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之

陈青之
  • 姓名:陈青之
  • 别名:名炎联,号春阳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
  • 出生日期:1891
  • 逝世日期:1943
  • 民族族群:

陈青之(1891~1943),民国学者、教育家。名炎联,号春阳,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家贫,父兄常受雇于人,见其聪颖向学,乃供其读书。 6岁入村塾,18岁肄业于沔阳沔城高等小学堂,喜读梁启超文章。曾约徐振庵、李志民相互剪发,为同学倡。后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旋改读于湖北省立二中。26岁考入北平高师,“五四”运动时,曾被捕入狱。1921年高师毕业,旋往日本考察教育,有一日本人以“中国教育史将由日本人撰写”相讥。陈立答:“中国有自己之教育史,吾回国后,当寄汝。”回国后入北平高师教育研究科进修,毕业后,在北平创办群化中学,并在中国大学、师范大学兼课。在此期间,着手撰写《中国教育史》,十易寒暑,于1936年成书。上自唐虞、下至民国,共分6编65章,约50余万字,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大学丛书委员会出版。1938年,日寇迫近武汉,抱病转移至宣恩李家河省一女师。1942年任教于宣恩沙沟女师时病逝。陈著《中国教育史》指出:“社会教育不过为施行政治手段之一,即为统治国家之一种工具。在私产制度下,教育学者的教育学说,其思想往往与当时政府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除了社会发展到了某种程度,支配阶级的势力快要崩溃的时候,才敢于唱几句高调。”对中国社会的“贫”、“弱”、“私”,主张“救贫应该设法致富”、“救弱应该设法为强”“救私应该设法为群”。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通史》、《中国民族英雄史》、《五十自述》等。除《中国教育史》等少数著作公开出版外,其他多毁于时乱。

陈青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奇迹》是茨威格早期作品之一。一位年迈的画家受人委托,需要完成一幅圣母的画像,用来装饰教堂的祭坛。在寻找作为圣母的模特过程中,老画家遇到年轻的犹太少女艾斯特。孤苦无依的艾斯特,在与老画家的相处中逐渐被种种温情融化,慢慢卸去了曾经的尖锐棱角,两人彼此都成为了对方最深的依赖。然而现实中年龄的巨大差异,以及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让他们只能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当艾斯特把对老画家的眷恋转移到对一个婴儿的身上去时,母性被激起,最后为了保护那幅自己抱着婴儿的画,被尖利的匕首刺穿胸膛。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

鲁迅著。1927年5月出版,见《鲁迅全集》第三卷。该书收集作者1926年和1927年间的杂文三十三篇。在写作时间和内容上与《华盖集》紧密相联。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是揭露“现代评论派”和“正人君子”们的反动本质,控诉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行。《一点比喻》暴露陈源等人充当北洋军阀走狗的丑恶嘴脸。《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等文对陈源等人在“三·一八”惨案中诬蔑爱国学生并为反动政府辩护的谬论痛加驳斥。《我还不能“带住”》表示作者要不断撕去敌人一切伪装与“痛打落水狗”的彻底革命精神。在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怀着满腔悲愤,揭露敌人的“凶残”和流言家的“下劣”,沉痛悼念死难烈士,歌颂她们勇于为革命的牺牲精神。作者在离开北京到厦门后写的七篇文章,从青年分化事实中表示对进化论思想的怀疑,反映了他的思想在矛盾与斗争中前进的轨迹。

兰台妙选

兰台妙选

《兰台妙选》一书乃唐宋纳音论命法之经典,专以纳音取象再配以五行生尅论命,为虚中法遗存,《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兰台妙选》所用纳音论命与明清子平法迥异,属於古法论命体系。目前普遍流传的版本为古今图书集成版《兰台妙选》,题 明「西窗老人」著。开篇即点明「原出琴堂.此专以纳音地支取象」。

水东日记

水东日记

《水东日记》40卷,明叶盛撰。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明代前期的典章制度,由于作者久居官场,见闻亦广,对于各项制度及其沿革利弊等言之甚详,《四库提要》说:“(叶)盛留心掌故,于朝廷旧典,考究最详。……是书记明代制度及一时遗文逸事,多可与史传相参”。本书也有不少篇幅是关于宋元文人学士的行事及其碑铭、墓志的记载,第15卷从山阴陆氏宗谱中抄录了一篇《陆放翁家训》,系陆游的一篇佚文,今人据以辑入《剑南文集》中。叶盛又是明代前期一个著名的藏书家,据其藏书编成《箓竹堂书目》,流传至今,其中颇多秘籍珍本。《水东日记》也有许多关于图书典籍的记述,如第2卷“编次文集”条记明代编印宋人文集的一些情况,第16卷“《宋名臣言行录》”、第19卷“《宋文鉴》编书始末”,第25卷“苏天爵《元文类》”等等,对宋元人一些著作的版本及流传情况都有记载,可供研究古籍文献者参考。此书的一个缺点,是作者好自叙居官事迹,致使某些地方看起来有如家传,后来明清的一些笔记多记作者本人言行事迹,即受此书影响。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尚书全解

尚书全解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不可为训。事见《宋史·儒林传》。之奇平生着述颇丰,除《尚书全解》外,尚有《春秋周礼讲义》、《论语注》、《孟子讲义》、《杨子讲义》、《道山纪闻》、《拙斋集》、《观澜集》等。《尚书全解》又称《三山拙斋林先生尚书全解》。此书系之奇辞官家居期间,博考诸家《书》说编写而成。该书辨析前儒旧说之异同,贯穿史事,持论较为平正,见解亦有独到之处,足成一家之言,夏僎撰《尚书详解》,取于此书者颇多。书前有自序一篇,详述《尚书》始末,然多舛误,阎若璩诸人已有明辨。此书《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五十八卷,原书自《洛诰》以下出于伪续,后经之奇孙耕以别本参校证验,厘定为四十卷。版本现存明天一阁抄本、清汲古阁抄本、传是楼抄本、《通志堂经解》本等。

政论经

政论经

全一卷。唐 不空译。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