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法鲁

阴法鲁
  • 姓名:阴法鲁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山东省肥城县
  • 出生日期:1915年7月25日
  • 逝世日期:2002年3月4日
  • 民族族群:

阴法鲁(1915年7月25日—2002年3月4日),中国音乐史研究家。1915年7月25日生于山东省肥城县红庙村。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古典文献教研室主任。1929年就学于济南私立育英初级中学。1931年后入山东省立济南高级中学。1935年进北京大学中文系。1937年下半年,北大同清华、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随之到湖南南岳市。翌年临大改名西南联合大学,随校迁至云南蒙自,不久又到昆明。1939年至1942年为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罗庸,杨振声。1942年任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助教。1942年至1946年,任武昌私立华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其间,1944年后兼任华中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文学研究员。1946年后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博物馆学专修科讲师、史学系副教授。1952年参加九三学社,并任北京政法学院副教授。1954年至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研究员。1956年以来还兼任历史研究所二所学术秘书。1958年历史一、二所合并为历史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60年重返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史,侧重中国音乐史和《诗经》。1961年12月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1962年以来兼任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8年升为教授。1979年10月参加中亚文化史研究会。1980年6月参加北京市音乐家舞蹈家协会。1981年2月参加歌词研究会,5月参加中外关系史学会。关于古代文学史,音乐史方面的著作有:《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与杨荫浏合著;195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论文有《先汉乐律初探》(1944年油印本,列入华中大学国学研究论文专刊;1946年收入重庆《礼乐》第1期)、《唐宋大曲之来源及其组织》(1945年油印本,列入华中大学国学研究论文专刊,1948年以单行本列为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之十)、《从敦煌壁画论唐代的音乐和舞蹈》(1951年《文物参考资料》2卷4期)、《从音乐史上论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关系》(1956年,《民族音乐研究论文集》第一集)、《历史上中日两国音乐的交流》(1957年4期《人民中国》日文版)《唐代西藏马球戏传入长安》(1959年《历史研究》6期)、《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规律试探》(1963年,《音乐论丛》第二辑)、《关于“词”的起源问题》(1964年《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5期)、《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交流》(1980年《人民音乐》第3期)、《敦煌乐舞资料的历史背景》(《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3期)等二十五篇。另有现代史和其他方面的文章近十篇。

猜你喜欢的书

新斩鬼传

新斩鬼传

小说,张恨水著,1931年4月上海《新自由书社》出版。孙悟空大闹革命,天界实现了共和,尽管改朝换代,锺馗依旧做着驱鬼的职务。因其庙宇之前的牌匾被更换,锺馗与属下开始着手下界调查,於是展开了一场别样的驱鬼行动。鸦片鬼丶玄学鬼丶空心鬼丶狠心鬼丶没脸鬼等悉数登场,各显本色与神通。经过与衆鬼的一番较量,人间诸鬼减少,但锺馗的驱鬼道路任重而道远。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元杂剧剧本。简名《罗李郎》或《相国寺》。无名氏作。剧述罗李郎的友人苏文顺、孟仓士上京赶考,罗资以路费。苏、孟以幼子幼女寄养罗李郎处。20年后,由罗李郎作主,苏、孟儿女汤哥、定奴婚配成家,生子受春。汤哥整日酗酒狎妓生事,又从仆人侯兴口中打听出自己的生父在朝中作官,遂离家出走,进京寻父。罗李郎闻讯,命侯兴追回汤哥。侯兴赶上后,却更加调唆,并“资助”汤哥假银。侯兴回家,谎告汤哥已死。又趁罗李郎病倒,拐走定奴、受春。罗李郎病愈,亲自出外寻访汤哥下落。时汤哥使用假银,触犯刑律,被判在相国寺拘役。罗李郎与汤哥相会,出钱为汤哥买下“甲头”之职。苏文顺做官后,罚打新买的小厮受春;汤哥遇受春,也被吊打。适罗李郎路过,与苏文顺相认,救下汤哥、受春,并与孟仓士相会。遂捉盗贼侯兴,寻回定奴。苏、孟两家遂得团圆。2家共奉罗李郎养老。本剧《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著录。现存版本有《元曲选》本、《古名家杂剧》本。

西潮

西潮

《西潮》是蒋梦麟的自传性作品,几乎囊括了中国1842年至1941年间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作者利用抗战期间躲空袭的“闲暇”,在没有灯光、没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硬面笔记本,写成这样的一部“自传”。这部书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其中既有作者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透视,也反映了在中西文化碰撞下,整个社会的激烈动荡。 英文版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定为重要参考书。之后,蒋梦麟将此书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时,台湾青年几乎人手一册,被奉为“人生教科书”。

存斋随笔

存斋随笔

为熊十力先生的最后一部著作,写成于1963年。作者以随笔为名,写来不论长言与简说,而都无体系,随时随即而写。本书主要是解释佛教的十二缘生,同时又批评了佛家的性相、体用割裂之说,最后又论列佛家戒定慧三学,发挥己意。对于今日学术思想之研究亦多有参考价值。

青龙寺轨记

青龙寺轨记

青龙寺轨记,一卷,大正藏第 18 册 No. 0855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法藏和尚传,一卷,新罗崔致远结,日本僧濬凤潭序,高丽梁璋镂版题记,宋义和题记,前附阎朝隐撰康藏法师碑,后附日本道忠著碑传正误及崔致远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