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义
作者:孔颖达
《尚书》学著作。唐代颁行的《五经正义》之一,二十卷。孔颖达等撰。唐贞观年间,“新定五经”颂布后,太宗又命撰《五经义疏》。由孔颖达领衔,王德韶、李子云等执笔,撰《尚书义疏》。该书以梅赜所献伪《孔传古文尚书》(《舜典》篇用姚方兴所献本)为底本,甄录南北朝以来各家旧有疏注,尤其是刘焯、刘炫的旧疏,“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尚书正义序》),加以综合发挥而成。初稿撰成后,几经讨论修改,马嘉运驳正其失,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增损其辞,直到高宗永徽四年,始定稿刊行,定名为《尚书正义》。从此,《尚书》各种异文版本以及各家学说不再流行。由于该书抛弃和排斥马融、郑玄、王肃等注本,而肯定伪《孔传古文尚书》,不仅使人们对《尚书》真正版本的面目认识模糊,而且常常使自身的解说陷入矛盾之中,不能自圆。然而,此书保留了汉以来经学界研究《尚书》的一些成果,特别是使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得以流传下来,应该是一大功绩。有《十三经注疏》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 尚书序
- 卷二 尧典第一
- 卷三 舜典第二
- 卷四 大禹谟第三
- 卷四 皋陶谟第四
- 卷五 益稷第五
- 卷六 禹贡第一
- 卷七 甘誓第二
- 卷七 五子之歌第三
- 卷七 胤征第四
- 卷八 汤誓第一
- 卷八 仲虺之诰第二
- 卷八 汤诰第三
- 卷八 伊训第四
- 卷八 太甲上第五
- 卷八 太甲中第六
- 卷八 太甲下第七
- 卷八 咸有一德第八
- 卷九 盘庚上第九
- 卷九 盘庚中第十
- 卷九 盘庚下第十一
- 卷十 说命上第十二
- 卷十 说命中第十三
- 卷十 说命下第十四
- 卷十 高宗肜日第十五
- 卷十 西伯戡黎第十六
- 卷十 微子第十七
- 卷十一 泰誓上第一
- 卷十一 泰誓中第二
- 卷十一 泰誓下第三
- 卷十一 牧誓第四
- 卷十一 武成第五
- 卷十二 洪范第六
- 卷十三 旅獒第七
- 卷十三 金縢第八
- 卷十三 大诰第九
- 卷十三 微子之命第十
- 卷十四 康诰第十一
- 卷十四 酒诰第十二
- 卷十四 梓材第十三
- 卷十五 召诰第十四
- 卷十五 洛诰第十五
- 卷十六 多士第十六
- 卷十六 无逸第十七
- 卷十六 君奭第十八
- 卷十七 蔡仲之命第十九
- 卷十七 多方第二十
- 卷十七 立政第二十一
- 卷十八 周官第二十二
- 卷十八 君陈第二十三
- 卷十八 顾命第二十四
- 卷十九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 卷十九 衰毕命第二十六
- 卷十九 君牙第二十七
- 卷十九 冏命第二十八
- 卷十九 吕刑第二十九
- 卷二十 文侯之命第三十
- 卷二十 费誓第三十一
- 卷二十 秦誓第三十二
猜你喜欢的书
曾文正公全集
近代诗文杂著合集。154卷。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李鸿章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鸿宝书局石印本,线装10函13种。卷首1册,辑录《上谕三道》、《谕赐祭文二首》、《国史本传》等文16篇;并录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12卷。主要是表彰曾国藩忠实地为清王朝效劳的功绩,并叙述其一生的事迹。正文按文体编排。计有奏稿32卷、《经史百家简编》2卷、《经史百家杂钞》6卷、《鸣原堂论文》2卷、《曾文正公文集》3卷、《曾文正公诗集》3卷、《曾文正公书札》33卷、《曾文正公批牍》6卷、《曾文正公杂著》2卷、《曾文正公家书》10卷、《曾文正公家训》2卷、《大事记》4卷、《孟子要略》5卷、《求阙斋读书录》10卷、《求阙斋日记类钞》2卷。其中《曾文正公文集》、《诗集》及《经史百家杂钞》(参见“曾国藩诗文”、“经史百家杂钞”条)是曾氏之诗文创作。其家书、书札、批牍卷等,间亦有对文艺的看法。《求阙斋日记类钞》中有“文艺”、“鉴赏”类,则是专门论述文学及艺术的。《求阙斋读书录》是对《左传》、《史记》、《汉书》、《楚辞》、《陶渊明集》、《李太白集》、《东坡集》、《望溪文集》与《古文辞类纂》等50余部历代诗文集的考评与诠释,对研究曾氏的文艺思想亦有参考价值。
