迹等。此书广集历代帝王家教、政教之训诫,内容详实。成书后曾用于宫廷皇太子教育,亦颁用于宗学作为政治、道德教育读物。
猜你喜欢的书
正一醮宅仪
正一醮宅仪。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祭五方宅神、五土将军,求居宅安宁去灾。
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的散文,在内容上有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特点,除其明显的政治上和观点上的差错外,他的有些思想和主张,如要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等等,这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而在今天看来,特别是联系林语堂个人后来发生的变化,既可以看到他当时的历史的局限性,也可以明显的看到他的反动的阶级实质。本书收入作者所写主要散文作品共102篇。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平淡中见深长,在现代散文中独树风格。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
在江苏南京市兴中门内狮子山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相传当年郑和出使西洋,屡历险境而转危为安,认为这是海神天妃保佑之故,因建天妃宫酬谢,立此碑。后来宫毁,仅存此碑。其高3.38米,宽15米,碑额篆书“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文记述郑和航海史实和建天妃宫之缘起,落款日期为“永乐十四年四月初六日”。该碑系南京现存的两块明代巨碑之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藏地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依于《大悲白莲华经》,所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一份相当令人感动的佛教著作,论中述及了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所发的五百大愿及本生故事。作为诸佛的本愿,佛教中最广为人知的,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取西方极乐净土。而释迦牟尼佛,是以什么样的因缘与愿望而在此五浊恶世成佛道、度众生的,很少有人提及,《白莲花论》提供了这方面的详细信息。
大乘二十颂论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略明第一义无生,随转而无性义。
禅行法想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一弹指之间,亦思惟死想等,则能堪食人之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