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集

作者:陈维崧
妇人集

一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 (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 (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馆修《明史》,后病卒。著有 《箧衍集》(已著录)。是集收录了有关明末清初一些颇有才气和行为贞烈女子的资料(包括其生平及著述等),如长平公主、宗梅岑、袁氏三女、桐城姚夫人、会稽商夫人、钱塘陆么凤等。每述一人,辄详述其生平事迹 (尤其贞烈之行)和主要著述,并广征博引,于文中详加注释。集中所述及妇女的故事,大多有哀怨,凄惋之意,反映了战争年代,国破家亡流散妇女的悲惨命运。是一部研究明末清初、尤其是南明妇女问题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其所引之材料,如董以宁 《楚游闻见录》、汪婉 《钝翁说铃》、钱谦益《文江集》、孙承泽《春明梦余录》等亦是研究明清之季笔记小说的参考材料。现存最早刊本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如皋冒丹注。后重刻于道光二十六年丙午 (1846),录入 《海山仙馆丛书》。

章节列表

升序↑

陈维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花的智慧

花的智慧

《花的智慧》并非严谨的科学或自然史著作,而是梅特林克对人类境况的哲学研究的延伸。梅特林克在《花的智慧》中,对各种植物作了令人惊叹的描写。由此可以说,“没有一粒种子不是彻底地创造一些属于它自己的装置设备,以摆脱出母体的阴影。”梅特林克的《花的智慧》一书,是对植物的美学、科学和哲学相融合的观察和描写,这对今天人们深入地观赏植物,无疑仍有启发。

朗热公爵夫人

朗热公爵夫人

巴尔扎克名著。历尽磨难的蒙里沃将军在一次舞会上偶遇朗热公爵夫人,为其美貌所动,疯狂地爱上她,然而德朗热夫人一直以丈夫为挡箭牌,拒绝蒙里沃的爱情。当她自己发现也深爱将军,并终于决心为将军献身时,却因误会再次与幸福失之交臂。于是公爵夫人躲进一家修道院,过起隐居生活。蒙里沃找遍天涯海角,欲知结局如何,讲述了一段千古不绝的爱情故事。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

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著,1895年发表。《权力意志》是尼采的代表作。他的权力意志论,承袭了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观点,并加以引申、扩张和改造而成的。他将叔本华无目的,无意义的单纯的生存意志赋予了“渴望统治”“渴望权力”的目的。尼采认为,贪得无厌的权力意志是万物的本原,权力是生命的意志的最高目标、最高价值和最高体现。书中阐述了权力意志不仅是有意识活动的人的本质,也是一切自然事物的本质。事物(包括人)之间的区别是权力意志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欺弱抗强的关系,强者永远靠牺牲弱者而生存,强者必然要征服、压迫弱者。强弱权力意志之争,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全部历史过程和内容。书中明确指出:“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认为社会的等级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我的学说是: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人是非动物和超动物,上等人是非人和超人。”他认为只有出现了超人,人类才能免于退化、堕落。这个超人有极大的权力欲和统治欲,其言论就是法律,人民必须服从他。超人又是最残暴的,他为实现权力意志可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而不受任何良心责备。尼采的哲学观点反映了帝国主义形成时期垄断资产阶级要求采取新的统治方式的思想意识。他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不但为法西斯主义提供了思想材料和理论根据,而且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尼采哲学中的某些观点。如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萨特就很欣赏尼采哲学;我国“五四”运动时期,一些反对旧传统、主张打倒孔家店的进步知识分子也曾评介和利用过尼采哲学。欧洲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派也曾利用尼采的思想反对权威、反对传统。因此尼采哲学的影响又是很复杂的。

伪自由书

伪自由书

现代杂文集。鲁迅著。收入《鲁迅全集》第5卷。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初版。收鲁迅1933年1~5月所作杂文《崇实》、《从讽刺到幽默》、《王化》等43篇。从1933年1月起,鲁迅因郁达夫的关系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写杂文,鲁迅杂文的特点就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所谓“自由”不过是一句骗人的鬼话。不久,就不能在上面发表了,《自由谈》变成了“不自由谈”。因此,鲁迅便把这本杂文集定名为《伪自由书》,结集出版时,增加了《前记》和《后记》。集中的《王道诗话》等9篇杂文,大部分是瞿秋白在鲁迅家中避难时,两人相互交谈意见之后,由瞿秋白执笔,用鲁迅的名义发表的。作者在辑集此书时,还把一部分论敌攻击自己的文章,加上按语附入书中以便人们对照阅读,把握较为确切的结论。本书初版时,封面题字是《伪自由书——名“不三不四集”》。1936年11月上海联华书局发行的普及本初版,封面题词则为《不三不四集》,上方又有红色阴文拉丁化拼音的“伪自由书”4个字。

茗笈

茗笈

二卷。明屠本畯 撰。是书杂论茗事。第 一卷分溯源、得地、乘时、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汤八章进行论述。第二卷分点瀹、辨器、申忌、防滥、戒淆、相宜、衡鉴、元赏八章进行论述。每章大多数均引各种书中论茶之语,前引以赞,后系以评。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八年 (1610)。有明代喻政 《茶书全集》本、毛晋汲古阁刊 《山居小玩》本、《美术丛书》本。

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清朝初入关时,沿用明律,至顺治三年(1646)制定《大清律集解附例》,后经康熙、雍正两代屡次增订,乾隆时重修,对原有律令逐条考证,于乾隆五年(1740)编成《大清律例》。该法典从开始修律到最终完成历时近百年,是清朝具有代表性的法典。篇目分为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7篇,47卷,包括律436条,律后附有例14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