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 姓名:张之洞
- 别名:字孝达,又字香涛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
- 出生日期:1837
- 逝世日期:1909
- 民族族群:
张之洞(1837—1909)清朝末期著名的洋务派领袖之一。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14岁中秀才,16岁中举,同治二年(1863)成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参与朝内“清流派”的活动,攻击洋务派。1879年崇厚与俄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他上书弹劾崇厚,使朝廷将崇厚撤职治罪,并另派曾纪泽同俄另订《伊犁条约》。1882年任山西巡抚。1884年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战,升任两广总督。他捐银给抗法将领刘子福,起用老将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收复失地。1887年,在广东番禺设立枪弹厂;1889年在广州建立织布厂,并开始筹建铁厂和枪炮厂;开始正式举办洋务事业。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在英、德的支持下,大办洋务,成为洋务派的首领。先后开办湖北织布局、湖北炼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等轻重工矿业,并筹办芦汉铁路,与李鸿章分庭抗礼。1895年暂任两江总督兼江宁将军,编“江南自强军”,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诸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时,捐款并加入“强学会”,又为《时务报》捐款。但不久又退出“强学会”,查禁《强学报》,压制维新运动。又发表《劝学篇》一书,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义和团运动时,力主对其剿灭,并与英国等订立“东南互保”章程,血腥镇压了两湖地区的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的自立军运动。1901年后朝廷下令“变法”,他积极响应,上奏“变法”三疏,在湖北推行一些“新政”。1907年,被授协办大学士衔,不久升为体仁阁大学士,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次年10月病死,谥号“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
猜你喜欢的书
金正希先生文集
文集,九卷,明金声撰。金声,明末抗清义军首领。字正希。安徽休宁人。崇祯进士。官庶吉士。清军进逼北京,他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未被采纳,辞职罢归。弘光帝时,擢为左佥都御史,坚辞不就。南京失陷,他与江天一起兵抗清,分兵扼守山隘,响应者甚众。隆武帝任为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清军破绩溪,他与江天一等被俘,在南京被杀。
兰轩集
元代诗文别集。16卷。王旭撰。据明人焦 《国史经籍志》所载,《兰轩集》原本为20卷。原本久佚无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16卷。《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收入辑本《兰轩集》16卷,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版本。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8为七言律诗,卷9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10为表、书、启、疏、檄,卷11为序,卷12-13为记,卷14为题跋、赞、文,卷15为说,卷16为铭、碑、传。王旭的诗,以七言律诗数量最多,以五言古诗质量最高。他的诗往往随心所欲地抒写个人情怀,并不着力于雕章琢句,常给人气格超迈的印象,比较容易感染读者。他的古文多讲学家之言,文学色彩较淡,以议论和平通达,说理细致入微见长。他身处元初盛世却困顿终身,诗文中贯穿着怀才不遇、难为当权者所用的感慨。七言绝句《扬州城下》、《燕城书怀》正是这种情绪的体现。
训蒙诗
训蒙诗,又称朱子训蒙诗、训蒙绝句、训蒙诗百首、性理绝句百首,一般题朱熹编撰。此本据清代郑端编《朱子学归》及朱玉编《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两本互相参照整理,共79题97篇。儒家很早就有“诗教”一说,诗教虽不像其它伦理教材那样直接对蒙童进行道德教育,但它通过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熏陶渍染,渐滋化育,使儿童在讽诵吟咏、欢笑嬉戏中接受教育,诵读歌诗久则可使蒙童“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达到“精神宣畅,心气和平”,从而义理渐开。
辽诗话
诗话。清人周春(1729—1815)辑。一卷。春有《阅红楼梦随笔》已著录。此编成书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十八则,附录十三则,总七十一则。有沈德潜序及自序。周氏见历代均有诗话,独辽代阙如,乃广采群编,凡涉辽诗,无不摭人。辽代立国于东北,文献缺乏;辽诗历来资料零散,往往被诗论家所忽略。周春所撰《辽诗话》是研究辽诗的首创之作。据清人记载,史梦兰也著有《辽诗话》1卷,并曾刊行于世,但未见传本。周春以“辽人诗后世无传”,深感“其诗人有灵,苦心所诣,亦复不能尽泯”,因仿南宋人《全唐诗话》体例,辑《辽诗话》(《辽诗话》自序)。所采以正史为主,以地方志、笔记小说为辅,上自宫廷,下及谣谚,计数十则,汇为一卷。
空同子
一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 (今属甘肃)人,后徙居河南扶沟 (今河南省扶沟县东北)。明弘治六年 (1494)举乡试第一,第二年便成进士,曾作过户部主事、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官。梦阳性格刚毅,不畏权势,由于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误国,受到迫害,曾数次入狱。刘瑾败,起官,后因事夺职家居。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前七子”。李梦阳为矫正明初以来盛行的台阁体诗文的流弊,特别强调向古代优秀文学遗产学习,但由于思想片面,走入了复古主义的歧途,提出了“文必仿秦汉,诗必仿盛唐”的错误口号。他的诗、文作品数量很多,但多模拟之作,最终陷于“以模拟剽窃为能,以艰深的文字掩盖内容的浅薄”的境地。著有《空同集》、《空同子》、《空同子纂》等。《空同子》共一卷,分化理篇一;物理篇一;治道篇一;论学篇二;事势篇一;异道第一,共六目八篇。此书虽在体例上模仿了汉杨雄的 《法言》,但内容包括广泛,从自然现象到社会问题,阐释比较明确,尤其是在揭示事物规律方面,颇有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空同集》中。有明嘉靖刻本、万历李思孝刻本、及清光绪间刻本,并收入 《广百川学海》 己集、《金声玉振集·撰述》、《说郛》续卷二、《子书百家·杂家类》、《百子全书·杂家类》 等书中。
太极图西铭通书解
各一卷。明曹端撰。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河南省渑池县)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周敦颐依据《易传》、《中庸》和韩愈《原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的《无极图》改变成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图式—— 《太极图》,建立自己的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客观唯心主观的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