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和阳

石和阳
  • 姓名:石和阳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南南阳人
  • 出生日期:1620
  • 逝世日期:1709
  • 民族族群:

石和阳(1620-1709),号嵩隐,清代初年著名道教隐士,河南南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卒于康熙四十八年,享年八十九岁。其早年习儒,明末中进士入仕,因时局动荡,于崇祯末年弃官隐入嵩山修道,自号“嵩隐”,后云游四方,足迹遍及扬州、湖南、燕京等地。康熙十三年(1674)定居庐山木瓜洞,在此隐修三十五年直至羽化,成为清初庐山道教代表人物。


石和阳修道始于明末乱世,曾受湖南岳麓书院邀请讲学,并与明遗民郭天门(都贤)论道。据其自述,修道机缘始于洞庭湖君山,遇“真师”传授《黄庭经》《阴符经》奥义,得“性命双修”之旨,后将心得著为《黄庭经注》《阴符经注》,融合道家内丹与儒家理学,主张“知止穷源”。康熙初年于扬州传道时,门下弟子吴崋阳、葛与楫等人将其著作刊刻流传。迁居庐山后,他开荒凿石、植梅修亭,在木瓜洞营造太极池、玉弦亭等十六景人文道场,吸引士绅名流访道,并与八大山人朱耷互赠诗画,留下“凿开奇境表青青,高士聊吟道德经”的隐逸佳话。


晚年游历江南,曾应浙江巡抚李崧岑之邀赴杭讲学,后返庐山潜心著述。康熙四十八年(1709)二月十六日坐化前作诗“仰天见明月,七星石北斗”,临终传有鹤群绕空异象,葬于庐山金竹坪。其生平载于《庐山志》《南康府志》等方志,墓志铭赞其“化鹤有归休之兆,避蛟见冥感之奇”,弟子尹诚斋、吴崋阳等承其道统,木瓜洞道场遗迹至今留存,成为清初道教山林隐修传统的重要见证。

石和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

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中篇小说。它是作家创作晚期人道主义思想的结晶。作品以18世纪70年代的普加乔夫起义为背景。纨袴少年格里尼约夫按照贵族教养的程式,到白山要塞去接受行伍的考验。在暴风雪途中迷路,被一个中年汉子引到客栈。他在感激之余把自己的兔皮袄送给了衣衫单薄的汉子。要塞司令米龙诺夫上尉对格里尼约夫倍加照顾。上尉的女儿玛利亚也与他情投意合,招致青年军官什瓦卜林的忌妒,引起决斗。格里尼约夫被刺伤,这更加深了他与玛利亚的爱情。适逢普加乔夫起义军攻陷要塞,米龙诺夫被绞死,什瓦卜林投降。格里尼约夫在被套上绞索时意外获释。原来普加乔夫正是那个风雪夜为他引路的汉子。玛利亚落入什瓦卜林的手中,忍受着折磨。格里尼约夫求普加乔夫帮忙,后者慨然应允,斥责了什瓦卜林,成全了格里尼约夫和玛利亚。起义失败后,普加乔夫被枭首示众;临刑时,普加乔夫看见了格里尼约夫,还向他点头致意。格里尼约夫因“通匪之嫌”被拘捕审讯。玛利亚不得已设法面见女皇,诉清原委,求得恩准。格里尼约夫终于与玛利亚幸福结合。作者着力塑造了格里尼约夫的形象,着力挖掘一个贵族青年为人的价值所在。贵族式的家庭教育将他培养成一个纨袴少年;而标准的旧俄军营生活则可能使他变成一个花花公子。但最终他没有成为一个浪子,是周围善的力量发展了他善的本性。老仆萨维里奇管束尽责,中年汉子乐于助人,上尉一家热情朴实,这一切使他的性格变得坚定、勇敢、忠诚,获得了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作者也证明了“匪首”普加乔夫也具有作人的价值。他具有善的天性,仪表堂堂,与部下相处融洽。他真正把人看作人,即使是敌人的女儿,在她受虐时,他也慷慨相助。更可贵的是,他还具有英勇无畏的气慨,宁可做饱血而死的老鹰,也不当啖尸苟活的乌鸦。作品还描写了平民百姓用奉献面包和盐的隆重礼仪迎接普加乔夫的场面。普希金基于人道主义信念,真实地再现了普加乔夫的英雄形象。

轩辕黄帝水经药法

轩辕黄帝水经药法

轩辕黄帝水经药法,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内容可分两部分,前半篇言水石炼丹术,据称乃徐久游历天台莲溪洞时遇古仙传授。内载三十二种石水之制作方法,包括神砂石水、雄黄石水、海浮石水、水晶石水、阳起石水、玉石水、金晶石水、银晶石水、大青石水、大碌石水、白滑石水、砒霜石水、白矾石水……等等。其作法大致为:以某种石药研末水飞,加入所需龙芽草药,与苦酒同煮乾,再加胆石、硝石同研,埋人地下三十日或四十九日,即化成石水。据称可用石水点化金银,或辟水火刀兵,服之可延年益寿,长生登仙。本书后半篇为《龙芽易名辨证》,内载六十九种龙芽草药名称。各种草药皆用于伏制五金八石等金石药物。其中有六十三种草药又见于《纯阳吕真人药石制》一书。书末附诗一首,亦见于《药石制》,可知两书当出于同一时代。

古今名医方论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闲窗括异志

闲窗括异志

南宋·鲁应龙撰。志怪小说集。一卷。有《稗海》《敬修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旧小说》收三则。均记奇闻异事,《嘉兴贡院》闹鬼一则,为著名鬼话。另《说郛》题《括异志》,收《黄翁》,叙黄翁妻夜梦阴司鬼,以沸汤浇其夫;书中皆言神怪之事,借以阐明因果。如住庵僧事母至孝,母病危,即日夜祷于神。神感其诚孝,教以药饵,母病遂愈。又如惠州一娼被震死于市,胁下有朱书小字,称其前世为李林甫,因毒虐弄权,帝命震死等等。

青城山人集

青城山人集

八卷。明王璲撰。王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应天(今江苏南京)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圬左赞善。永乐十三年(1415),以牵连解缙案死于狱中。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事迹附见《明史邹济传》史称王璲少从杨维桢学。尝应制撰神龟赋,王璲第一,解缙次之。其文采为当世所重。然所著诗稿散佚。正统十二年(1447)其孙镗始裒次为编,其姻象华靖删定为八卷,即此本。《静志居诗话》称其诗“不费冥索,斤斤唐人之调。”吴人 《徐用理集》 曰:“永乐后诗家三百三十人,以王璲压卷。”人称其诗,“音节色泽,皆合古格,诚有拟议而不能变化者。然当元季诗格靡丽之余,能毅然以六代、三唐为楷模,亦卓然特立之士,又不得以王、李流弊预绳明初之人。”四库已存目。

荷牐丛谈

荷牐丛谈

凡四卷,林时对撰。时对字殿扬,号玺庵;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历八月余,奉使南旋。弘光立南都,以使科都给事中召;未赴。鲁王监国,累迁太常寺卿,晋右副都御史,兼署兵垣。事去,杜门不出而终。当在北都时,凡朝常典故及国计民生利病安危,细细札记。放废以后,积纂成书,名曰「荷牐丛谈」。计卷一共二十二则、卷二共二十三则,大体为明初至天启年间事;卷三共二十三则,为祟祯朝事;卷四共十二则,则为南明诸王以及郑氏海上事。其在一、二卷中,偏重记述掌故;至三、四卷,则以评叙史事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