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注疏
作者:何休
《春秋》学著作。又名《公羊注疏》。东汉何休注,唐徐彦疏,陆德明音义。二十八卷。何休注本名《春秋公羊解诂》。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官至谏议大夫。东汉经学家,精研今文诸经,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文谥例》等,均佚。此书费时十七载。何休认为孔子修《春秋》有所谓“三科九旨”、“五始六辅”等“义例”。因持“义例”以释《公羊传》,系统阐发《春秋》之“微言大义”。较《左传》杜预注、《榖梁》范宁注为详。但说义理多过于深僻,遂至迂远甚或妄诞。训名物典制亦未可足信。但其说常成为后世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徐彦,生平不详,约生活于中、晚唐之际。其疏或采前人旧说,或征经稽传,或用日、月之例等以解何休之注及经文,皆有所发明。但牵合附会、鄙陋谬误者不少。行文多喜自设问答,文繁语复。此书音义部分,取自陆德明《经典释文》,以注音为主,时或释义与校正文字。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隐公卷一(起元年,尽元年)
- 隐公卷二(起二年,尽四年)
- 隐公卷三(起五年,尽十一年)
- 桓公卷四(起元年,尽六年)
- 桓公卷五(起七年,尽十八年)
- 庄公卷六(起元年,尽七年)
- 庄公卷七(起八年,尽十七年)
- 庄公卷八(起十八年,尽二十七年)
- 庄公卷九(起二十八年,尽闵公二年)
- 僖公卷十(起元年,尽七年)
- 僖公卷十一(起八年,尽二十一年)
- 僖公卷十二(起二十二年,尽三十三年)
- 文公卷十三(起元年,尽九年)
- 文公卷十四(起十年,尽十八年)
- 宣公卷十五(起元年,尽九年)
- 宣公卷十六(起十年,尽十八年)
- 成公卷十七(起元年,尽十年)
- 成公卷十八(起十一年,尽十八年)
- 襄公卷十九(起元年,尽十一年)
- 襄公卷二十(起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 襄公卷二十一(起二十五年,尽三十一年)
- 昭公卷二十二(起元年,尽十二年)
- 昭公卷二十三(起十三年,尽二十三年)
- 昭公卷二十四(起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
- 定公卷二十五(起元年,尽五年)
- 定公卷二十六(起六年尽十五年)
- 哀公卷二十七(起元年,尽十年)
- 哀公卷二十八(起十一年,尽十四年)
何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指的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行为”在这里表示人的行动,只要这一行动带有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社会”行为则表示,根据行为者所赋的意向而与他人行为有关,并在其过程中针对他人行为的一类行动。
媚幽阁文娱
明文总集。明郑元勋(字超宗)编。共18卷。今存有明崇祯间刻本。集前有陈继儒、唐显悦序以及崇祯三年(1630)自序。清乾隆间将其列入《禁书总目》中,传本极稀。民国间《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集辑印了此集,使其得以较为广泛地流传。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晚明小品集。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简称《大丹隐书》。撰人不详,约出放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 《上清大有八素大丹隐书》1卷。《真诰》卷九引《大丹隐书》。《无 上秘要》卷31及敦煌遗经斯5382《无上秘要》残卷引《洞真大丹 隐书经》。本经盖出于六朝。述存思、服符、解结,与房中术结合。
汉礼器制度
《汉礼器制度》是秦、汉之际薛县叔孙通所撰的典制文献。《隋书经籍志考证》称,《仪礼·士丧疏》引郑玄注:“凌人曰:汉礼器制度,大槃(同“盘”)广八尺,长一丈二尺,深三尺,漆赤中。”《周礼·天官疏》曰:“叔孙通前汉时作《汉礼器制度》,多得古之周制,故郑君(玄)依而用之也。”《周礼·夏官疏》曰:“冕礼,《周礼》无文,叔孙通作《汉礼器制度》,取法于周,今还取彼以释之。”旧列史部政书类。久佚。收录于《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篇》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寄居萧寺,钻研汉贾逵、唐孔颖达《仪礼》之说,而着《二礼疑义》数十卷(其中《周礼疑义》今已不见),博览精研,尤精于治丧礼。主要着述除《仪礼章句》外,还有《三礼疑义》、《曲台小录》、《东壁书庄集》等。《仪礼章句》以张尔歧《仪礼章句》过于墨守郑(玄)注句读,而王文清《仪礼分解句读》以句读为主,且笺注失之太略,故参考折衷了先儒旧说,以补二书所未及。每篇之中分其节次,每节之内,析其句读,然其训释大旨仍以郑玄、贾逵之注疏为本,亦兼采他说,附自案以发明之,尤以表礼为精细详核。其间亦多有穿凿附会处,然其分句释义,笺疏明简,确为经学之补益。是书成于乾隆初年,有乾隆丁丑刻本、嘉庆刊本、阮刻经解本。
佛说八阳神咒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为八佛名号经之异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