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沧洲

曹沧洲
  • 姓名:曹沧洲
  • 别名:名元恒,字智涵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清末吴县人
  • 出生日期:1849
  • 逝世日期:1931
  • 民族族群:

曹沧洲(1849-1931)名元恒,字智涵,沧州为其号,号兰雪老人,清末吴县人。名医曹云洲(名维坤)孙、承洲(名毓俊)子、春洲侄,居阊门西街。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于1931年。他幼秉庭训,善师法清代江浙名医如叶天士、王孟英等,对温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他既专内科又治外伤,人称“多面手”。据《民国吴县志》等资料记载,曹家世代行医,其祖父云洲,父承洲,历代行医,精理内科方脉,兼治痈疽等症。众口交誉,医德冠吴中。至沧州医名益隆,医德大行,妇孺皆知。对待贫病者则给药送诊,居心仁厚。远近求治者,门庭若市,日逾百人。曹氏辩证精确,见多识广,处方灵巧,治多良效。从其学者,皆成一时医药。 清末邓星伯是苏州名医,摄政王载泮患湿温伤寒,邓星伯征诏入京,一时宫内闻名,传为妙手。而后慈禧太后有病,苏州巡抚朱之榛拟奏请邓星伯征召为御医。然因宫内陋习甚多,邓氏辞却,转荐世医曹沧洲进京,由此一举成名,光绪末年被征召至京城为御医。《清实录》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冬十月癸酉(1908年10月21日)载:“上疾增剧……谕令各省将军、督抚,保荐良医。旋据直隶、两江、湖广、江苏、浙江各督抚,先后保送陈秉钧、曹元恒、吕用宾、周景涛、杜钟骏、施焕、张鹏年等来京诊视。”同时被征召进京的还有陈莲舫先生。 曹氏于宣统年(1909年)前曾为陈莲舫先生编著的《女科秘诀大全》书作序。序中写道:“往岁,德宗病剧时,余与先生同应征召,赶赴京师,会晤于旅邸中,讨论方药,得聆清诲。益信先生医学湛深,识见宏博,有非余辈所能异及也。遄返后,余因应诊事光,不获常相亲炙,每引以为憾……吴中曹沧洲序于五峰书屋。”由此可见曹氏身为御医,医德高尚,谦虚近人的品格可见一斑。  《御医清脉详志》是曹沧洲和青浦名医陈莲舫两人为光绪皇帝治病的脉案。上面记载着:光绪三十三年(1907),帝躬违和,诏征名医,由南京制军保荐曹沧洲与青浦名医陈莲舫同应征召,入京视之,会晤于旅邸中讨论方药。治得见效,授为御医。曹沧洲为光绪皇帝诊病前后两年,从数十诊脉案分析,光绪皇帝因操持过度,情绪拂郁,肾虚肝阳,脾虚湿热,故有头晕耳鸣、遗泄、脘腹满闷、大便不调等症状,与高血压、脑血管病、胃肠功能失调、消化不良相似,且病情淹滞。曹沧洲逐日诊视,不敢懈怠,病机理法有理有据,方药调剂又必有出处,费尽心机。翌年,因病告归,名望益重。回苏后,诊务之忙,当时有“不及看到之病人,至曹氏门槛上一坐,即能愈病”之传说。

曹沧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台风俗志

天台风俗志

《天台风俗志》一卷,记台州府天台县风物民情。天台县隶属于今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三国吴大帝黄武至黄龙三年(222-231年)之间,从会稽郡章安县分置始平县,此为天台建县之始。《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以《天台风俗志》为阙名,根据附录《天台山文化·民间聚会》可知,著者为清末民初天台陈锺琪。

倦圃莳植记

倦圃莳植记

三卷。清曹溶撰。《倦圃莳植记》的主要内容为记载作者从山西阳和道为官归里后,在居室“倦圃”园中种植花卉、竹树情况的书。书前有康熙甲子(1684)年间自序一篇。正文分为花卉二卷,竹树一卷。分别记载花卉、竹树的名品、故事,说明其各自种植的方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实为可观。但有的内容写得过于细微、繁琐,风格仍没有脱离明末小品的习俗。是书可以说是作者晚年的游戏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列为存目。

幼仪杂箴

幼仪杂箴

幼仪杂箴(《幼仪杂箴》)乃杂著,为明方孝孺所撰。见于《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共列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前边有序。在《幼仪杂箴》二十首中则把理学关于修养心性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归纳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而把此杂箴放在全集第一卷,可见作者对日常修养的重视。

华阳陶隐居内传

华阳陶隐居内传

三卷。道教经书。唐贾嵩撰。前有贾嵩序,序称《梁书·陶弘景传》叙事颇删略,使其仙圣行业不得昭著,陶翊《本起录》亦事多遗阙等等,于是将《登真隐诀》、《真诰》、《泰清经》及先生文集揣摩事迹,作三卷内传。又称陶弘景“乃玄中之董狐,道家之尼父”。卷上述陶氏世系及在齐的事迹。卷中讲陶氏在茅山立华阳馆,陈梁武帝图谶应运王天下,炼丹药,直至仙逝等事,又录其所著之书。卷下收录《宋宣和封诰》、邵陵王萧纶撰《解真碑铭》及司马承祯述《碑阴记》、梁昭明太子撰《墓志铭》、沈约酬华阳先生诗、苏庠赞陶先生像等。为研究陶弘景生平事迹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收入《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道德真经三解

道德真经三解

四卷。元邓锜(生卒年不详)撰。邓锜,元人,号玉宾子,其余事迹均不详。撰有《道德真经三解》。邓锜认为,老氏之学,以《真常》为主,道德为宾,以前各家注解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妄生异端;而各家注疏,假借玄谈,不得老氏之旨。《道德真经三解》,书前有邓锜序,自称撰于大德二年(1298),略述撰此书原由及全书概况。序后依次列 《真常三百字》、《老子大传》、《大道正统》、《大道历数》等数文。邓锜以道教思想注解《老子》,又杂以《论语》、《孟子》兼摄儒道。此书体例较清晰,于经文之下,分列经解、道解、德解三解。据自序称述,解经即正经句读,贯通各章旨意。解道则为直述天地大道,始终原反。解德则指交索乾坤,颠倒水火,东金西木,结汞凝铅,一动一静,俱合大道。此书释义晓畅,显见丹经之旨;参儒说以释道,自有心得;而三解之说,实有独见,可谓道学一家之言。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天真的幽默家

天真的幽默家

本书完整收录老舍40年76篇散文经典,特选10篇以上少见篇目。 有游记闲谈,有小品文论,有日记书信,或说景或写物或谈人或论事,无一不有情、有趣。 老舍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文字至真至纯,语言俗白生动。字里行间透着质朴的天真和入世的睿智,又有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饱含对生活的思考,读来暖心治愈,不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