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六逸

- 姓名:谢六逸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45
- 民族族群:
谢六逸(1898-1945),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翻译家,新闻家,教授。原名谢光燊,字六逸,笔名宏徒、鲁愚。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一个没落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文学,并能诗文。先后入贵阳达德小学、贵阳模范中学学习。1920年高中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专攻东洋文学史,同时在日本和国内报刊发表文章。1920年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文学的表象主义是什么》。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回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曾任神州女学教务主任。1926年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29年复旦大学成立新闻系,任系主任。1935年起兼主编上海《立报》文艺副刊《言林》,颇有影响,有“言林体”之称。1937年主编《国民周刊》,继郑振铎之后主编《文学》旬刊。1938年任贵阳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贵阳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此期间,与作家蹇先艾、李青崖等人组织每周文艺社,出版《每周文艺》,并与华问渠、马宗融等人创办文通书局编辑所任总编辑。出版《文讯》月刊及众多文化典籍,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贵阳分会工作,对抗战时期的文化事业贡献卓著。由于劳累过度,贫病交加,于1945年病逝,年仅四十七岁。他著述颇丰,主要有:散文小品文集《水沫集》(世界书局)、《茶话集》(新中国书局)、《文坛逸话》等;译著有:《西洋小说发达史》、《近代日本小品文选》、《日本文学》、《神话学ABC》、《农民文学ABC》、《日本文学纲要》、《日本文学史》、《文学与性爱》(开明书店)、《世界文学》、《志贺直哉集》等;新闻学专著:《实用新闻学》、《新闻储藏研究》、《国外新闻事业》等;此外还编过《儿童文学》月刊,出版儿童读物《母亲》、《清明节》(均编入“小朋友丛书”;北新书局)、《红叶》(新中国书局)、《鹦鹉》(新中国书局)及《海外传说集》(后分为《罗马故事集》和《日本故事集》;世界书局),还翻译过一些儿童文学书籍等。他写作严谨,为我国现代文学、中日文化交流、新闻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均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猜你喜欢的书
域外小说集
外国短篇小说选集。鲁迅与周作人合译。共两册,先后于1909年3、7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署“会稽周氏兄弟纂译”,周树人发行,上海广昌隆绸庄寄售。书名篆体题字,为陈师曾所写,毛边。第1册收小说7篇,其中安特烈夫的《谩》和《默》两篇署“树人”译。第2册收小说9篇,迦尔洵的《四日》署“树人”译。1921年增订改版成一册,共收37篇译作。由上海群益书社出版,以周作人名义印行。集中选译作品多为近代短篇,特别偏重于北欧诸国。对集中有关作家及作品逐一作了简要评介。茅盾充分肯定《域外小说集》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方面的开拓之功。在《译文》1954年10月号,茅盾刊载《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一文,在谈到近代文学翻译的历史发展时,说:鲁迅“所计划、翻译和出版的《域外小说集》 (1909年)中,俄国的契诃夫,波兰的显克微支,法国的莫泊桑,丹麦的安徒生,第一次以真朴的面目,与我国读者相见”。《世界文学》1977年第1期茅盾发表《学习鲁迅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精神》一文,提到《域外小说集》时说: “这个短篇小说集是继续《摩罗诗力说》的主旨,介绍了俄国、北欧,波兰等国的反映人民痛苦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作品。这是第一次把反映被压迫的人民和被奴役的民族的叛逆和反抗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其用意和《摩罗诗力说》是相同的。”
省愆集
二卷。明黄淮撰。黄淮,字宗豫,浙江永嘉人。洪武三十年 (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建文入文渊阁,升翰林院编修。累进右春坊大学士,辅皇太子监国。永乐十二年 (1414),为汉王高煦所谮,坐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终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少保。卒谥文简。事迹具 《明史》本传。著有《退直》、《入觐》、《归因》等集。其诗文创作,颇有台阁气,舂容安雅。黄淮当革除之际,身事两朝,不免为白圭之玷。史又言黄淮性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解缙之死,黄淮为有力者。人品亦不甚醇。然通达治体,多所献替。其辅导仁宗,从容调护,尤为有功。虽以是被谤获罪,而赐环以后,复跻禁近。迨至引年归里,受三朝宠遇者,又数十年。遭际之隆,几与三杨相埒。其文章舂容安雅,亦与三杨体格略同。此集乃其系狱时所作,故以省愆为名。当患难幽忧之日,而和平温厚,无所怨尤,可谓不失风人之旨。故特存之,以见其著作之梗概。至其退直、入觐、归田三稿同编为《介庵集》,门径与三杨不异。此集四库已存目。
南游杂忆
胡适著。1935年10月国民出版社初版。收《南游杂忆》一组5篇游记.
丁文江的传记
《丁文江的传记》作者是胡适。最初1956年刊载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三辑《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先生逝世廿周年纪念刊》上,1960年6月由台湾启明书局出版,并附了作者写的《校勘后记》,本书介绍了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丁文江的生平事迹。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教研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为欧化深、科学化深的中国人,丁文江在提倡科学研究方面不遗余力。在朋友的眼中,丁文江既是“良善有用的中国人”,又是“天生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还是精于科学、长于办事的“现代稀有的人物”。
韩忠献公遗事
一卷。宋强至撰。强至字几圣,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尚书祠部郎中。本书记宋韩琦事迹。韩琦 (1005—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 (今属河南)人。曾多次出任边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封魏国公,谥忠献。强至曾任韩琦幕僚。故本书叙韩琦遗事颇详。世所传韩琦《重阳》诗:“不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句,即本于此书。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徐缙芳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百川学海》(壬集)本; 《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本;《武林往哲遗著后编》又有《韩忠献公遗事》一卷,《补遗》一卷本。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
一卷,华严宗之法藏,对唐则天武后,借庭前金师子为喻,以十门显华严之教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