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

王映霞
  • 姓名:王映霞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908年1月25日
  • 逝世日期:2000年2月5日
  • 民族族群:

王映霞(1908年1月25日—2000年2月5日),原名金宝琴,后改名王旭,字映霞,浙江杭州人,有着“杭州四大美人之首”的美誉,其一生经历颇为传奇。​


王映霞出生于杭州余官巷的一个家道中落商户家庭。12岁时,父亲患痨症离世,她被过继到外祖家。在惠兴女学校开启正式学习生涯后,14岁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师范附小高小一年级,受音乐老师姚韵漪影响,对文学、诗词产生浓厚兴趣。1923年秋,她成功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北大毕业的国文老师引导下,接触到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作家的作品,心中满是钦慕。​


1927年1月,19岁的王映霞在好友孙百刚家中,与31岁的郁达夫初次相逢。彼时郁达夫已有家室,却对王映霞一见钟情,随即展开热烈追求。面对郁达夫的狂热,王映霞起初犹豫不决,但在其猛烈攻势下,渐渐心动。1927年6月5日,两人相识不到半年便在杭州聚丰园订婚,1928年3月于上海南京路东亚饭店举办喜筵,婚后定居上海。起初,二人有过一段甜蜜时光,王映霞操持家务同时催讨版税维持家用。可随着时间推移,激情褪去,两人性格、脾性及生活态度的矛盾日益凸显。郁达夫情绪多变、嫉妒心强且占有欲旺盛,王映霞则性格开朗、眼界颇高,对平淡家务和郁达夫的生活方式深感不满。​


1935年,他们搬回杭州,耗费2万余元建造“风雨茅庐”。1936年,郁达夫因经济拮据南下福州任职,“风雨茅庐”成了王映霞接待达官贵人之处,其中包括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郁达夫发现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三封书信后,迫使王映霞与之分手。1938年底,郁达夫携王映霞及长子郁飞前往新加坡工作。1939年,郁达夫发表《毁家诗纪》,曝光两人情感纠葛及王映霞与许绍棣交往情节,王映霞则发表《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予以反驳。1940年3月,二人协议离婚。​


离婚后的王映霞回到重庆,结识了重庆华中航业局经理钟贤道。1941年3月,二人发布结婚启事,次年4月在重庆百龄餐厅举行盛大婚礼。婚后,钟贤道对王映霞关怀备至,给予她安稳生活,二人育有一子一女。1949年,他们举家迁回上海,王映霞先后担任小学老师、上海文史馆馆员,期间虽历经文革磨难,但最终得以平反。2000年,王映霞在杭州逝世,享年92岁,与钟贤道合葬于南山公墓。

王映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敦煌

敦煌

本文坛巨匠、芥川龙之介奖得主——井上靖代表作之一,荣获每日艺术大奖,无数读者从《敦煌》的故事中惊奇地注目中国西部,更有大批游人拿着井上靖的西域小说,走上去往敦煌的漫长征程。作家对人生对历史寄予了独特思考,对中国史传文学的叙事模式亦有秉承和借鉴。在涉及这种题材时严谨的治学态度亦深得史学家称道。

三字鉴

三字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启蒙蒙学。作品采用三言顺口溜的形式,讲上古至清代的政治历史。作品共四卷,根据历史,有详有略,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人物提挈,事件贯穿,理解拓展,丰富无限,能够让广大蒙童在诵读中学到认字识读和许多历史知识。

玉箓资度解坛仪

玉箓资度解坛仪

玉箓资度解坛仪,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解坛仪乃玉箓斋仪之一,用于斋事已毕,解散坛席之时。行此仪旨在上启三清、玉帝等一切神灵,告明奉旨修玉箓大斋事圆功备,应依格奏功迁赏之意。其行仪节次除常式外,主要有三启三礼、宣焚言功表、宣回将牒、遣官、纳官、宣三简、投简、发愿、下坛辞三宝等。

白话金史

白话金史

《金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元脱脱等撰。至正四年(1344)成书。一百三十五卷,分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附《金国语解》一卷。此书为《金史》白话文。

旧唐书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撰,共200卷。原称《唐书》,为了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所撰的《新唐书》相别,宋时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记载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共290年唐代的历史。所取史料较为丰富、可靠,宋代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唐纪部分多根据《旧唐书》。它的志,比较详细记载唐代的典章制度。列传中类传的突厥、回纥、吐蕃诸传,较为完整地记述这些少数民族的情况。《文苑传》留下了有关唐代文学发展的许多材料。是研究唐史的重要史籍,可与《新唐书》参照使用。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

二卷,唐玄奘译。尊者法救作。释世友尊者之五事论。五事者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之五法也。分别色品第一。分别心品第二。分别心所法品第三。释尊者世友五事论,文来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