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新论

作者:江永
律吕新论

二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录甚多,有《周礼疑义举要》等书。是书上卷首论蔡元定的律书,次论五声、黄钟之宫、黄钟之长、黄钟之积、十二律、三分损益、二变声、变律。下卷首论琴,次论四清声、旋宫、乐调、造律、候气,最后为律吕余论。该书大旨以琴音立说。古人都以管定律、汉代的京房作准定数,由十二律生成六十律,后又生成三百六十律,这是以弦求声之开端。江永之说大约便根源于此。然而管音弦音在生声取律上稍有不同,所以难免有点牵强。然而其论黄钟之积、论宋儒算术之错误、论律生于历诸条都能自出新意。江永深精算法,所以对律度都能推算精确。至于定黄钟之宫,则根据蔡邕之《月令》中的章句以校定《吕氏春秋》的讹误,并纠正《汉书·艺文志》删削的错误。江永能发前人所未发,所以其说可以作为一家之学。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猜你喜欢的书

物语日本史

物语日本史

《物语日本史》有上、中、下共三卷。上卷讲述了从日本建国到延喜、天历年间的历史;中卷展现了从宝元、平治之乱开始的源平合战至室町幕府的终结为止的武家政治;下卷首先描绘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以及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统一大业,最后讲述了德川幕府安于太平之时的黑船来航、攘夷开国的明治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众多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天仙金丹心法

天仙金丹心法

古代内丹术书。又称《八祖金丹心法》,简称《金丹心法》。卷首有清柳守元题词,书盖出于明末清初。托名吕洞宾、韩湘子等八仙著。原书十六卷,分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己、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婴、积行、行功、面壁、飞升等十六篇。主张性命双修,培养后天三品(精、气、神)以复先天。据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李养正考证,此书乃为嘉庆年间全真道士柳守元托名古八仙所著,其版本有二,一为光绪《重刊道藏辑要》壁集,一为松飞破译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书中八仙为:三山笛史韩湘、蓬莱道人张果、紫微垣山(酿花墨客)蓝养素、醒眼道人(富贵解人)曹器杰、铁杖老人李元中、盍缕道人何淑清、秕秕道人钟离权、回道人吕岩。另外,除了八仙之外,书中还搬出了张道陵、葛洪、许逊、苏郎、刘海蟾、丘处机、白玉蟾、张伯端等等一大堆的关公战秦琼式的作序。然此书大旨应是全真道北宗的清修法,关涉全程而详细精切,读者自能鉴识。

篁君日记

篁君日记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北平文化学社1928年9月初版。收璇若《序》1篇,《自序》1篇。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描写了篁君在一个多月中的爱恋心态。篁君生长在一个大户人家,其妻子带着幼儿住在兵荒马乱的河南老家,而他则在北京一衙署工作。一日,篁君在餐桌上遇到一个“小寡妇样”的姨太太,两人双目对视,“无端脸红”,“烦恼如同一群蜂子,同时飞扑到心上来”。最初,篁君还能想到“不幸”的妻儿,以“顾全体面的理智”去浇灭情欲。但随着他一步步堕入情网,便渐渐把“妻安置到脑背后”。在理智与情欲的争斗中,“不长进的思想不久即侵占了”篁君的全部意志,致使他完全陷入了与姨太太的情欲。这部日记体小说是篁君的一份忏悔录。《自序》说:“这短文,作为在妻面前的一点忏悔”,“过去的我,自己也在极力设法要把它忘却”。

岭南逸史

岭南逸史

此为涉及岭南少数民族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归之于“英雄儿女”类。二十八回,黄耐庵撰。耐庵名岩,号花溪逸士,参见附录小传。书叙明万历年间,嘉应州秀才黄逢玉,才貌双绝,于赴从化探望姑母途中,或因救人而被招为婿,或因受擒而被迫成婚,先后与艺高貌美的张贵儿、李小环、梅映雪、谢金莲结为夫妻,最终隐居大绀山。小说根据《广东新语》、《赤雅外志》以及罗定、广州等地方志有关记载虚构而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瑶民起义的状况。

法书论

法书论

一卷。书论。唐代蔡希综撰。希综,天宝年间书法家,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希逸、希寂之弟。希综工翰墨。是编自述家世及前代书家之书学渊源,其要旨则归本于论用笔。共计五段,一、述家世。其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自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至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阳尉希寂,皆有时名为世所重。二、追叙诸家授受渊源。述及大篆、隶书、楷法、八分、章草之始兴,历数了自周宣王至东汉期间五十余位书家,结语赞曰:“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则八体之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此四贤者,自数百载来未之逮也。”三、引右军、蔡中郎之论,议用笔之法。言欲须先“适意任情,”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四、历述钟繇、右军学皆大成之经验。钟繇从师学而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懈怠,寝息间,“画其被,皆为之穿”。用功若此。右军习字,尤重心意,“书之为意,取类非一”。求字字意殊,骨气雄强,爽然飞动,终得其精妙。评曰: “是知学成非一师之能致,非好奇博艺之士,不能有知。”五、议下笔之法,曰:“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仍须简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摹,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空中遥下掷,其势犹高峰坠石。”盛赞古之君子张伯英、张旭、崔长史、蔡伯喈等硕学多闻,笔力精深,“匪直禄取一朝,故亦誉流千祀”。统观全篇,所论多杂采诸家之言,无甚深诣。有《书苑菁华》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等。

格物通

格物通

理学著作。明湛若水撰。一百卷。编为六条,称为六格,一格为一类问题。其中《平天下格》四十四卷,《治国格》十四卷,《齐家格》十三卷,《修身格》九卷,《正心格》三卷,《诚意格》十七卷。除《正心格》外,其余五格又分若干细目。全书条目清楚,一览便知要义。旨在阐发儒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学说。对诸子到明代的儒家思想都有比较具体的介绍和准确的概括,内容广泛,思想精纯,堪称儒家思想的百科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