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济之

- 姓名:耿济之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人
- 出生日期:1899年1月20日
- 逝世日期:1947年3月2日
- 民族族群:
耿济之(1899年1月20日—1947年3月2日),著名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原名耿匡,字孟邕,笔名耿济之、狄谟。上海人。1918年在北平俄文专修馆学习时即开始翻译俄国文学,第一篇译作为托尔斯泰的《旅客夜谭》(即《克莱采尔奏鸣曲》)。随后又译托尔斯泰的《家庭幸福》,刊于天津《大公报》。同年在青年会与郑振铎相识,结为挚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与瞿秋白同为俄专代表,积极参加“五四”运动;5月与许地山、瞿菊农、瞿秋白、郑振铎等人编辑《新社会》周刊及《新中国》月刊。1920年8月,《新社会》被封闭,即改出《人道》月刊。同年于俄专毕业,到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年底与郑振铎筹备文学研究会,12月4日在他家——北平万宝盖开会,讨论并通过会章,起草宣言,为发起人之一,并任会计干事、小说组与批评文学组成员。1922年被派往苏联赤塔,1925年调伊尔库次克,两年后到列宁格勒。1929年至1935年在赤塔,1936年被调往莫斯科,后又到海参威,均担任外交副领事、代理领事及总领事工作。1937年因病辞职回国。抗战时期隐姓匿名埋头翻译俄国文学作品八年,为良友图书公司、开明书店、生活书店译稿,以卖文为生。在苏联工作期间,曾陪同梅兰芳赴莫斯科演出,亲自担任翻译,与梅结为挚友,并一同会见了高尔基等苏联文坛名流。1946年,因生活困难,由亲友介绍去东北沈阳中长铁路担任总务工作。1947年3月2日下午患脑溢血逝世。
主要译著有《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瞿秋白合译;1921年,商务印书馆)、《艺术论》(1921年,商务印书馆)、《黑暗之势力》(商务印书馆)、《复活》(1922年,商务印书馆),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雷雨》(1921年,商务印书馆),屠格涅夫的《村中之月》(商务印书馆)、《父与子》(1922年,商务印书馆)、《猎人日记》(1936年,文化生活出版社;195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柴霍夫短篇小说集》(1923年,商务印书馆),安特列夫的《人之一生》(商务印书馆),法国莫泊桑的《遗产》(1923年,文学研究会版),高尔基的《家事》(1940年,良友图书公司;195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俄罗斯浪游散记》(1943年,开明书店)、《玛特威·克日米亚金的一生》(王珍校;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助夫兄弟们》(上册;1940年,良友图书公司。全四册,晨光出版社,1953年四版)、《白痴》(1946年,开明书店;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死屋手记》(1947年,开明书店)、《少年》(1948年,开明书店),果戈理的《巡按使及其他》(1941年,文化生活出版社;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等。论文主要有《猎人日记研究》、《阿史德洛夫斯基评传及年表》、《拜伦对于俄国文学的影响》、《高尔基》、《苏联文学的基金制度》、《托尔斯泰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明年苏联文坛的预测》、《一九三五年苏联文坛的回顾》等。发表在杂志上的大量翻译小说和剧本,如德国赫卜特曼的剧本《日出之前》、安特列夫的《爱恋信仰与愿望》,法国杜哈美尔的《骑卫兵曲韦里》,伊凡诺夫的《乞援泉》,德国支魏格的《黄昏的故事》等,均未出版。他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毁于日寇轰炸的商务印书馆之中。此外,在1944年,还写有短篇小说《顾大嫂》、《重逢》和《保姆》等。
耿济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鲁滨逊叔叔
《鲁滨逊叔叔》(L’Oncle Robinson)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计划写3卷 ,已完成部分共24章。作品约写于1869~1870年,但在1870年7月被出版商拒绝出版 ,后来作者将其改写成了《神秘岛》。而《鲁滨逊叔叔》直到1991年才被出版 。“温哥华号”是一条运载苦力的船,在一次航行中二副发生暴动,杀死了船长,并把船上的克里夫顿一家放逐到大海里,任其自生自灭。海浪把这家人和海员费利送到一个孤岛上,被孩子们敬称为“鲁滨逊叔叔”的费利带领这家人在孤岛上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云林石谱
