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 姓名:陈维崧
- 别名:字其年,号迦陵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宜兴(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625
- 逝世日期:1682年
- 民族族群:
陈维崧(1625—1682年),清初词人、骈文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其祖父明末官左都御史,父陈贞慧为明末“四公子”之一,以文章名世。他少时即聪慧过人,10余岁已有文名,吴伟业称他是“江左凤凰”。入清后补为诸生,但长期未得到官职,生活颇困顿,游食四方,往来各地。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捡讨,入馆修《明史》,后病卒。
陈维崧一生的创作兼有诗、词、散文、骈文各体,其中以填词时间最晚,然用力最勤,数量最多,成就亦最为突出。其词今存1600多首,人称“填词之富,古今无两”(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3)。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或写景咏物,或怀古抒怀,或感慨时事,或赠答唱酬。词中对清初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疾苦有真切的描写,如〔贺新郎〕《纤夫词》写清兵征发纤夫,民间惊恐不已,“列郡风驰雨骤”;〔八声甘州〕《有客言西江近事感而赋此》揭露了清兵“争拥红妆北去”的暴行。他以世家子弟经历明清易代之变,入清后又长期沉沦飘泊,故其词中多寄寓兴亡之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情。如“一自风烟满目,伤心煞、水绿山青。看江都虽好,旧迹已飘零,憔悴兰成、意难平。念寄奴去,黄奴老,今古事,可怜生!回头望、隔江是,石头城,草纵横。楼船南下日,君王醉,未曾醒!”(〔六州歌头〕《邗沟怀古》)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醉落魄〕《咏鹰》)。此类词作在其集中数量最多。他的词在艺术上以风格多样、情词兼胜著称,蒋景祁说他“取裁非一体,造就非一诣”(《陈检讨词钞序》),陈廷焯说他“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白雨斋词话》),其词不乏清丽之作,而更多的是上承宋词苏、辛一派,以健笔写壮词,故尤多豪放雄沉之篇。苏、辛之间,受后者的影响又更显著。各体词中,他喜作长调,〔贺新郎〕、〔满江红〕词均逾百首。因好为壮语,他的词有时显得倾泻有余,失之粗率。清初词坛上,他与朱彝尊齐名。两人曾在京师合刊词作,名《朱陈村词》。他们的词风明显不同,而影响都很大,他创立了阳羡派,朱氏则为浙派词人领袖。
陈维崧的骈文在清初堪称大家,当时声誉极高,甚而被视为“自唐开、宝后无与抗矣”(汪琬语)。其骈文亦寄寓故国之思,身世之感,词藻典丽富赡,文笔跌宕起伏,气势雄健壮大。早期作品略见内容空乏,中年以后诸作则感慨深沉,真挚动人。代表作有《与芝麓先生书》、《看奕轩赋》等。他的诗与散文亦见称于时,内容颇充实,而艺术成就则不及词与骈文。
著作多种,以《湖海楼诗文词全集》搜集最全,共54卷,其中词集30集,文集16卷,诗集8卷。
猜你喜欢的书
丰饶之海
日本小说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创作的系列长篇小说《春雪》(1965)、《奔马》(1967)、《晓寺》(1968)和《天人五衰》(1970)的总称。作者原名平冈公威,著述颇丰,晚年倾向于日本军国主义,最后切腹自杀。《春雪》描写出身侯爵家庭的贵族子弟松枝清显的恋爱悲剧和他的死。作品将贯穿全书的优雅的情调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再现了《源氏物语》所体现的日本传统的古典之美,故被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誉为“日本现代的《源氏物语》。”
亚马逊漂流记
《亚马逊漂流记》讲述了正直的乔恩一家如何战胜邪恶的故事。该书至今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书中所展现的神奇故事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童年、少年直至成年。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和科学读本,本书对当代中国的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黄庭坚诗选
