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璠

- 姓名:沈璠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上海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沈璠,字鲁珍,为清代医学家,上海县人,具体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清乾隆年间,与叶天士等名医同时期行医 。他个性刚直,对医道钻研精深,日常白日忙于应诊,夜晚则博览医书,沉浸于医理探究,在当时上海地区以精湛医术闻名 。 沈璠的医学理论多以《内经》为宗,但并不墨守成规。他对脾胃病有深刻见解,认为脾胃病存在虚实之分,并非一味采用温补之法即可。当病症因痰血食积而起时,他主张用药以豁痰清火为主 。针对当时部分医家过度偏执温补的现象,他明确指出,“士材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热药为君子,寒药为小人。但《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二者不可偏废 。” 在临床实践中,他善治各类杂症,用药风格鲜明,约有十之六七的病例会运用豁痰清火之方,但也绝非一概而论,在该补之时也会果断采用补肾纳气、滋阴降火等补法 。例如,曾有一人患血痢,因过量服用人参导致病情加剧,沈璠诊断后,见其脉实,遂让患者早上服用香连丸,晚上服用保和丸,最终治愈 。 在著作方面,沈璠著有《鲁珍医案》(又名《沈氏医案》)、《驳正医宗必读札记》、《景岳全书评》(又名《沈璠手批景岳全书》)等 。其中,《沈氏医案》撰写于雍正八年(1730 年),书中记载了他的 200 多则治案 。在这些医案中,他常常援引《内经》以及朱丹溪、李东垣等大家的学说,用药上擅长理气和胃、豁痰清火,且不偏执一端,案语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书末还附有 5 则医论,涵盖护养法以及其佚作《景岳全书评》的跋文等内容 。可惜的是,除《沈氏医案》流传于世外,《驳正医宗必读札记》《景岳全书评》《脉诀》等著作大多已经失传 。
沈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亚森·罗平的裁决
蒙代伊与贝阿特里斯的婚姻很不幸。蒙代伊曾收到过一封叠成纸船形的恐吓信。接着,他的兄弟们接连被杀,尸体旁也都有一个“纸船”这一系列惨案之间有何联系呢?真正的凶手是谁?他杀人的目的是什么?
御选唐宋文醇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 (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评论亦或未为公允。故取“储欣所选十家之文,录其言之尤雅者若干首,合而编之,以便观览。”其中,有经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评论者,以黄色恭书篇首,爱新觉罗·弘历的评论则用朱笔书于篇后。至于前人评跋及姓名、事迹,有资考证者,则各以紫色、绿色分别系于篇末。集中选入唐宋八大家。其中,韩愈十卷,收各类散文九十九篇;柳宗元八卷,收各类散文八十八篇;李翱二卷,收各类散文十三篇;孙樵一卷,收各类散文十篇;欧阳修十二卷,收各类散文八十一篇;苏洵四卷,收各类散文二十七篇;苏轼十三卷,收各类散文八十四篇;苏辙三卷,收入各类散文二十三篇;曾巩四卷,收各类散文二十二篇;王安石一卷,收入各类散文十八篇。因此书是在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基础上选编而成,又集中了数代文人的评跋,加之有皇帝御笔,必然在清代颇为流行,成为最有影响的唐宋散文选本。有乾隆三年(1738)御定本。另有若干清代坊刻本。
秋收
茅盾著。《农村三部曲》之二。发表于1933年《申报月刊》2卷5期。写谷贱伤农的故事。老通宝经历了春蚕丰收的悲剧,落得白赔桑地又负债,还生了一场大病,全家只好吃南瓜和芋头过日子。但老通宝并没有因此失望,他把希望寄托在水稻秋收上。先向吴老爷赊了三斗稻种,后向小陈老爷借债购买肥料。于是水稻猛长,田水不足,老通宝又借债租洋水车,指望丰收后好还去一半债。可是老通宝的希望很快破灭,水稻收成虽好,米商不断压低粮价,而讨债人又川流不绝地催款,农民只好忍痛粜米。老通宝的惨痛经历,生动地揭露了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商业资本家和高利贷者加紧剥削农民,造成谷贱伤农的悲剧。小说还描写了春蚕丰收成灾以后,农民活不下去,终于走上了反抗的征途。他们在老通宝的孙子多多头和陆福庆的领导下,发动了吃大户、抢米囤风潮,从乡镇拥向城市,遭到了反动当局“保安队”的弹压,后经过商人绅士采用软化政策,才平息了风潮。小说通过多多头的形象,表明旧中国农村中贫苦农民从灾难中开始觉醒。
皇黎一统志
《皇黎一统志》(越:Hoàng Lê nhất thống chí/皇黎一统志),又名《安南一统志》,是一部成书于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作者是吴氏三兄弟的吴时志、吴时悠、吴时任。小说描述了越南后黎朝的灭亡和西山朝的崛起这段时期的历史故事。《皇黎一统志》共十七回,约十二万字。小说反映了公元十八世纪末期黎郑王朝内部的斗争史。小说始于郑森宠邓妃,废嫡立少,致骄兵为变,卒招西山之兵,灭郑扶黎。因朝廷空虚郑氏诸王再次向皇帝要权,黎氏少主(即昭统帝黎维祁)重用权臣阮整,与南方军发生冲突,阮整被杀。昭统帝逃离京城,沿途招募义勇与西山党领袖阮光平对抗,屡为南方军所败,最后不得不向清政府求救,乾隆皇帝命两广总督孙士毅率清军南下以扶黎氏,孙士毅骄傲轻敌,为北平王阮光平所败,只得撤离升龙城。昭统帝亦逃到南宁、桂林,后与皇太后及皇妃被清政府召到燕京(今北京),由于清政府承认阮氏政权,昭统帝被软禁,于乾隆五十八年冬十月(1794年)郁郁而死,时年二十八岁。不久,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的帝王阮福映乘西山朝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柴棍的另一名称),打败了阮光平之继任者阮光缵,建立阮朝,越南自此南北统一。小说最后以昭统帝归葬越南作为全书的结尾。
涅槃经玄义文句
涅槃经玄义文句会本,二卷,隋灌顶撰,唐道暹述,日本守笃分会,慈等序,尾题大涅槃玄义抄。
法华经持验记
法华经持验记,二卷,清周克复纂并序及劝流通引,首题及卷上尾题上有历朝二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