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十二卷)
作者:白寿彝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下)》本卷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分为甲、乙、丙三编,甲编序说,叙述了文献资料情况及学术界的研究概况;乙编综述,概略地勾画了这一时期政治历史的发展轮廓;丙编典志,对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外国对华投资、国家垄断资本、民族资本、新民主主义经济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作了重点论述。下册丁编主要是人物传记,收入了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卓有成就者的传记。另有科技方面的专题论述,对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的近代发展情况作了系统的介绍。
章节列表
升序↑乙编综述
- 序
- 第一章 近代世界历史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新的政治分野的出现
- 第三章 改造中国的各种政治主张的纷陈和人民的历史的选择
- 第四章 革命斗争形式的演变和政治斗争规律的显现
- 第五章 国民党南京政权独裁统治的确立
- 第六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对中国出路问题的反思与探索
- 第七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间政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 第八章 中原大战及其结局
- 第九章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中心任务的变化及各政派的实际反应
- 第十章 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抗日问题上的汇流
-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总格局的形成
- 第十二章 欧洲战争、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先后爆发
- 第十三章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两党代表的政治力量的消长
- 第十四章 世界战局的根本转变和各党派对建国主张的阐发
-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 第十六章 一个短暂的特殊历史时期和政治协商会议
- 第十七章 中间路线的破产和“南北朝”的幻灭
- 第十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 第十九章 三十年的基本总结:三条路线、两种斗争、一个结局
丁编传记
- 第一章 毛泽东
- 第二章 周恩来
- 第三章 刘少奇
- 第四章 朱德
- 第五章 李大钊
- 第六章 瞿秋白
- 第七章 李立三
- 第八章 张闻天
- 第九章 宋庆龄
- 第十章 陈独秀
- 第十一章 王明
- 第十二章 蒋介石
- 第十三章 胡汉民
- 第十四章 孔祥熙
- 第十五章 宋子文
- 第十六章 张群
- 第十七章 何应钦
- 第十八章 李宗仁 白崇禧
- 第十九章 曹锟 吴佩孚
- 第二十章 段祺瑞
- 第二十一章 张作霖
- 第二十二章 孙传芳
- 第二十三章 阎锡山
- 第二十四章 邓演达
- 第二十五章 李济深
- 第二十六章 冯玉祥
- 第二十七章 张澜
- 第二十八章 黄炎培
- 第二十九章 沈钧儒
- 第三十章 谭平山
- 第三十一章 章伯钧
- 第三十二章 罗隆基
- 第三十三章 张君劢
- 第三十四章 陈嘉庚
- 第三十五章 汪兆铭(精卫)
- 第三十六章 虞洽卿
- 第三十七章 荣宗敬 荣德生
- 第三十八章 范旭东
- 第三十九章 蔡元培
- 第四十章 胡适
- 第四十一章 梁漱溟
- 第四十二章 郭沫若
- 第四十三章 邹韬奋
- 第四十四章 陶行知
- 第四十五章 冯友兰
- 第四十六章 张东荪
- 第四十七章 李四光
- 第四十八章 华罗庚
- 第四十九章 鲁迅
- 第五十章 沈雁冰(茅盾)
- 第五十一章 徐悲鸿
- 第五十二章 齐白石
- 第五十三章 梅兰芳
- 第五十四章 周信芳
- 第五十五章 数学
- 第五十六章 天文学
- 第五十七章 气象学
- 第五十八章 物理学
- 第五十九章 化学
- 第六十章 地学
- 第六十一章 生物学
- 第六十二章 医药学
- 第六十三章 科技社团与科研机构
白寿彝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问题
1920年罗素应梁启超之邀来华讲学,这是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盛事。然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对罗素的来访却态度冷淡,且曾一度对罗素的学术观点持质疑态度。 罗素在中国讲学近十个月后,出版了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系统论述——《中国问题》。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撰文称赞该书为“*近写就的将西方读者与远东问题联系起来的众多图书中*富有启发意义的一本”。 在罗素的《中国问题》中,不仅有关当时中国社会之种种弊端的议论,而且有关对中国未来发展之种种可能的展望,这些都可以启发我们解决当下面临的种种问题;罗素研究中国的方法亦可为我们的西方研究提供启发,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西方找到更多具有同理心和理解力的对话者,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效地论证自己的主张,在国际交往中更加广泛地传递自己的善意。
干禄字书
唐朝文字学家颜元孙编撰的一部刊正汉字字形的字书。颜元孙(?~714)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占的四世孙。元孙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给那些做官的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提供文字的正确、规范的写法,所以定书名为《干禄字书》(“干禄”即求禄位的意思)。全书共一卷,是以颜师古的《字样》为蓝本,重加校定增补而成。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辨正楷书字体的书。汉字发展到唐代,已历隶、楷、草等字体,原来的形体笔划逐渐为一般人所不了解,本书以辨正字形为主旨。所收之字按四声分部,再依二百零六韵编排。
太清道德显化仪
太清道德显化仪,撰人不详。内称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应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此书叙述醮祭太上老君,祈求老君显化施法之仪式,据称行此醮仪,可以忏断业缘,超出迷惘,咸归清静。全篇内容分三部分。首先为「上寿贡献」,有宣卫灵咒、请称箓职、请圣、降圣等仪节。其次为「显化礼文」,文中赞颂太上老君降世为帝王道人之师,显灵教化之故事,内容与谢守灏《混元圣纪》相似。最后为「显化设醮仪」有宣卫灵咒、请称法位、诵经、送圣等仪节。
万里孤侠
《万里孤侠》是还珠楼主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书共分五个回目。
方言校笺
考订《方言》的著作。周祖谟撰。书前有作者1950年自序。1956年由科学出版社合吴晓铃《方言校笺通检》为《方言校笺及通检》出版。是书以宋李孟传刻本为底本,参酌清载震、卢文弨、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人整理过的本子,并旁征字书、韵书、类书及其他典籍所引《方言》及郭璞注文,详论各家是非,细加比勘。所用主要参考书宋代以前者即达三十多种。其中原本《玉篇》残卷、《玉烛宝典》、慧琳《一切经音义》、《倭名类聚抄》、王仁煦《切韵》《唐韵》残卷等均为清人所未见。是书集前人之大成,又多所创获,对讹字、脱字、衍文及错乱之处的订正,甚为精当。罗常培序称之为“后出转精的定本”。书中所附《方言地名简要图》,对了解汉代方言分区,亦甚有裨益。罗常培序及作者自序论述了《方言》的作者、性质、价值等问题,并有对于研究《方言》的著述的评价,亦甚有参考价值。《方言校笺》有1994年中华书局印本。
三无性论
梵名Try -asvabha^va-prakaran!a 。凡二卷。陈·真谛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旨在解说三无性之义,以明法空之理。内容先述造论之旨趣,次说分别性品类功用之差别、依他起性成立之理及其体相、七种真如、四种道、二种转依等。本书之作者,或谓世亲,或谓无著,迄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