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年

- 姓名:陈庆年
- 别名:字善馀,号石城乡人
- 性别:男
- 朝代:清末民初
- 出生地:镇江人
- 出生日期:1862
- 逝世日期:1929
- 民族族群:
陈庆年(1862-1929),清末民初史学家。字善馀,号石城乡人,晚年又号横山乡人。镇江人。光绪十四年(1888)优贡生。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被学使王益吾、院长甬东大经师黄元同赞为“吾门得一汪容甫矣!”他厌弃科举,悉心于治学和讲学。张之洞任两湖总督时,他应聘到湖北两湖书院授《兵法史略学》,受到“素不誉人”的张之洞赞赏后,又为张编纂《洋务辑要》等书,张特保奏他为经济特科。1905年端方调任湘鄂,聘他为湖南省学务提调,兼办长沙图书馆,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即由他创建成立。不久辞湘东返,在焦山之松寥阁为端方编《列国政要》。1907年,他与谬荃荪在南京同主江楚编译局和江南图书馆。辛亥革命后,黄兴聘他担任南京图书局局长,他以年老体衰辞之。后被选为江苏省参议会议员。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兵法史略学》、《春秋兵史》、《吴越战史》、《洋务辑要》、《五代史略》、《明史详节》《列国政要》、《陶隐居年谱》、《沈梦溪年谱》、《杨文襄公年谱》《吴勤惠公年谱》、《西石城乡土志》、《润故述》、《两淮盐法志》、《横山乡人类稿》等。时人冯萃亭评论其兵史著作:“叙兵事绘状历历,虎虎有生气,读其兵史撰述,仿佛置身战场。”无锡吴稚晖称他为“冠民国儒林之军。”他又是一位极其爱国的知识分子,1907年,杭州丁氏藏书数十万卷,有被日本人抢购去的危险,他亲赴杭州,将这一批书购入江南图书馆收藏;日商西泽欲强占我东沙群岛,他遍索历代海道之书,终于在雍正年间陈伦炯《海国闻见录沿海形势图》中找到了此岛属于中国的证据。被海内外传为美谈。晚年在家中建藏书楼一座,取名“传经楼”,又名“横山草堂”,收藏典籍达数十万册。惜毁于文革。1929年6月因心肌梗塞去世,终年68岁。唐文治为其撰墓志铭,柳诒征亲笔书写碑版。
陈庆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亚森·罗平的誓言
奥贝尔特先生突然被杀在自己寓所的电梯里。亚森·罗平从他秘书那里得知他是接到一名老侦探的信后拿着信出去的。但现场并未查到此信,当罗平赶到这个老侦探家时,老利探也已被人用同样的方法杀害了。那么这封神秘的信到底落到了谁人之手!是谁将信盗走又将此二人杀害的?
红字
美国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著。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850年,以北美殖民时期生活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白兰的恋爱悲剧,控诉了清教统治的殖民地区法律的残酷野蛮及宗教的灭绝人性,肯定了女主人公对幸福的追求,表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白兰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婚后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有了私生女,她的行为严重触犯了清教教规,受到了当众配戴红字以示犯有通奸罪的严厉处罚。为了保护牧师,她拒不供出同犯,独自承担来自法律、宗教、舆论各方面的压迫,背着象征耻辱的红字艰难地生活着,最后她以忍耐、勤劳、善良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红字变成了德行的象征。白兰的丈夫罗格·齐灵窝斯是心狠、阴险的清教徒,为了报复,他假冒医生隐藏在牧师身边,不断对他和白兰进行心灵摧残,最终将牧师折磨至死。齐灵窝斯是清教徒殖民统治者的化身。在法律上他是受害者,在道义上他则是真正的罪犯。《红字》在人物心理描写上极具特色,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杰作。
杨慎书品
一卷。书论。明代杨慎撰。此书载论书之说,尚论古人,凡四十三则。内有朱文公学曹操书,涪陵有张淮侯书二则,不名失实。末一则说元朝番书,似草泽迂生之见。有《函海》本。
印度佛教史
佛教如今已是一个遍布全球五大洲的世界性宗教,然在其发源地──印度,如今却凋零不振。无论如何,在佛教史上,印度永远都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不仅因为她是释迦牟尼佛的故乡,更重要的是今日世上各主要佛教宗派,如北传、南传及藏传佛教的思想教义,均在佛教行之于印度的一千七百多年间完其大备。 在此期间,印度更发展出丰盛的佛教艺术,不论是雕刻、建筑、绘画、文学都是今日世人的文化瑰宝。本书从不同层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佛在印度的整个发展过程当可做为有心深入佛法人士的“溯源”之入门。
南朝佛寺志
二卷。清孙文川葺述,陈作霖编纂。孙文川,字伯澄。著有《读书斋诗集》十卷,多记咸同兵兴故闻,被誉为诗史。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平生留心金陵掌故,著有《金陵通传通纪》等书。六朝以来,佛教盛行,帝王推崇佛教,代有其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可见北朝大致。南朝佛寺,仅散见于高僧传诸书中,所有当时的著作,如京寺记、寺塔记,今俱不传。孙文川有感南朝众多佛寺而无志载,遂创其稿,搜采略备,归返道山,志稿留存刘世珩。陈作霖取其残稿,略为补葺,加以订正,乃成定本,付剞劂,即为此本。全书二卷。上卷志吴、晋、宋三代,下卷志齐、梁、陈三代。此志以寺为经,历代异名,附注标题之下,大都详于佛寺史乘。引据群书,则低一格,附注正文之后。此篇不仅可以见南朝诸寺的梗概,即使后来沿革,也予著录。该志梁以前,大都以高僧传为依据,梁之后,多取材于许嵩《建康实录·天朝事迹编》、景定《建康志》、《金陵梵刹志》等书及南朝诸史、金陵类书、名家艺文,凡涉及佛寺,有见必录,计收吴二寺,晋三十七寺,宋六十四寺,齐二十六寺,梁九十二寺,陈十一寺,共二百二十七寺。此编即使有遗漏,也相差不远。惜是书只详载建置,罕及教史。
解深密经
梵名Sam!dhinirmocana -su^tra 。凡五卷。略称深密经。唐朝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同本异译尚有南朝陈代真谛所译之佛说解节经(一卷)、北魏菩提流支所译之深密解脱经(五卷),西藏亦有译本。别生经有刘宋求那跋陀罗之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七品)、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八品)、陈代真谛之解节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二品)。本经属中期大乘经典,系法相宗之根本典籍。其内容分为八品。(一)序品,叙述佛陀于十八圆满受用土,现出二十一种功德成就受用身时,无量大声闻众与大菩萨众集会之情景。(二)胜义谛相品,说明胜义谛真如乃是离名言之有无二相,超越寻思所行,远离诸法之一异相,而遍于一味相。(三) 心意识相品,叙说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心识、心;并说明与六识之俱转。(四)一切法相品,叙说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五)无自性相品,阐说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等三种无自性与三时教。(六) 分别瑜伽品,详说止观行,说明识之所缘仅是唯识之所现。(七) 地波罗蜜多品,述说十地及十波罗蜜多行。(八)如来成所作事品,说明如来法身相及其化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