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著

- 姓名:陈著
- 别名:字子微,又字谦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庆元府鄞县人
- 出生日期:1214
- 逝世日期:1297
- 民族族群:
陈著(1214~1297),六月十三日戌时生,字子微,又字谦之,号本堂,陈德刚之子,陈先祖。庆元府鄞县人,一说奉化县人。少有文名。登宝祐四年进士第。初授饶州商税监,改光州教授,景定时被任命为鹭洲书院山长。吴潜荐陈著于朝,为贾似道所忌,出为外官,幸又得赵与訔推荐,为芜湖茶官、著作郎。贾似道行公田法和为母丁忧逾制时,均激烈上书,一时为人所钦佩。又曾知嵊州,有善政。
其有《本堂集》(亦有作《希本堂集》)、《历代统纪》和《至元奉化县志》等,仅存《本堂集》一书,其余已佚。
元任士林《松乡先生文集》:“先是,前朝请大夫赵公崇焘有志改筑,卒不就。檄下日,其犹子必摹图宝鹿山以进,其婿前太学博士陈先生著规示之,于是州达鲁花赤察罕、知州事李侯炳,与其贰星侯粲、李侯居安议允协,其属臧君涓、郑君元均赞甚力,以工给其役,以吏董其事。”
元佚名《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三《第五甲》:“陈著,第十七人,字子微,小名祥孙,小字谦之。第四一,永感下。年三十二,六月十三日戌时生。外氏竺。治赋,二举。兄弟二人。娶童氏。曾祖宏,祖仲,父德刚。本贯庆元府鄞县,寄居武康县,自为户。”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八十六《知州陈本堂先生著》:“陈著,字本堂,鄞县人,习庵侄也。文天祥榜进士。贾似道当国,讽其及门曰:‘宁不登朝,不可屈节。’授安福令,改知嵊县。时嵊为戚畹所居,有司不得行其政,阙之者十七年,先生整葺之,威令肃然。及迁,后令李兴宗问政,答曰:‘义利明而取予当,教化先而狱赋后,识大体而用小心,爱细民而化巨室,如斯而已。’嵊民乞留不得,祖账塞路,至城国岭上,因名曰陈公岭。后知台州。”
清王梓材等《宋元学案补遗》卷八十六《知州陈本堂先生著》:“梓材谨案:先生字子微,本堂其号也。著有《希本堂集》九十五卷,别撰《历代统纪》以淑子弟,可知学士之史学固其家学也。”
《光绪鄞县志》卷三十《人物传五》:“陈著,字子微,号本堂,德刚子。六岁能文,为举子声日起,诸公争致之,授简客右,出语往往惊其坐人。宝祐四年进士。初监饶州商税,调光州教授。景定元年任鹭洲书院山长,相国吴潜以著才可大用,荐于朝。时贾似道当国,讽其及门,著曰:‘宁不登朝,不为此态。’遂出为安福令。未几,浙漕提领赵与訔辟监三石桥酒库,湖南帅赵必普辟帅准,既而与訔为江淮提领,复辟芜湖茶官。四年贾似道买公田于浙西,著时为著作郎,上疏曰:‘似道居外阃则志在欺君,处端揆则务于瘠民,未有将相如此而能致隆平者,乞罢买公田,斥逐似道,庶可以救国安民。’似道怒,出知嘉兴。咸淳四年,改知嵊县,先是宗室外戚有居嵊者,持一邑权,前令率被谴去,且布党僻地,剽絷行人役于家,及造白契占人田产。著至,独持风裁,诸豪乃敛,戢民赖以安。在嵊四年,迁通判扬州,去,乞留不得,祖帐遮道数十里,至城固岭,民依依不舍,因易岭名曰陈公岭,以识去思,代者李兴宗问:‘何以教我?’著曰:‘义理明而取予当,教化先而狱赋后,识大体而用小心,爱细民而公巨室,如是而已。’寻改临安签判转通判,擢太学博士。十年,贾似道归越,治母丧,诏以天子卤簿葬之,起坟拟山陵者,著率诸生上疏切陈,以为自古未闻有如此者,不听。似道衔之,比还,朝欲远窜者,著上不可,后以监察御史知台州,除秘书监,不就。
“著为人抗节不屈,雅操足以厉俗谠,论足以匡政而卒阨于枋臣,不得大用。德祐时试士,著预参文衡,得一策,痛陈时事,持白其长,宜置前列,闻者为瑟缩而掩抑之。著每对人道,其屈气弗膺。未几,国事非矣。宋亡,避兵迁徙,流离困顿,晚居四明山中,不与世接,感慨君国时事,见之诗文。奉化县尹丁济以著先朝宿望,聘修县志,卒年八十四。”