唐玄宗文集
唐玄宗李隆基文集,据《全唐文》整理,共930篇。其中制212、诏357、敕154、诰13、批64、册文51、书29;有关宰相张说15、宰相张九龄57、玄元皇帝(老子)13、道士李含光20篇。其中有《禁弋猎诏》、《禁采捕诏》、《禁弋猎采捕诏》是让动物能更好的繁衍生息;而有《禁屠杀鸡犬诏》、《禁屠杀马牛驴诏》,不晓得老百姓能吃什么。
在园杂志
笔记。共四卷。刘廷玑撰。作者根据康熙年间参加治理黄河时搜集的见闻记录成书。内容包括政事、服饰、饮食、医药、诗文等各方面。所记以清初为主兼及明代。卷首有作者自序和孔尚任之序,书中有关《金瓶梅》的资料有两则。一为王忬为严世蕃献画致祸事:王世贞父王抒藏有王维《辋川真迹》,严世蕃闻而索之。王以抚本献,为汤裱褙告发,后严借故将其“弃市”。这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附会传说在清代流行的一个佐证。一为卷二论《金瓶梅》的创作动机是“以淫说法”,劝人止淫,实非“秽书”,并对其“文心细如牛马茧丝”的艺术结构和人物刻划有较高评价。又对张竹坡及其评点作了评介。
新中国
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章回小说。近代陆士谔著。十二回。叙清宣统二年元旦,书中主人公喝酒后酣睡,女友忽来呼之出游,见世已大变,已是清宣统四十三年。原来清宣统三年改为君主立宪政体,四十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有正规军六百万,全国无一穷人,教育普及,成为世界留学生中心,科学技术发达,有医心药、除恶药等,没有恶人,已是太平盛世。后因急于出门看庆祝宪政四十年的盛大庆典,被门槛绊了一跤,醒来方知是“一场春梦”。此书以梦境叙述故事,内容与形式都受到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影响,和吴沃尧小说《新石头记》后半部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旨在宣扬立宪。有宣统元年(1909)改良小说社铅印初版本、宣统二年再版本。
萧常续后汉书
纪传体三国史。南宋萧常撰。47卷。萧常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父寿朋病陈寿《三国志》帝魏黜蜀,欲为更定,未及成书而卒。萧常因述父志,费时20载撰为此书。以蜀国为正统,起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1),迄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分帝纪2卷,年表2卷,列传18卷,以吴、魏为载记,凡20卷。又别为音义4卷,义例1卷。因蜀汉昭烈帝续汉献帝,故名《续后汉书》。取材以《三国志》为主,多援引裴注,建安以前或据范晔《后汉书》。是书义例精审,笔削谨严,颇得史法,然偶有讹误。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附有清郁松年撰《续后汉书札记》1卷。
方等三昧行法
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作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称大方等行法、方等三昧仪、方等忏仪、方等行法等。方等三昧与法华三昧同属摩诃止观四种三昧中之半行半坐三昧,乃基于大方等陀罗尼经之行法,为诵持陀罗尼,忏悔行道,期以延年增寿,得现世利益之单纯行法。另国清百录亦收有方等忏法,为此行法之别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