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削繁

作者:纪昀
史通削繁

四卷,清纪昀撰。唐代刘知几所著《史通》内外共四十九篇,论史家体列,辨别是非,述古籍之源流及杂评古人得失,贯穿古今,洞悉利病,为史家之圭臬。但该书是非任情,往往有意护圣贤之所短,前人中有黄叔琳撰《训故补》、浦起龙撰《通释》对此予以纠正。纪昀即在前人基础上,根据浦氏本逐一加以评点,认为可取之处就用朱笔记下,而纰缪之处就用绿笔点之,其中冗漫之处又用紫笔标示出来。然后删去绿、紫所点部分,将剩余部分排比成文,是为《史通削繁》四卷。全文删除的有《载言》、《表历》、《疑古》、《点烦》诸篇,全文抄录的有《载文》、《补注》、《邑里》、《品藻》、《直书》、《曲笔》、《鉴识》、《核才》、《烦省》、《杂述》诸篇,其余的皆按其精华、芟其芜蔓,阐幽决奥,理正词明,文皆相属。书中亦有删削过当之处。涿州卢氏在广州刊刻此书,浦起龙的评注也同时附于书中。有清道光十三年刊本。

猜你喜欢的书

南阳集

南阳集

宋代诗文别集。6卷。赵湘著。此书是赵湘生平著述的汇集。赵湘的作品起初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其孙赵抃收集成册,由宋祁作《序》,欧阳修作《跋》。其后又一度失传,至清代已无法考其目次。《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成,重新分类,编为6卷,计赋3篇、雅2篇、颂1篇、诗111首、序6篇、论4篇、说4篇、解辨铭箴及杂著11篇。赵湘为文不涉骈偶,上承唐代古文遗风,颇为时人推崇,宋祁称其文恢动沉蔚,不减于诗,然而赵湘以诗知名。其诗运意清新,风骨苍秀,如《秦淮晚泊》诗:“晚泊秦淮上,无人独倚樯。遥峰平积水,别浦露残阳。往事随天望,新蝉聒树黄。渔翁有深意,不语自鸣榔。”《题国清寺》、《华顶峰》等诗,皆有晚唐诗风而又不琐碎僻涩。因此,欧阳修《跋》称其“文至于抑扬驰骋,辩博宕远”。“其诗清淑粹美”。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本书内容分为6类,收录中国佛教史籍35种。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经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例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史料,旁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部分的错误予以纠正。每种书下,列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再详论其内容体制、特色或优缺点及其学术价值。本书名为“概论”,实际上是一本研究佛教史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典籍的目录,有重要参考价值。

佩觿

佩觿

辨正文字的字书。宋郭忠恕撰。以可解决疑难,像觿可以解结,故取《诗·卫风·芄兰》“童子佩觿”一语作为书名。凡三卷。上卷论述文字的变化,分析文字形体讹变、读音复杂、传写差误的情况和原因,分为“造字”、“四声”、“传写”三部分。中、下两卷着重辨证字画近似的字,将字形、字音相似而易于混淆的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平声自相对”、“平声、上声相对”、“平声、去声相对”、“平声,入声相对”、“上声自相对”、“上声、去声相对”、“上声、入声相对”、“去声自相对”、“去声、入声相对”以及“入声自相对”等十部分,一般将两字成对排列,并注明其音义之别,间有将三字或四字排列在一起者。卷末附与《玉篇》、《切韵》音义相异字十五个,又附辨正舛误字一百一十九个,不知何人所加。所析甚详,辨别音义颇精,对辨析文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泽存堂本、道光间高承勳编刻续知不足斋丛书本、长洲蒋氏铁华馆本、重刊泽存堂五种本等版本传世,以据铁华馆本影印的丛书集成本较便翻阅。

青囊秘诀

青囊秘诀

外科著作。清佚名撰,疑为清傅山撰。二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约撰于康熙年间。卷上列背痈论、肺痈论、无名肿毒论、对口疮论、脑疽论、囊痈论、臂痈论、乳痈论、肚痈论、恶疽论、疔疮论、唇疔论、鬓疽论;卷下列杨梅疮论、腰疽论、瘰疬论、顽疮论、脚疽论、痔漏论、大肠痈论、小肠痈论等。因稿本传抄,佚金创论、刑杖论、肝痈论、多骨疽论、擎疽论、物伤论、接骨论。每症先论后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附方多编以歌诀,以利记诵。是书原由河南怀庆济源庙道张士学秘藏,几经秘传,雍正元年被王大德发现并抄录,其抄本长期珍藏于河南沁阳守拙堂,一九六二年觅得此本,由何高民校考,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直道录

直道录

《直道录》一卷,和刻本,1668年版,我国莲宗第八祖,明代四高僧之一袾宏著,应属杂文集,内容多记逸闻逸事,地方风俗,杂论等,如含有《习俗》,《阎王会》,《风水》,《徐居士》,《岳王庙》,《舍宅为寺》,《降仙》,《假方误人》等

印沙佛文

印沙佛文

印沙佛文,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二。印沙佛是在河岸沙滩上以印印沙为塔形,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印于香泥沙上纸上,随印随念诵,认为是同诵经念佛一样的功德。一般在正月一日(亦有在九日)进行,同时举办斋会。敦煌社条中规定社邑印沙佛的作法或为社人轮流担任斋主操办,或为社人共同出物举行。印沙佛的地点在河滩、社人家或寺院,在寺院举行时寺院亦出若干麦粟。印沙佛时由僧人念诵印沙佛文,祈愿佛佑国安人泰,四界清平,地方官员安寿,斋主及社人家庭消灾免罪,求福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