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家说
作者:王夫之
三卷。清王夫之撰。据作者自序,其父王朝聘 (1568—1647,明万历乙卯、天启辛酉两中副榜)研治《春秋》多年,甚有心得,然老病侵寻,未及著书而殁;此书即取材于朝聘之说,故以“家说”为名。《春秋家说》针对宋胡安国《春秋传》一书的缺失加以攻驳,多能中其肯綮。同时,作者又往往针对历史及现实借题发挥,其议论常有超出《春秋》之外者,因此,《四库提要》讥为“好为高论、不顾其安”,“连篇累牍、横生枝节”,“其弊乃与胡《传》等”;其实,这正是船山学术立足于通经致用的体现。此书最初版本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衡阳王世佺辑刻之《船山遗书》本。道光二十二年 (1842)兴化邓显鹤刻《船山遗书》本。同治四年 (1865)湘乡曾国藩江宁节署重刻《船山遗书》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太平洋书店铅印《船山遗书》本。近年湖南岳麓书社《船山全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张苍水诗文集
诗文集。明张煌言(1620—1664)撰。不分卷。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后为清兵所俘,被害于杭州。是集包括诗集《寄零草》与文集。诗集按诗体分类,并附寄零草补遗四十五首,寄零草诗余四首。文集前有黄宗羲、全祖望等撰传记、墓誌铭等,集中分纪略、疏、启、书、檄、序引、记、论等八体,并附祭文八篇于后。所作诗文,慷慨激昂,富于爱国精神。文集中“纪略”等多涉及抗清史实,颇具史料价值。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章炳麟铅字排印本,蕙江楼钞本。
古历管窥
《古历管窥》由晚清学者刘师培所著,收录于《刘申叔先生遗书》。刘师培凭借深厚学术功底,在钱大昕等前辈研究基础上,对古代天文历法开展了深入的古今对比研究。 古代天文历法体系庞大复杂,与古人生活、社会秩序及文化传承紧密相关。刘师培通过研读各朝代历法著作、天文星象记录等古籍文献,梳理古代历法发展脉络。书中详细探讨了古代历法的制定依据与原理。古人长期观测太阳、月亮、星辰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以此确定一年长度、月份设置及二十四节气划分。刘师培对比不同朝代历法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演变原因,展现其不断完善的过程,阐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以及算法改进对农事指导准确性的提升。 对于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古历管窥》解读古代天文学家的认识。书中有对月亮盈亏周期的精确计算及在不同历法中的表示,还有古人对行星运动轨迹的观测记录。古人总结出五星运行规律,并应用于历法制定与星象占卜。刘师培结合古今知识,点明古代认识的局限与先进之处,帮助读者明晰古代天文历法在天体运行认知上的发展。 此外,刘师培在研究中融入西方先进天文历法知识与方法,将中国传统理论与西方科学体系相互参照,为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开拓新视角。《古历管窥》为后世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提供了珍贵资料与深刻见解,是古代科技史、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著作。
纸醉金迷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广州国光书局1949年4月初版。原载1946年上海《新闻报》。这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作品以抗战胜利前夕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幅物价飞涨,聚赌成风,官吏大发“国难财”,商人大做“黄金梦”,小市民“纸醉金迷”,昏天黑地的社会丑图。小说主人公魏端本是个正直善良的小公务员,其妻田佩芝则是个爱慕虚荣的小市民。魏的上司为了发财,不惜挪用公款去抢购黄金储蓄券,事发后却嫁祸于他,使魏端本蒙受50天的牢狱之苦。而信奉“自己寻求自己的快乐”的田佩芝,为了“要戴金,要穿纱”,居然忍心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堕入与投机商人范宝华等人同居行骗的泥坑,整日游山玩水,嗜赌成性,又“屡战屡败”,最后竟沦为“出卖灵魂”的“拜金主义”者。小说反映了张恨水思想上的另一面,从中可见他的民族良心和正义感。作者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指出,《纸醉金迷》是“以重庆为背景的,在别人看来,不知作何感想,至少我自己是作了一个深刻的纪念。”这篇小说的初版本,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收藏。
魏晋南北朝史
记述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专著。王仲荦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本书系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出版之《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的基础上改写而成。全书上下两册,共12章,78万余字。第1、2章论述三国西晋初期的历史,分别论述了东汉灭亡与三国兴衰;世家大族势力的发展与西晋的占田法、太康之治。第3章论述西晋的暂时统一及其崩溃。第4章论述十六国时期的历史,第5章论述东晋王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第6章论述南北朝的政治与经济,主要包括宋齐梁陈的更替与侯景之乱,南朝自耕农的衰颓与军事力量的衰落;南方的民族融和,江南经济的发展。第7章北朝的政治与经济,以北魏的政治经济发展为主,分别论述了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历史发展。第8、9章分别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境各族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10—12章分别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与宗教、经学、史学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书后附有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本书是迄今较为完备、系统的一部魏晋南北朝断代史著作。全书文笔流畅,史料丰富,论列严谨,被史学界推崇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必读的入门著作,在国内外史学界具有较大影响。
诗集传
二十卷。苏辙撰。苏氏在《诗集传·自序》中认为《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也。”由此提出《小序》的首句为子夏所作,其下为毛氏门人所作,并由东汉时人卫宏所集录的说法。后世广泛流传的《诗序》非一人所作之说,实从其说而来。唐人成伯瑜《毛诗指说》已有《小序》首句为子夏所作之说,苏氏可能有所继承,但苏辙之说从整体上不同于成伯瑜,而且有更充分的理论根据。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苏辙之说“不为无见”,“不为无征”。苏辙之说对后代说《诗》很有影响,南宋程大昌《诗论》、李樗、黄櫄《毛诗集解》均有承袭。《诗集传》的体例也有独到之处,只录并只解说《小序》首句,删汰以下余文。一诗一解,先释语词,再解章意与诗旨。不录他说,只断己意。全书简洁明净,便于阅读与研讨。书中许多见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认为十五国风的排列是以“亡之先后”为顺序,可谓独创。在词章和章法的诠释上也有精到之处,一些有关诗作历史背景的考订也见功力。但从总体上看,仍囿于《诗序》的说诗体系,仍是王者之化、后妃之德。甚至把许多爱情诗说成是讽刺诗。书中还不时透露出对妇女的轻视,书中个别诠解不仅穿凿附会,甚至是荒谬的。该书在南宋有较大影响,《吕氏家塾读诗记》、《诗补传》、《诗缉》等着作多次采录其说。由于到明代才出现较少的刊本,从而影响其对后代的流传。版本有《颍滨先生诗集传》十九卷,明刊两苏经解本。《诗集传》二十卷,明焦氏刊本。
梦东禅师遗集
清代释际醒撰。际醒,俗姓马,字彻悟,讷堂;别号梦东。丰润(今属河北省丰润县)人。际醒自幼通经史。皈依佛门后,遍历讲席闻法,博贯性相之学,尤精法华、三观、十乘之旨意。后专攻深研净土法门,成为禅门宗匠。际醒所撰的《梦东禅师遗集》一书,主要记载了他对净土法门研习所得,以及讲经论道,弘扬佛法的事迹等。该书对了解际醒佛学思想及生平事迹,以及净土信仰在清代的传播情况均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嘉庆庚子门人了亮等校刊本,以及 《贩书偶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