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堂

单玉堂
  • 姓名:单玉堂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辽宁丹东人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83
  • 民族族群:

单玉堂(1902—1983),辽宁丹东人,毕业于安东省立师范学校(今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师从丹东市易学家李爱滨老先生学习中医内科,熟读《易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后又拜黑龙江省讷河县(今讷河市)针灸专家陈文会为师,学习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1922 年,单玉堂顺利通过讷河县中医考试并执业,后被当时的县长崔福坤看中,准许参加留学选拔考试,三试均中首额,遂公费东渡日本留学,深造针灸学术。他先后在东京高等针灸医学校、东京针灸医学研究所、日本医师会等学习,由于成绩优秀,曾获金质学习奖章一枚和银质学习奖章两枚,1936 年 8 月学科修满毕业。


回国后,单玉堂在安东(今丹东市)行医讲学,并被推选担任安东市中医学会研究会长及编辑长、中医讲习班伤寒论讲师。1949 年底,先生由沈阳迁入北京执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医院、北京市耳鼻喉科医院(后合并于北京同仁医院)。1953 年 1 月当选为北京市针灸专门委员会委员,同年 11 月受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派遣,参加抗美援朝针灸医疗队,从事医疗培训与教学工作。1954 年 11 月被北京卫协医师会针灸医师班聘为针灸讲师。后由北京市政府卫生局核准,在北京东四十条开办古典医术针灸传习班,总共八期,授徒约六百人。1956 年 9 月,单玉堂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同年 12 月奉命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针灸教研组副组长,参与组建针灸教研组,并参加编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高等医药院校《针灸学讲义》,主抓教学与临床工作。


单玉堂是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北京中医学院研究子午流注第一人。其所创立的 “井经荥合输纳规律”,解决了被历代子午流注研究家称为 “天然之缺陷” 的闭时无穴可开的学术难题,填补了自明朝以来 “子午流注纳甲法之闭穴” 领域的一项空白,该理论成果已编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学》教材。


在其六十年的中医生涯中,单玉堂针药并行、学验俱丰,著述颇丰。编著有《针灸图鉴》,绘制《十四经新针灸总图》《中国针灸正、奇经穴及生理解剖临床取穴教学图》,编述《经外奇穴图解》《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合纂》(正编、补编)《子午流注启钥》《伤寒论辑要与针灸处方》《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古法新解》《窦太师针经指南 “标幽赋” 新释》《针灸钧陶》等多种论著。

单玉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哈代中短篇小说选

哈代中短篇小说选

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最重要的小说家。不但有长篇小说闻名于世, 其中短篇小说也极有特色。本书收录哈代的18部中短篇小说,篇篇贯注了作家对人的外在和内在生存状况及对未来的观照。哈代的小说注重故事性,可读性强;文字简洁、凝练;风格自然、轻松,是世界文坛的瑰宝。 本集所选,虽然大多是讲“过去的事情”,但却篇篇贯注了作家对人的外在和内在生存状况及未来的关照,这也是哈代长篇小说以至全部诗文的要旨和焦点所在。哈代作品涉及人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男女两性之间、父子、母子两代之间的关系。

夜窗鬼谈

夜窗鬼谈

《夜窗鬼谈》系日本最著名的汉文短篇志异小说集,《东齐谐》是其姊妹作。两者有日本《聊斋志异》与《子不语》之美誉。作者石川鸿斋以儒学家和汉学大家的身份纵谈玄幻,在儒家裨益世风的框架下自行怀抱,熔炼阐释,闯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文路。《夜窗鬼谈》是他以收集的前人著作和民间掌故为坯胎,剪裁、润色、编改、加工,二次发挥而成的,颇能“追踪晋宋,不在唐人后乘”的一流志异小说集。而《东齐谐》则是他原创的神鬼故事,也有些是利用既成的传统怪谈,改编为诙谑笑话,博人一悦。多年游历中国的经历、长期苦读汉文典籍的用功,让石川鸿斋拥有了极高的汉学素养与汉文写作功底,所以《夜窗鬼谈》与《东齐谐》无论写人写景、叙事叙情,皆能做到构思巧妙、造句凝练、用笔明雅,同时在故事情节上亦有设想空灵、宛转动人之长,堪称日本汉文文学史上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杰作。

葬礼之后

葬礼之后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理查德·阿伯内西在死前留下了一大笔财产。在他的葬礼之后,他的妹妹、行为举止总是颇为奇怪的科拉小姐竟说了这样的话——“可他是被谋杀的,不是吗?”次日,科拉在家中的床上惨遭杀害。六个遗产受益人均有作案动机,每个人都恰巧没有不在场证明!这桩“有趣”的案件令波洛陷入窘境……他能否从和家族成员的对话中抽丝剥茧并发现蛛丝马迹?迷雾重重,真相直到故事最后才被揭开!

曹沧洲医案

曹沧洲医案

本书为光绪丁未年间江南吴门名医曹沧州所撰临证记录医案真本,卷首为帝案,其后分录风温、湿热、咳嗽、咳血、痢疾等21类临证医案。各医案病情记载翔实完整,处方灵巧,不拘一格。是书为目前不可多得的临床经验医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学习的借鉴。

最近官场秘密史

最近官场秘密史

天公著,慧珠校,三十二卷。宣统二年 (1910) 上海新新小说社铅印本,标“社会小说”,有《古沪顾德明在新序》,序文中称著者为“天略先生”。据考证,“天公”即陆士谔,“慧珠女士”则为陆士谔夫人李友琴。此编受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启发、影响,暴露清末官场丑事。艺术成就不高,难与李伯元之作相伯仲。有宣统二年(1910)新新小说社刊本。

河东赋

河东赋

辞赋名篇。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帅群臣,横渡黄河,行幸河东祭祀后土。“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汉书》扬雄“自序”)。天子追踪殷周之墟,遥思尧舜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上《河东赋》以劝。此文可分为三段:开段为前引,写暮春谒神于河东,形容车驾旌旗之盛。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览介山,思晋文公及介子推;追慕大禹疏决龙门;登历观(山西永济县山名)而望舜之所耕。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项羽败处)南巢(夏桀败处)相较,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于是天子乘翠龙,渡大河,登华山,该地祥云迎,甘雨降,天子遂叱风伯,呵雨师,大致斥令制风制雨。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然细绎全文,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姚鼐《古文辞类纂》评云:“《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此文(《河东赋》)法之,借行游为喻,言以天道为车马,以六经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全文仿《楚辞》体,亦融合散体之字句。《汉书·扬雄传》所收录之四赋,《文选》仅此篇未录,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