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步伟

- 姓名:杨步伟
- 别名:字韵卿
- 性别:女
- 朝代:
- 出生地:南京
- 出生日期:1889年11月25日
- 逝世日期:1981年3月1日
- 民族族群:
杨步伟(1889年11月25日-1981年3月1日),字韵卿,生于南京。女。1905年考入南京旅宁学堂。1907年改入上海中西女塾。1909年离校至湖北。1912年任南京崇实学校校长。二次革命后滞留日本。1914年入日本女子医学校,191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与林贯中在北京开设森仁医院,任院长。1921年与赵元任结婚,随赵赴美国。1925年回国在景山设节育诊所。又组织三太公司,兼任清华成志小学董事长。1929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1934年迁居南京。七七事变后赴长沙等地。后多次随赵元任遍游欧美各国讲学。1940年在美担任战时赈济中国委员会委员。1945年发起为中国各大学捐书的运动。1973年与赵元任回国探亲,受到周恩来、郭沫若接见。著有《一个女人的自传》、《杂论赵家》等。
猜你喜欢的书
和缓遗风
医案著作。2卷。金有恒(子久)著,门人刘哲明录存,后由裘吉生刊于《三三医书》第二集。此书所载系金氏在浙沪等地出诊治疗案例,由门人刘氏记录其师医案。全书共收50余则病例,所诊者皆膏粱重症,而以时症为多,如温病、痢疾、发疽、孕妇暑温挟湿等。各案诊治前后资料完整。另有与名医会诊时之方案记录,较能体现金子久临床经验。金氏临证干练,用药轻灵,善用甘淡甘凉以护养津液,对重病之后虚弱亦将养有方。是书多用对偶、骈四骊六之俪体文辞记述,为医案著作中少见者。现存《三三医书(第二集)》本,后附陈莲舫与余伯陶会诊医案、费绳甫医案各1例。
玄珠录
道学著作。二卷。唐王玄览讲述,门人王大霄集录。成书于唐代。上、下两卷。该书以《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说为基础,把“道”区分为“可道”和“常道”。谓“常道”生天地,“可道”生万物,“可道为假道,常道为真道”。称道与物的关系犹如本印和印泥的关系。又引入佛教法相宗的唯识论观点,认为道生万物,就是心生万物。“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十方所有物,并是一识知”。把事物的动静看作是人的主观感觉:“眼摇见物摇,其物实不摇;眼静见物静,其物实不静。为有二眼故,见物有动静,二眼既也无,动静亦不有。”在时空问题上,提出“一心一念里,并悉含古今”及“三世皆空”的观点。关于修道成仙的主张是:绝灭知见,坐忘养神,求得一个清静不变的“识体”。该书是研究道教的重要史料。收入《正统道藏》第725册。
戊戌六君子传
晚清梁启超所撰。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梁启超生平传记见于前篇。戊戌政变以后,清廷大肆缉捕维新派,并将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等六人残酷杀害,此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感于此六人的慷慨牺牲,满怀悲愤地写成此书。 此书共分六篇,包括《康广仁传》、《杨深秀传》、《杨锐传》、《林旭传》、《刘光第传》以及《谭嗣同传》。
孟子字义疏证
中国清代哲学著作。戴震著。初稿题为《绪言》,修改稿为《孟子私淑录》,1777年定稿为《孟子字义疏证》。1778年左右,曲阜孔继涵曾选辑若干种刻为《戴氏遗书》,收入《微波榭丛书》。此后主要版本有清光绪《端溪丛书》本、1936年影印的《戴东原先生全集》本、1961和1982年中华书局点校单行本等。
法华经大成音义
法华经大成音义,一卷,清淨昇集,智冲序。
弥沙塞五分戒本
一卷,宋佛陀什译。列举五分律之戒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