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新乐图记
作者:胡瑗
三卷。宋阮逸、胡瑗奉敕撰。阮逸字天隐,建阳(今福建建阳县)人,生卒年不详。胡瑗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仁宗景祐三年(1036)二月,诏令二人校定钟律,至皇祐五年(1053),乐成奏上,即为此书。旧本从明文渊阁录出,后有宋陈振孙跋。又有元天历二年(1329)吴寿民跋,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开美跋,叙是书原委颇详。逸、瑗以为黄钟之管积八百一十分,容一千二百黍。又以《九章》园田算法计之,黄钟每管长一分,积九分,容十三又三分之一黍。空径三分四厘六毫,周长十分三厘八毫。因算术不精,阮逸、胡瑗等得之于横黍而失之于围径。又以大黍累尺,小黍实管而自相矛盾。是书上卷具载律吕、黍尺、四量、权衡之法,皆以横黍起度,故乐声失之于高。中下二卷,考定钟磬、晋鼓及三牲鼎、鸾刀制度则精核可取。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第三集、影印《四库全书》四种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猜你喜欢的书
直斋书录解题
目录著作。陈振孙撰。宋、元有刻本和抄本行世,到清初56卷之全本已不可见,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编为22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至四十三年(1778),卢文弨据秀水朱氏曝书亭抄本、元抄残本、《文献通考·经籍考》等加以校订,辑成《(新订)直斋书录解题》56卷,现存上海图书馆,缺8—16卷。今人徐小蛮、顾美华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底本,参考元抄残本、卢校本和《文献通考·经籍考》,校点标注,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宋代浙江安吉人,嘉定末年任江西南城县官,理宗宝庆、绍定年间做兴化军通判(在福建莆田)。端平三年(1236)以朝散大夫知台州。嘉熙元年(1237)改知嘉兴府。后任临安国子监司业,历官某部侍郎、宝章阁待制。淳祐九年(1249)致仕,赠光禄大夫。官福建莆田时,曾传抄当地郑樵诸家的藏书,得5万余卷,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体例撰成本书。收书共3039种,每书著录其卷数和著者姓名,并写成提要,评论得失。考证较详。分类排列,虽未标出经、史、子、集四部之名,实则按四部序列。前10类属经部,次16类属史部,再次20类属子部,后7类属集部,共53类。本书与晃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被后人誉为宋代私家目录的双璧。由于著录丰富,其中不少书籍早已失传,本书是考查宋以前古籍的依据,所以《四库全书总目》说:“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这个评价是极其公允的。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
道家内丹学著作。金代王重阳撰。以问答形式论述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述去欲清静之修行、定性命积精气之诸法,又有三教合一之说。主要包括修真妙理、五行法诀、三乘妙言、富国安民诀、强兵战胜诀、金关玉锁定、三岛回生换死定、九曲黄河逆流定、芦芽穿膝法、七返还丹法、铁车黑牛功、肘后飞金晶、治疾病诀、刀圭法、天地交泰法、钟离背剑法、吕翁钓鱼法、九重铁鼓法、金鞭指轮法、降天关地轴法、玉女摸身法、陈抟大睡法等。盖王重阳早期之作,为研究全真道早期内丹说的重要资料。载《道藏》第七百九十六册。
得配本草
药学著作。十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全撰。刊于1761年。该书详论配伍,谓 “得一药而配数药,一药收数药之功; 配数药而治数病,数病仍一药之效”,故以 “得配”名书。全书载药647种,分部析类均同《本草纲目》。除记明各药性味、归经、功用和主治外,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配、佐、和,并取前二字作为书名。现有清刻本。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钱穆编写。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与钱氏同事的胡适、汤用彤、孟森、顾颉刚、陈寅恪等现代著名学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此书亦多有展现。
大部妙玄格言
大部妙玄格言,二卷,宋善月述,外题妙玄格言,内题大部格言。
大迦叶本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大迦叶说制心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