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孝经注

作者:顺治
御定孝经注

福临御定,蒋赫德纂注。1卷。顺治十三年(1653)成书,有《四库全书》本行世。清世祖福临以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代帝王全面接受汉文化熏陶,深悉以传统道德治理国家之重要,决心以孝治天下。该书之出版、颁行,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治国思想。书前《御制孝经序》阐述孝对国家、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作者说:“朕惟孝者首百行,而为五伦之本,天地所以成化,圣人所以立教,通之乎万世而无斁,放之于四海而皆准。至矣哉,诚无以加矣!”但就是这样一个十分严肃、十分重要的问题,却与人人息息相通,“其渊源实本于因心,溯厥初生咸知孺恭,虽在颛蒙即备天良”。因此,“位于尊卑,人无贤愚,皆可以与知而与能”。是人生固有的本性。它是在身体力行中实现,“非语言之间所得而尽也”。虽然孝植根于人心,但“觉世之功必赖夫圣人之训”。只有在圣贤启迪之下,孝方能成为自觉之行动。孔子之《孝经》便是因此而作。作者又说,自己在治理国事之余,曾再三研读,认为《孝经》一书,“其言近而旨远,理约而该博”,可为立身行道、移风易俗所遵循,“诚万世不刊之懿矩,百圣不易之格言”。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不可一日阙者”。但自汉朝以来,为该书诠释作注者日渐增多,却往往不得要领,良莠俱存,于孔子作经之本意,均有未当。有鉴于此,乃纂辑此书,“集古今之注更互考订,其

猜你喜欢的书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原分章次盖不可知,读者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第三要旁籀渚子,即要阅读庄子、列子等诸子言老子的书,这样才能明白老子的指意。第四要会核众注,因为“一家之见,发义未宏。

青囊奥语

青囊奥语

《青囊奥语》一卷、《青囊序》一卷,《青囊奥语》旧本题唐杨筠松撰。其序则题筠松弟子曾文遄所作。相传文遄赣水人。其父求己,先奔江南,节制李司空辟行南康军事,文遄因得筠松之术,後传於陈抟。是书即其所授师说也。案赵希弁《读书後志》有《青囊本旨》一卷,云不记撰人,演郭璞《相墓经》。陈氏《书录解题》有《杨公遗诀曜金歌并三十六图象》一卷,注云杨即筠松也。今是书以阴阳顺逆九星化曜辨山水之贵贱吉凶,未审与曜金歌为一为二。惟郑樵《通志·艺文略》别载有曾氏《青囊子歌》一卷,又杨、曾二家《青囊经》一卷,或即是书之原名欤?其中多引而不发之语。如坤壬乙巨门从头出一节,历来注家罕能详其起例。至序内二十四山分顺逆一条,则大旨以木火金水分属甲丙庚壬乙丁辛癸,互起长生。如甲木生於亥,库於未,乙木生於午,库於戌之类。因以亥卯未寅午戌巳酉丑申子辰为四局,反覆衍之,得四十八局。阳用左旋,阴从右转,盖本之说卦阳顺阴逆之例,为地学理气家之权舆。明人伪造之吴公《教子书》、刘秉忠《玉尺经》,盖即窃其绪馀,衍为图局。逮僧彻莹作《直指元真》,专以三元水口随地可以定向,於是谈地学者舍形法而言理气。剽窃傅会,俱以是编为口实。然不以流派多岐,并咎其创法之始也。旧本有注,托名刘基。李国木复加润色,芜蔓殊甚。又妄据伪《玉尺经》窜改原文,尤为诞妄。今据旧本更正,并削去其注,以无滋淆惑焉。

三家巷

三家巷

欧阳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这是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的五卷本长篇小说《一代风流》的第一卷。作品以二十年代的革命中心广州为背景,通过三个家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出当时阶级矛盾和阶级力量的消长,组成了一幅广阔而丰富的生活画卷。三家巷中的陈家是买办资产阶级,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是世袭工人。阶级地位对立、经济悬殊,但又是近邻、世亲,关系微妙复杂,这突出地从青年一代身上表现出来。三家的青年男女有友谊,有爱情,革命高潮到来时,他们大都是沙面和省港大罢工参加者,但随着阶级斗争激化就分道扬镳。曾经满嘴豪言壮语的陈文雄、何守仁先后变成了洋奴买办与反动政客。主人公周炳是工人后代,但又有知识分子气味,富于幻想,感情缠绵,沙基惨案中区桃牺牲,他悲痛欲绝;在十分艰险的环境里,丧失警惕,一再给资产阶级小姐陈文婷写信,致使共产党员周金惨遭毒手。后逐步觉醒,在广州起义中表现英勇,起义失败后投入新的战斗。作者在写作技巧上吸取了我国古典小说丰富的艺术经验,并十分重视当地生活风貌的精细描画,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圆觉经集注

圆觉经集注

圆觉经集注,二卷,宋元粹述,居简序。

念佛百问

念佛百问

念佛百问,一卷,清悟开著并序,江沅序,贝墉跋。悟开 (?—1830)。字豁然,号水云道人,住苏州灵岩山下宝藏寺。悟开学法专一,颇有灵气。可以说通达经论,尤专以净土法门。著有《莲宗九祖传略》、《净土知津》、《念佛百问》。此书就净土宗修持学法,尤其是往念极乐净土,念佛功德,方法等问题,开释闻法者疑虑,导引信众知念佛方法,坚信念佛功德必随念佛勤勉而增助获益。对念佛有代表性的疑虑看法,循循劝化,指拨迷津、分晓利害得失大小。此书对净土宗的弘扬有一定影响。现见载版本有 《清史·艺文志补编》。

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一卷,宋法贤译。较量诸佛国土时分之长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