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

朱耷
  • 姓名:朱耷
  • 别名:八大山人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南昌人
  • 出生日期:1626年
  • 逝世日期:约1705年
  • 民族族群:

朱耷(1626年—约1705年),清代书画家、诗人。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原名统,顺治五年(1648)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康熙五年(1666)取号雪个,后又号个山、人屋、驴屋等,康熙二十三年始号八大山人,直至去世。据《青云谱净明忠孝宗谱》载,曾改信道教,居南昌南郊天宁观,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净明等,但书画作品仍署“八大山人”。六十二岁后有许多奇特画押,如“相如吃”、“三月十九日”、“拾得”、“黄竹园”、“添鸥鹚”等,都有较深含义。祖、父皆为书画家。少年时曾应试中诸生,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装哑子。怀悲愤之情,誓不与清王朝合作,性格倔强,行为狂怪,常借诗文书画,发泄内心积郁。善诗、书、画。诗格调古怪幽涩,充满神秘与讽刺。书法源于王羲之、颜真卿、王宠、董其昌等人,能以秃笔传达流畅秀健的风神,傲岸不驯的情态,自创一格。绘画最负盛名,擅山水、花鸟、竹木,笔墨简括豪放、冷峭雄奇,变幻多端,创前人未有的风貌。其山水画取法黄公望,亦受董其昌、倪瓒影响,以水墨山水为主,笔情纵恣,苍劲圆秀,浑朴酣畅,虽乱头粗服,细看条理俱在。多写荒岭怪石,表现“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境界。尤擅画花鸟竹木、芭蕉、古松、芦雁汀凫等。取法林良、徐渭、陈淳等人,构图清奇,笔简意赅,形神毕具,笔墨雄健酣畅,多夸张变形,意境沉郁幽冷,形成一种光怪陆离,出人意表的艺术效果。多缘物抒情,将物象人格化,以寄寓讽喻之意。又借助隐晦题诗,传达傲兀不群、愤世嫉俗的个性。早期(50岁以前),多绘花卉、蔬果、松、梅等,物象刻画真实,笔致细锐,劲挺有力,水墨淋漓而不失规矩,中期(56—65岁),喜绘鱼鸟、草虫等动物题材,形象有所夸张,构图趋于险绝,好作扁方斫削的笔势,晚期(65岁之后),艺术更趋于成熟,造型极度夸张,物象特点和情感鲜明突出,用笔凝重清润,墨色淋漓流动,形成朴茂雄奇之格调。所作鱼、鸟多呈“白眼向人”之状,寄寓不满现实的个性。他的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水墨花卉画的空前水平,其大写意花鸟对后世影响甚大。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传世作品甚多,有《朱耷书画合册》现藏上海博物馆《河上花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杨柳浴禽图》,藏故宫博物院《八大山人山水花鸟》册,藏日本墨友庄。曾编修《青云谱志》,并为其作跋。朱耷在当时即享有盛誉,直接传其法者有牛石慧、万个等人。对后世画坛影响更为深远,清中期的华喦、扬州八怪,晚期的赵之谦、任颐、吴昌硕,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人,都受其艺术启迪。

朱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六壬存验

六壬存验

一、断例
阳宅主吉凶
一,卯为门,酉为户,须妨官讼盗神侵。未为井,巳为灶,宜吉神临。
阴宅主吉凶
一,玄武为风水,若临地盘某支,则知某方。如临地盘子位,则是风水在北矣,余可类推。

金谷怀春

金谷怀春

《金谷怀春》是一部写爱情的小说,又名《怀春雅集》、《融春集》。作者不详何人,但见《百川书志》 注为“ 国朝三山凤池卢民表著,又称秋月著”。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说是“前代骚人”卢梅湖著。此书大约产生于明中叶成化年间,在小说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戏曲家曾据以改编成《忠节记》、《怀春记》、《罗囊记》等有影响的传奇;名著《金瓶梅》 曾引用其中许多首诗词;孕育了才子佳人小说的诞生。不见此书的单行本,校点底本自《花陈绮奇言》中引出。书署“ 吴门翰史茂生选评”,校点时删其旁批及总评。

胡惟庸党案考

胡惟庸党案考

《胡惟庸党案考》是著名史学家吴晗学术方面的扛鼎之作。正是1932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的这篇独具创见的学术论文,令很多学问大家对吴晗刮目相看,也由此奠定了吴晗在明史界的学术地位。《胡惟庸党案考》通过挖掘丰富的史料,条分缕析,经由缜密的考证和推论,揭示了明朝著名大案——“胡惟庸党案”的真相,首次还该案以历史本来面目。本书除《胡惟庸党案考》外,还收入了吴晗18篇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其中既有他在明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他在元史领域的研究所得;既有普通读者感兴趣的明朝政治史的考察文章,也有吴晗对明朝社会史和经济史方面的学术观察。

长阿含经新译

长阿含经新译

《长阿含经》是佛陀在释翅提(释迦种族)国,迦维林中(迦毘罗城外之园林)时,十方诸神妙天,集到其处,礼敬三宝,称赞佛德。其间四净居天以偈赞叹佛陀。佛陀因欲降伏地神,乃至帝释等诸神,暨诸眷属神的幻伪虚妄之心,而结神咒(陀罗尼)。八万四千诸天,听佛所说后,即皈依佛法。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

此经为解释阿毗昙心论者。大德优婆扇多造,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六卷。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序品第一。佛在摩竭提国,文殊问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若人求菩萨道者,当作何施行,先总答之。悔过品第二。愿乐品第三。即随喜。请劝品第四。法行品第五。即回向。譬福品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