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声

- 姓名:杨振声
- 别名:字今甫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东省蓬莱县水城镇人
- 出生日期:1890
- 逝世日期:1956
- 民族族群:
杨振声(1890-1956),现代作家,教授。字今甫。山东省蓬莱县水城镇人。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家乡度过,沿海渔民的悲惨生活,使他不满旧社会的黑暗。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受新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与许德珩等同学参加火烧赵家楼的行动。曾因反对北洋军阀签订卖国条约被捕入狱。他爱好新文学,经常写一些作品,发表在《新潮》、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现代评论》、《新月》等报刊上,如《玉君》、《渔家》、《一个兵的家》、《贞女》、《阿兰的母亲》、《她的第一次爱》、《抛锚》、《报复》和《荒岛上的故事》等,这些作品后来大都收集在《玉君》(1925年,北平朴社;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书中,内容多以反封建,反旧礼教,反侵略,热爱祖国、同情劳动人民疾苦,争取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为题材。北大毕业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回国后致力于教育工作,抗战前历任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兼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和教务长,青岛大学校长。这期间常为《大公报·星期评论》写特约稿,也常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注意少年儿童的教育,曾为编选适合少年儿童的语文教材,亲自到小学执教,在教学实践中检验修改教材,编写成《实验小学国文教科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长沙临时大学任教授、校务委员兼秘书长,临时大学迁往云南,改名西南联合大学,任叙永分校主任,兼教授现代文学讨论及习作课程。抗战胜利后,回北京进行北京大学迁回的筹备工作。后任北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曾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并编辑《经世日报·文艺周刊》。1952年调任东北人民大学教授,兼文学教研室主任,并被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长春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长春分社委员。解放后他经常写一些歌颂社会主义、歌颂人民英雄的文章,如《和平鸽旅行团》、《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刘奎基》等。
猜你喜欢的书
天才雷普利
“雷普利系列”共五本,是黑色犯罪小说的颠峰之作。 在最著名的《天才雷普利》中,主人公汤姆·雷普利还是个出身平凡、生活也毫无值得炫耀之处的年轻人。他受到一个富商之托,到意大利去游说他放荡不羁的儿子迪基重回他的家乡美国。但是当雷普利一到那里,就深深地被迪基一掷千金的奢靡生活和他美丽温柔的 女友迷住,最后这样的欲望竟扩张成想要将迪基取而代之,他缜密的心思、冷静的犯罪手法教人措手不及。就在雷普利陶醉于亲手打造的美梦中时,一次意外的巧合却害他露出了马脚,于是他开始引起警方的注意和调查…… 此后的四本续篇,雷普利继续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在“无间道”中经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考验,带着“案底”逍遥法外,并在此后的连锁反应中犯下新的罪孽。 这个人物,是20世纪犯罪小说中最经典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和心理历程,不仅在类型小说领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而且其文学价值对此后的小说,尤其是所谓黑色的“邪典小说”,影响深远。
丙子学易编
又名 《学易编》。南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李舜臣之子。为集诸家释解《周易》本义之作。原书十五卷,岁久散佚。今有《四库全书》辑本,作一卷。此本乃宋末俞琬所节抄,略存梗概。撰在丙子(1216)年,故有是名。《通志堂经解》本。此书系李氏于南宋嘉定丙子年(1216)以二百零八日之力编撰而成,遂名《丙子学易编》。书中阐解《易》义,惟采王弼、张载、程颐、郭雍、朱熹五家之说,而以其父李舜臣所作《易本传》之说证之,亦间附己意。《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原书十五卷,高斯得尝与诵诗训合刻于桐江,今已散佚。此本为元初俞琰所钞,后有琰《跋》曰:‘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日短,老眼昏花,并日而钞其可取者。’
暴风雨前
李劼人著。作于1936年。以四川成都为背景,写辛丑条约至辛亥革命前夜的社会变化。作品通过成都一个半官半商家庭内外的矛盾纠葛,着重写一群知识分子在维新浪潮中的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成都闹起了红灯教的反清活动,不久被清政府镇压。在官府任职的郝达三的儿子郝又三和他的朋友们组织了鼓吹维新思想的文明合作社。在这个社里,苏星煜对清政府镇压红灯教首领深为不满,积极提倡办新学。在他的影响下,郝达三办起了广智小学。这时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同盟会的尤铁民接受孙中山的委派,回国积极向郝宣传革命思想,但郝对革命顾虑重重。不久,革命党准备暴动的消息走漏,官府要在全城大逮捕,搞得人心惶惶,终因军界、学界多方活动而未能动手。作品着力刻画三个不同知识分子的典型:郝又三是维新组织中的保守派,他奉行既不革命也不反动的中庸哲学。苏星煜是改良派,他怀着救国抱负,在日本接受维新派的改良主义思想,一心想到北京做议员,当官享福。尤铁民是激进派,他高叫流血、革命,但对革命以后建立怎样的社会毫无所知。作品通过在维新运动和反清浪潮中这些知识分子对革命的不同态度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知识论
哲学著作。金岳霖著。为作者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认识论著作,写于1937年。书中讨论了西方认识论提出的思想、事实、语言、知识、真理等问题,内容丰富,分析精细,技术性强。作者力图证明客观事物的独立存在和知识的客观性,认为“被知的不随知识的存在而存在”,“被知底性质不是知识所创造的”。作者论证了归纳赖以存在的归纳原则的永真,反驳了怀疑主义的论点。同时十分强调认识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如果不凭借一定的操作方法,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概念。为此,作者提出了“手术论”。例如,“所谓圆是以一点为中心而用离此中心同一的距离的直线为一端占据此中心,另一端环绕此中心而得的平面图案。圆就是这一套手术。”(《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23页),手术论认为所有存在的事物其过程和性质,都可以在一组操作和实验中定义而被人们理解。手术论就是要提供有效的认识,科学家有许多治学方法,手术论是一种科学方法的理论。过去曾陆续单篇发表,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小尔雅
一卷,旧题汉孔鲋著。《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小尔雅》一篇,无作者名姓。《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载有李轨注《小尔雅》一卷,其书早佚。今传《小尔雅》系《孔丛子》第十一篇钞出别行,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再益以度、量、衡,为十三章。其中的有些内容,是杜预注《左传》时才征引,故此书当是汉末晚出之书,晋时才通行的,非《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小尔雅》。宋《馆阁书目》始题孔鲋著,后人因以为说。经清戴震等考证,才知其误。清宋翔风有《小尔雅训纂》五卷;葛其仁有《小尔雅疏证》四卷,附王宝仁《辑佚》一卷,最详备。收入清《四库全书》中。
火吽轨别录
火吽轨别录,1卷,佚名,编号零九一四。梵字,汉文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