3卷。南宋杜绾撰。成于绍兴二年(1132)前。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云林石谱》是一部石器品专著。作者于所记诸石,各叙其名称、产地、采法、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声响、用途等方面,又为之品评高下。全书一百一十六目,有零璧石、太湖石、昆山石、形石、石笋、萍乡石、鱼龙石、穿心石、零陵石燕、玛瑙石、于阗石、柏子玛瑙石、端石、红丝石、石绿、镜孔、饭石、墨玉石、石镜、雪浪石、浮光石等。大多以产地名石。
花韵楼医案
医案。清顾德华撰。一卷。德华字鬘云,江苏吴县人。吴中妇科女名医,闻名于道光咸丰年间。所治多为公卿及其家眷。其医案约成书于道光三十年(1850)。约近万言。初为抄本流传,后经同县张元瑞整理,收入《珍本医书集成》刊行。书中载血崩、脾肾阳衰、新产瘀滞、调经、痢症、痹痛、肿胀、乳疬、产后咳呛等,凡二十一例验案。多为妇产科及内科杂病证治,并以调经、产后为多。每案简述证候、病因、辨治、方药,多有连续复诊者,亦详明方案。论治透彻,立方平稳。是书为少见的女中医医案。有抄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铅印本。
报任安书
散文。又名《报任少卿书》。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关于本文的抒情特色,后人多有评论。梁代刘勰曾用“志气槃桓”来评论此文(《文心雕龙·书记》)。明代孙月峰评论说:“直抒胸臆,发挥又发挥,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执升说:“却少卿推贤进士之教,序自己著书垂后之意。回环照应,使人莫可寻其痕迹,而段落自尔井然。”(同上)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李兆洛说:“厚集其阵,郁怒奋势,成此奇观。”(《骈体文钞》卷十九)本文是司马迁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文中通过回答任安关于自己不能“推贤进士”的指责,申述了自己因为李陵主持公道而获罪被刑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极度的愤闷和痛苦之情,揭露了汉武帝不辨忠奸、肆虐专横的本性和当时上流社会的冷酷,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了他为实现自己的著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这对于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文中还提到古代一些圣贤发愤著书的例子,指出了作家的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这对后人也有很大启发。从写作技巧上来说,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借题发挥。回环往复,议论、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格调激愤劲健,沉郁浑厚,语言精炼简洁,流畅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梅村诗话
诗论,一卷,清吴伟业撰。全书共十三条,以人为条。多记与作者相识之诗人之有关诗事,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有一些是在民族战争中殉节的烈士如瞿式耜、陈子龙、宋玟等。特别详细记录瞿被俘后与被俘督臣张同敞互相唱和的情景,择录了他们一些气壮山河的诗句。如:“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愿作须臾阶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了却人间生死业,黄冠莫拟故乡游。""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也记述了其作品《浩气吟》出版情况和对江浙一带文人的影响。书中还描写了陈子龙的风貌,言其“奕奕眼光,意气笼罩千人,见者莫不辟易。登临赠答,淋漓慷慨”。记录了他必死于国事的决心。从这些记录中可见吴氏的思想倾向。书中还记录了两位才女的诗作和她们的轶事。其中黄媛介为浙江嘉兴人,儒家女,能诗善画,其夫杨某贫不能娶,其后黄氏流落吴门,不肯为人作妾,与钱谦益之姬柳如是交游,并与当时名士唱和。还描写了女道士卞玉京(原为秦淮妓女)说她富于才气、诗画俱佳,并记卞与文坛名流往来酬唱情况。这些反映当时江浙(主要是浙西)一带妇女对掌握文化的热情和她们独立意识的增长,在其他地区这是不可能的。此书中所涉及的明末清初文坛状况对于文学史研究有参考价值。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清诗话》本。
佛祖纲目
凡四十二卷(包括卷首)。明代朱时恩编。崇祯七年(163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本书从万历三十八年(1610)开始编纂,历时二十一年完成。内容从释尊之示现受生至明代万峰时蔚示寂为止,以诸佛及历代祖师之化导、行谊等事迹为纲目,依照历代年号之顺序编录,同年代之各种佛教重要事迹皆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