《宝庆四明志》:“宝祐四年文天祥榜:陈著。”《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宝祐四年文天祥榜:陈著。”《光绪鄞县志》卷二十《选举表一》:“宝祐四年丙辰:陈著。”《光绪奉化县志》卷十九《选举表一》:“宝祐四年:陈著,文天祥榜,寄籍鄞县。”
注:陈著研究较早见于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陈著与鄞县诗社”一节,将陈著在乡里的结社活动和交游网络进行初步梳理。2010年张韶华、刘荣平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陈著生平系年》一文,对生平有所考证。另有涂静文的《宋末元初文人陈著研究》。
陈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小山类稿
文集。明张岳撰。 二十卷。岳字维乔,惠安(今属福建)人。正德进士。初授行人,以疏谏南巡廷杖,调南京国子监学正。嘉靖初复原官,又以议礼忤张,继忤夏言,忤严嵩父子。官至刑部侍郎,掌都察院事。复出总督湖广、四川、贵州。卒谥襄惠。岳博览群书,工文章 经术湛深,不喜五守仁学。是集约十六万五千字。含奏议五卷,书五卷,序三卷,记文铭三卷,杂著二卷志论一卷,赋一卷。集中奏议皆据历官年月,次第编排,多涉经政之事,颇具史料价值。《草堂学》及诸书牍,则为岳理学之作,大都推阐切至,言之有物。有《四库全书》本
兰易
一卷、附录兰易十二翼 一卷、兰史一卷。《兰易》,宋鹿亭翁撰。朱彝尊《经义考》载冯京序称:是书受之 “四明山田父,书端称鹿亭翁著。”查史书并无鹿亭翁这个人,据 《郡县志》载,山有鹿亭,但已不知所在,无法询问作者姓氏,大概是宋代隐者。《兰易》又名 《天根易》,其自序称《兰易》始于 《复》,故名天根。是书以 《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月卦为兰花的消长之机。每卦之后,皆有文字说明,其文如彖。下也有文字说明,其文如象传。文中备述兰花的出纳栽培之法,似乎是戏仿《周易》而作的兰谱。书后附有口诀两条,兰月令十二章,不知为何人所作。《兰易十二翼》题为蕈溪子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考《经义考》载冯京序,此本又题为蕈溪子,认为蕈溪子就是冯京,但并非宋代冯京,当另有一人,与之同姓名者。《兰易十二翼》的主要内容为记叙饲养栽培兰花应该忌讳的十二条。《兰史》,也题蕈溪子撰。是书首列《兰表》,体例效仿《汉书·古今人表》,共分列九等,而下中、下下两等,缺而不录。次为 《兰本纪》,所列凡三种。次为 《兰世家》所列凡十一种。次为 《兰列传》,所列凡二十种。次为 《兰外纪》,所列凡九种。次为《兰外传》,所列凡五种。是书为作者拟经、拟传、拟史的戏作,其内容与经、传、史毫无牵涉。朱彝尊《经义考》将是书列入拟经门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考其内容,列入谱录类存目。《四明丛书·冯侍郎遗书》、《艺海一勺》收有此书。
见闻纪训
一卷。明陈良谟(1482-1572)撰。陈良谟,字中夫(一作忠夫),号栋塘,安吉人。官至贵州布政司参政。陈良谟性恬淡寡欲,诗文温醇典雅。着有《天目山房集》等。《见闻纪训》是一部杂记见闻的笔记小说。这部书记载的故事多挖掘因果报应,虽然大旨上是出于对人劝戒的用意,但还是语怪者太多。明万历己卯许琳刻本三卷附《碧里杂存》一卷,又《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等。
佛说无量寿经五重玄义
律航法师著,1957年十一月下旬讲于台南关子岭东林精舍。凡讲经,先释题。题者,所以标一经的概要,以显示其和他经的分别。本经经题共六字,分三段讲:首讲‘佛说’,次释‘无量寿’,再次解‘经’字。前二系别题,后一为通题。
法华经玄义节要
法华经玄义节要,二卷,明智旭节并跋。
顺正理论述文记
顺正理论述文记,卷九、十八,唐元瑜述,畧云正理文记,日本快道题记(卷九),苞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