宋诗别集选注本。今人潘伯鹰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注者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宁陈三立覆刻日本宽永六年(1629)大和田意闲翻宋绍定五年(1232)闽中刊本《山谷诗集注》和朝鲜活字本《山谷外集诗注》为依据,精选一百五十首诗作,详加注释,为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黄庭坚诗歌选注本。注者在任渊、史容注释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史传及宋人笔记中与黄诗有关的材料,并参照钱钟书《谈艺录》中的有关见解,对所选作品在用典、句法、诗旨等方面的特点作了颇为详赡的注解。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注者常常联系对具体作品的阐释将这类诗作的句法特点作简要交待,如《内集·次韵公择舅》注云:“这是一种六言四句的诗,宋朝人多喜欢作,山谷尤精于此体”,“这其中要诀,须将句法炼得坚挺,把不相干的转折字、虚字删得干净。这样才能将意思的转折藏在里面,因而耐人寻味”。凡此种种,对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而探讨宋诗的独特面貌,颇富启发意义。卷首导言对黄庭坚的生平、政治见解、思想渊源及其诗作在章法、写景、句法方面的特点作了细致的阐述,对理解所选诗作甚有裨益。
平定交南录
一卷。明邱濬撰。邱濬,字仲深,谥号文庄,琼山 (今海南琼山) 人。景泰五年 (145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著有《大学衍义补》。《平定交南录》是新城侯张辅子侄请邱濬写作,以表彰张辅征安南的功绩。此书记述了永乐年间明军四次远征安南之事。第一次是从永乐四年 (1406年) 秋七月到六年 (1408年)春,张辅为征夷大将军,平定黎季犛、黎苍父子的叛乱;第二次是从永乐七年 (1409年) 正月到八年(1410年)二月,王佩为征虏副将军,平简定作乱;第三次是从永乐九年 (1411年) 正月到十二年 (1414年)春,平定陈季扩叛乱;第四次是从永乐十三年(1415年)四月到十五年(1417年),王佩为征夷大将军,平定陈月胡作乱。此文分别被收录在《纪录汇编》、《岭南遗书》、《借月山房汇抄》、《说郛》、《龙威秘书》、《胜朝遗事》、《五朝小说》 本中。
明宣宗宝训
明宣宗朱瞻基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正统三年(1438)成书,与《明宣宗实录》同进。十二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五卷。凡七十五子目,前有明英宗序。
士翼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稽勋主事。瑾败、召还翰林,晋侍读。后任南京国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辞官,家居十六年。以太子立,起为侍读学士,转南京礼部右侍郎。其学以程朱为宗,抨击王守仁之学不遗余力,斥王守仁为霸儒。著有《文苑春秋》、《读易余言》、《彰德府志》等。此书前三卷曰 《述言》,皆为语录之类。后一卷曰 《说象》,专论六十四卦象之义。他在自 《序》中谓,退居相台十年,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经》之文不阙,乃札记所明,稍修章句,名曰 《士翼》。他在书中认为,理常聚而气亦常聚,气若散而理亦散,气散则理无所附。性之所寓曰 “心”,心之所具曰 “理”。理即性,心乃发用此理亦即发用此性者。天命即为性,故物之理即吾心之理。因性即理,所以性乃仁义而已。但性有等,其原因在于气。他在书中又认为,谈理至宋人而精,然而滋蔓;讲学至宋人而切,然而却空;汉唐的小人易见,宋代的小人难知; 汉唐的君子可信,宋代的君子当考; 去《序》而言 《诗》,背左氏而言 《春秋》,必然荒谬。又认为,其世治者,其言公布于众;其世兴者,其论公布于朝;其世衰者,其论公布于野。公论不可一日而发。其言皆为讲学家所深讳,而作者侃侃而谈,直抒无隐,可谓皎然而不自诬其心。至于萧何荐举曹参为克己归仁之语,虽然意有所寓,然而未免失当,乃白璧微瑕。有 《崔洹野集》本,《四库全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