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四传纠正

作者:俞汝言
春秋四传纠正

一卷。清俞汝言撰。康熙十五年,俞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复于此年夏续作此书,以综括《平义》之大旨。此书摘录《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之失,随事辨正,分为六类:一曰尊圣而忘其僭,计八条;二曰执理而近于迂,计十五条;三曰尚异而邻于凿,计二十三条;四曰臆测而近于诬,计四十三条;五曰称美而失情实,计八条;六曰摘瑕而伤锲刻,计十六条。末附《春王正月辨》一篇,申《左氏》、《公羊》、孔安国、郑玄之说,明周王改时改月,《春秋》正朔皆从周。此书虽名为“四传纠正”,但纠而不正者有之,如隐元年春王正月,胡安国认为“仲尼以夏时冠周月,垂法后世”,固然荒谬,而俞氏纠之曰:“按,春王正月,周制则然,非仲尼始作。匹夫无位而可改正朔乎?欲以正天下而自干僭上之罪乎?”同是臆说。再如僖四年“蔡溃,遂伐楚”。胡氏以为是讥齐桓之专,固是穿凿,而俞氏则以为非讥齐桓,而是“当时诸侯知有霸主,而不知有天子,特借书法以明大义”,亦属附会。正而纠之者亦有,如《左传》载华督夺孔父之妻,齐桓因蔡姬而侵蔡,俞氏皆以为臆测近诬。然臆测者非《左氏》,实俞氏本人耳。《四库》系从俞氏手稿传抄、现存《昭代丛书》本。

俞汝言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自杀论

自杀论

法国杜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著,于1897年发表。该书的中心思想是,表面上与他人无关的自杀现象最终都可以通过社会结构和其扩散功能加以解释。杜尔凯姆在书中指出自杀率不是个人事实,而是社会事实,因此他首先否定了将自杀归咎于非社会因素的观点。自杀率是随着社会整合程度不同而变化的,从而自杀可分为3种类型:利己性自杀、失范性自杀和利他性自杀。对前两类自杀来说,自杀率与社会整合程度成反比,即整合程度越低,自杀率越高;后者与社会整合程度成正比。他认为,自杀与生理、天象无关,而与家庭、政治、经济社团、宗教组织等社会现象有关,从而认为每个社会都有一种集体自杀倾向,它反映了个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结构,因此所有改良方法都必须到社会结构里去寻找。该书为社会学实证研究树立了典范,是现代最早在社会调查中始终并严格地使用统计方法的论著之一,同时也是杜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贝阿特丽克丝

贝阿特丽克丝

《贝阿特丽克丝》前半部写于一八三八年十月至一八三九年一月,最初在一八三九年四、五月间的《世纪报》上连载,题为《贝阿特丽克丝,或强迫的爱情》,同年十二月在苏弗兰书屋出版单行本。当时划为三部分:第一部“一个宗法家庭”,下分八章;第二部“一位名媛”,下分十二章;第三部“情斗”,下分八章。一八四二年收入《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三卷时,取消了原来的章节,简单地划为“人物”和“悲剧”两部分。小说的后半部写于一八四四年八月至十一月,同年十二月以《一个正派女人的小手腕》为题在《信使报》上连载。一八四五年五月分别在克朗多夫斯基书屋和苏弗兰书屋出版单行本,题名《蜜月》,分为“偷情”和“虔诚女子的恶行”两个部分。第一部三十三章;第二部二十七章。同年十一月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四卷,取消了原来的章节,合并成《贝阿特丽克丝》的第三部:“偷情”。小说的三个部分,分别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三组矛盾,迫使刚踏入社会的主人公卡利斯特不断作出选择:第一部描写淳朴、古老的宗法家庭和现代文明社会的竞争,结果是现代文明获胜;第二部描写两种爱情——富于牺牲精神的高洁的爱情和从虚荣心出发的自私的爱情——之间的竞争,结果是自私的爱情获胜;第三部描写纯真的夫妇之爱和邪恶的情欲之间的竞争,如果不是采取了邪恶的巴黎方式与之格斗,同样也会是邪恶的情欲获胜。

甲申沧州纪事

甲申沧州纪事

一卷。明末清初人程正揆撰。程正揆初名程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清溪道人,湖北孝感人,为明崇祯进士、翰林,书画家。程正揆弘光时以谕德降清,授光禄寺丞,官至工部侍郎。著有《清溪遗稿》、《读书偶然录》。《甲申沧州纪事》记崇祯末年程正揆奉诏出使南京,路至沧州,闻李自成攻占北京,踉跄南逃,狼狈不堪。逃至德州遇阻,被大顺军四处搜捕,遂潜回沧州,纠集旧明故臣反叛。反叛之日假托太子名,以诏书为号召,借吴三桂声势,纠众杀害大顺守官,祭奠崇祯帝灵位,缴印符十七件,据沧州近月余。后闻清下递发令,遂渡归南京。《甲申沧州纪事》所记为作者亲身经历,可见明末官僚对大顺政权的仇视与反抗。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称《甲申沧州纪事》为《沧州纪事》,并考订其为程正揆《先朝遗事》之下半篇。《甲申沧州纪事》有《荆驼逸史》本。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本书中,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了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二程外书

二程外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编纂的程顥、程颐讲学语录。12卷。 成书于乾道癸巳 (1173年) 元月。《二程遗书》 皆门人当时记录,而于二程之语则有所遗漏,朱熹于是取诸人集录参照删削,得此12篇。凡采朱光庭、罗从彦等7家所录,又胡安国、游酢家本及建阳大全集印本3家,又传闻杂记,共152条,以补《遗书》所未备,均以 “拾遗”标目。自谓取材较杂,真伪相间,不如《遗书》之精审,故称为《外书》。此书虽“记录未精,语意不圆”,但“其言足以警切学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92) 。认为 “穷理、尽性、至命,一事也,才穷理便尽性,尽性便尽命”(《二程外书》卷11)。主张“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为学本” (同书卷1) 。是研究二程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另有《河南程氏全书》,《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洪氏唐石经馆丛书》、《四部备要》收录《河南程氏外书》。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阿难示堕摩登伽难,佛放顶光说咒。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来归,启请大法。佛为先开圆解,次示圆行,次明圆位,乃至精研七趣,详辨阴魔,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