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章句

作者:王夫之
礼记章句

四十九卷。清王夫之撰。此书对《礼记》经文,逐句逐章,详作笺释,颇有发明。寻其意旨,盖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旧貌。唯在每篇之首,列其篇旨,大柢短长互见。如谓“《王制》为汉文帝时,令博士诸生作”,本《正义》引卢植说。然考卢说,出自《史记·封禅书》。《封禅书》有“文帝召鲁人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明年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作 《王制》,谋议巡守封禅事”。检校今《王制》,无一语言及封禅巡守事。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云: “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篇”。以今《王制》参检,郑君《三礼目录》云“名曰《王制》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绝不相合。此博士所作《王制》,或在《艺文志》中 《礼家·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中,非 《礼记》之《王制》。又谓“《月令》之作,为战国时,八家之儒与杂流之士,依傍先王之礼法,杂纂而附益之。而吕不韦以武力袭取,掩为己有。戴氏知其所自来,故采之于 《记》,以备三代之遗法焉”。考《正义》云,“贾逵、马融之徒,皆云《月令》周公所作,故王肃用焉”。《后汉书·鲁恭传》:“恭议曰:《月令》周公所作,而所据皆夏之时也”。蔡邕《明堂月令论》 曰: “

猜你喜欢的书

重阳全真集

重阳全真集

一作《全真前后集》或《全真前后韬光集》。道教文集。十三卷。宋王重阳撰。成书于金大定二十八年 (1188年)。据大定二十八年(1188)范怿序:重阳逝世后,由门人收集遗文诗词约千余篇辑成,内容主要是“诱人还醇返朴,静息虚凝,养互初之灵物,见真如之妙性,识本来之面目,使复之于真,常归之于妙道”。在修炼方法上,力破金石符箓之法。一至八卷分别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五绝、七绝、词等编辑,卷九为歌词诗、卷十为诗,卷十一至十三为词。内容多为题詠、述怀感事、赠答应酬之作,以诗词言志并宣传道教思想,成为以后全真道的一大特色。为研究全真道创教人王重阳生平思想的重要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郑忠肃奏议遗集

郑忠肃奏议遗集

二卷。宋郑兴裔 (1126—1199)撰。郑兴裔字光锡,初名兴宗,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兴裔乃显肃皇后外家三世孙,因皇戚恩授成忠郎,历官江东路钤辖,迁均州防御使,保静军节度使、召领内祠,武康军节度使。赠太尉。卒谥忠肃。兴裔历事四朝,皆有政绩,以才名著称,当时外族之贤,未有其比。《郑忠肃奏议遗集》二卷所录多为奏疏、表状,其中如请起居重华宫、论淮西荒政诸疏,词意剀挚。其他如蠲緍钱、禁改钞、论折帛钱诸奏,所列绍兴间一切弊政,皆《宋史食货志》及《文献通考》所未载,足补史志之缺。有 《四库全书》本。

资治通鉴直解

资治通鉴直解

《资治通鉴直解》原名《通鉴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首辅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给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此书以《资治通鉴》为主,其他史书如《通鉴外纪》、《续资治通鉴》、《宋元通鉴》等为辅,从中选取了一些重要片段与事件加以讲解,一方面通俗易懂,一方面也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先读经,后读史,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资治通鉴直解》是明朝隆庆六年,由两朝帝师张居正给万历小皇帝日讲的宫内读本。《资治通鉴直解》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当年为皇帝讲解《资治通鉴》,意在教育皇帝如何做一名圣明之君。即使在今天,此书对各级管理者与读者大众,依然可资借鉴,更可从中读出立身处世的智慧光辉。

剑关子益禅师语录

剑关子益禅师语录

剑关子益禅师语录,一卷,宋子益说,善珙、德修等编,林希逸序。南岳下第二十世,嗣无准范。收录其住兴化等三寺的语录以及小参、拈古、颂古、法语、偈赞、小佛事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七套。

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

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

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宋周琪述并序(序文首缺)道冲跋,师范跋,心月跋,广闻跋(二篇)。

修行道地经

修行道地经

梵名Yoga -ca^rya-bhu^mi-su^tra 。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Sam!gharaks!a )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书纂集众经所说有关瑜伽观行之大要。现行本共三十品,品目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别五阴、五阴成败、慈、除恐怖、分别相、劝意、离颠倒、晓了食、伏胜诸根、忍辱、弃加恶、天眼见终始、天耳、念往世、知人心念、地狱、劝悦、行空、神足、数息、观、经学地、无学地、无学、弟子三品修行、缘觉、菩萨。三十品中,最后三品乃据法华经而来,古本无。六朝初期,即鸠摩罗什入关以前,已盛行讲究本经。异译本有后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一卷、后汉支曜译小道地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