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初程

作者:廖平
经学初程

一卷。廖平、吴之英同撰。之英四川名山县人。光绪优贡,任灌县训导,又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吴之英于经史历算无所不通,也是清末蜀中通儒,吴之英读书时就以经术名世,均能独索精研,别辟蹊径,与廖平同为湘潭王闿运主尊经书院时杰才。《经学初程》是一部论治学心得的专著,引导学生治学的教科书,堪称当时国学入门的津梁。此书概论为学之道,可见其教人治学之法,有许多精到之论。在读经的次序安排上,尤多名言。如:“治经岁月略以二十为断,二十以前纵为颖悟,未可便教以经学,略读小学书可也。二十以后颖性开,则记性短,不可求急助长,当知各用所长。”“读书要疑要信,然信在疑先,……笃信专守,到精熟,后其疑将汩汩而启,……若始即多疑,则徬徨道途,终难入境。”廖、吴强调,治《尚书》须知今古文之异,不宜笃守伪孔之学。《经学初程》集中地体现了廖平、吴之英的治经思想,在其议论中不乏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堪称一部经学概论,是立志经学者的必读之书。有尊经书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版(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社科院收藏),另见《六译馆丛书》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怪指纹

怪指纹

博士宗像隆一郎在侦探方面很有建树,可谓奇葩一朵。突然,他的助手小池被人毒死了,并且留下了“三重漩涡”的怪指纹。H制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川手连续收到匿名信,恫吓要杀掉自己的全家,川手被吓得不知所措,果然,当天,二小姐便失踪了,随后在U公园的科学陈列馆里发现了川手的二女儿的尸体,随后大女儿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一连串的惨案和反复出现的“三重漩涡”怪指纹使川手精神崩溃了,为了逃难他随博士来到一个城堡里,在那里,他竟看到了几十年前的事情:自己的父亲在杀人!他终于明白了凶手为什么要杀自己全家。具有“三重旋涡”手指纹的人终于找到了,是一个娇弱的女子!她伙同哥哥疯狂制造复仇计划,在被博士抓获后自杀了,她哥哥也跳楼而死。案子似乎了结了……然而小五郎的出现和他大胆的行动使案子又颠倒了,宛如平静的海面上刮起了风暴……

道光彰化县志

道光彰化县志

清李廷璧主修,周玺总纂。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十二卷,首一卷。本志体例仿余文仪《台湾府志》及康熙《诸罗县志》志目折衷而成,志分封域、规制、官秩、学校、祀典、田赋、兵防、人物、风俗、物产、杂识、艺文。卷首有例言、圣谕等。本志多取《续修台湾府志》及《诸罗县志》等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

长篇小说。写于1942年。全书14章。前9章连载于《文艺阵地》7卷1号至4号。后5章以《秋潦》为题,连载于重庆《时事新报·青光》第1期至第29期,署名茅盾。1943年5月由桂林华华书店出版单行本。茅盾在《〈霜叶红似二月花〉新版后记》中说,小说“本来打算写从‘五·四’到1927年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大变动,想在总的方面指出这时期革命虽遭挫折,反革命虽暂时占了上风,但革命必然取得最后胜利。”但后来发生了变化,未能实现原来的创作意图。已完成的部分,是一部反映从辛亥革命以后到“五·四”运动前夕社会生活的作品。小说以江南一带小县城为背景,以惠利轮船公司经理王伯申为发展航运事业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为主线,展开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小说描写人物心理委婉曲折,并借助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布局摇曳多姿,结构错综变化;文字简洁、典雅,具有民族传统特色。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简名《气英布》。杂剧剧本。元尚仲贤作。四折,末本。本事出《汉书·英布传》。剧写项羽征九江英布击汉,布因与龙且不和托病不赴。刘邦从张良计,派辩士隋何往九江说布降汉。布正犹豫,适楚使至。何出谓楚使云:“九江王已归汉!”并拔剑杀楚使。布只得随何归汉,但要汉王重用优于项羽。至成皋,不见汉王迎接。请亲见汉王,汉王倨坐使侍女洗脚,而召布入。布愤而返营,欲还九江,隋何复陈说利害,使布进退两难。汉王欲挫布锐气,至此方出,令摆筵赠歌女慰布,命张良、曹参陪宴,拜布九江侯、破楚大元帅,亲为推车,又跪而为之敬酒。布方回嗔作喜,率军击楚,大败项羽,斩龙且而归。汉王加其为淮南王,领九江诸郡。今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

仪礼章句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寄居萧寺,钻研汉贾逵、唐孔颖达《仪礼》之说,而着《二礼疑义》数十卷(其中《周礼疑义》今已不见),博览精研,尤精于治丧礼。主要着述除《仪礼章句》外,还有《三礼疑义》、《曲台小录》、《东壁书庄集》等。《仪礼章句》以张尔歧《仪礼章句》过于墨守郑(玄)注句读,而王文清《仪礼分解句读》以句读为主,且笺注失之太略,故参考折衷了先儒旧说,以补二书所未及。每篇之中分其节次,每节之内,析其句读,然其训释大旨仍以郑玄、贾逵之注疏为本,亦兼采他说,附自案以发明之,尤以表礼为精细详核。其间亦多有穿凿附会处,然其分句释义,笺疏明简,确为经学之补益。是书成于乾隆初年,有乾隆丁丑刻本、嘉庆刊本、阮刻经解本。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一卷,唐不空译,尾题政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