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趣史
作者:李定夷
《民国趣史》,毗陵李定夷撰,国华书局(上海)出版。李定夷,字健卿,江苏武进人,著名旧体小说家。本书前有镇海轶池倪承灿“撰于春江寄庐”的序文及包醒独的“题词”。倪序云:“民国建立,四载于兹。朝野事实之足观感者固夥,社会状态之可供噱者尤不鲜。吾友李定夷出其著述绪余,爰有《民国趣史》之辑。凡迩年来之奇闻谐铎,上自元老,下逮市井,旁及巾帼,靡不爬罗剔抉,收药笼而蔚为巨观。西爪东鳞,盖几费良工心苦矣。”目录中尚有“吴耳似君序”,但书中不见。书中有插画若干。分类有:寿星集、遗老传、官场琐细、裙钗韵语、社会杂谈等。第一辑初版于一九一五年三月,第二辑初版于一九一七年五月。本次整理均据初版本。
章节列表
升序↑- ◎总统寿辰祝嘏记
- ◎国史馆长介寿之小启
- ◎冯上将军双寿纪
- ◎长老赌寿之佳话
- ◎粤巡按署庆寿志
- ◎江西之三星献寿图
- ◎陶然亭雅集之俪启
- ◎章一山却聘记
- ◎叶德辉之文艺谈
- ◎辜鸿铭之愤慨
- ◎创议复辟之健将
- ◎王序与谭贝勒齐名
- ◎斯文又弱一个
- ◎宋育仁轶事
- ◎三湘耆旧传
- ◎无独有偶之假官
- ◎戚扬遇疯记
- ◎愿作鸳鸯不羡官
- ◎刘文嘉第二
- ◎吴营长之威风
- ◎使君泪滴牡丹江
- ◎法曹不法
- ◎何苦啕气呢
- ◎张大帅晋京纪
- ◎孙总长流血
- ◎王湘绮与史馆
- ◎张彪重入鄂州城
- ◎呜呼王治馨
- ◎死矣刘鼎锡
- ◎试院现形
- ◎公府新式结婚记
- ◎梁令娴于归记
- ◎狱中韵事
- ◎敦谊会之西曲
- ◎妓界助赈之韵启
- ◎凤冠霞帔之光荣
- ◎巡按夫人之威风
- ◎女杰艳史
- ◎潇湘风流案
- ◎女剧界唯一之人物
- ◎奇奇怪怪之纸人
- ◎法政学生之奇呈
- ◎异想天开之掘金谈
- ◎江西之斯巴达
- ◎妒杀趣闻
- ◎当年雄风何在
- ◎岳父之重婚罪
- ◎木偶结缡记
- ◎冷飞天之杀身祸
- ◎惊绝梅兰芳
- ◎割乳奇案
- ◎风雨话金陵
- ◎毛丫头殒命记
- ◎天然戏
- ◎****谋财
- ◎均是贼也
- ◎留学界之趣闻
- ◎奇怪之奸案
- ◎苦女儿
- ◎腊八粥
- ◎迷信欤哀悼欤
- ◎快婿变老夫
- ◎胎产志异
- ◎男女混杂之修道
- ◎旧新年之厂甸热
- ◎北京第一舞台开幕记
- ◎北京第一舞台遭劫记
- ◎民国之新讳辨
- ◎警犬
- ◎余杭琐记
- ◎封台戏之特色
- ◎东三省之马贼
- ◎特赦声中之掮客
- ◎日历新景
- ◎我佛无灵
- ◎新舞台重整旗鼓
- ◎依然歌舞升平
- ◎中学万年
- ◎赛会之惨剧
- ◎北京之真国庆
- ◎庆贺共和复活记
- ◎上海之真国庆
- ◎拥护共和纪念会
- ◎庆祝会之活剧(割下辫发十余箩)
- ◎黄上将之国葬仪
- ◎黄上将逝世记
- ◎黄上将开丧记
- ◎黄灵离沪记
- ◎蔡上将逝世记(蒋震方之通电)
- ◎蔡灵回国记
- ◎蔡灵离沪记
- ◎北京追悼黄蔡记(挽词难煞诸 大老祭台哭倒沈佩贞)
- ◎成都悼蔡记
- ◎长沙悼黄记
- ◎黄花岗上哭英雄(魂兮归来看取人间何世)
- ◎追悼海珠烈士记
- ◎记湘绮老人之丧
- ◎李军长之荣誉(崇德报功 当然如此)
- ◎东施效颦
- ◎有清遗民(人各为其主未可厚非也)
- ◎周公末路(男儿报国争先逃)
- ◎狂奴故态
- ◎官场真是戏场(第一出送盒子第二出打皂王)
- ◎重婚之法官
- ◎运动家之如夫人
- ◎知事施非刑
- ◎知事弃发妻
- ◎知事讨没趣
- ◎知事拿妖怪
- ◎知事袒小窃
- ◎知事闹新房
- ◎知事闹笑话
- ◎知事拍马屁
- ◎袁公子碰碑(故宫禾黍泣残阳)
- ◎省长困于群小
- ◎盛氏之阔绰
- ◎镇守使延师条件
- ◎洪宪遗臣(早应该侍先帝于地下)
- ◎禀牍笑柄
- ◎劳乃宣碰钉子
- ◎总长宴客趣闻
- ◎兔官僚
- ◎总统府闹鬼
- ◎雍和宫打鬼
- ◎信江中学之鬼
- ◎铁算盘
- ◎狎邪鬼
- ◎瓦石纷飞
- ◎肉金刚
- ◎东岳大帝之后
- ◎宅怪
- ◎浊水治病
- ◎旧人魂附新人体(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怨气所郁当有此变)
- ◎活鬼
- ◎范郎屡赴天台约
- ◎谈狐一
- ◎谈狐二
- ◎谈狐三
- ◎死而复活
- ◎借尸还魂
- ◎留美学校闹鬼
- ◎地藏会
- ◎父入女胎
- ◎卢江烈妇(情之圣者)
- ◎马议员之艳史(名士风流)
- ◎孝姻缘
- ◎李郎妙计(居然入我彀中)
- ◎雀屏新例(视金莲五字何如)
- ◎宣南奸杀案
- ◎催妆诗(都是个听而不闻枉为了绝妙新词)
- ◎白发红妆(一树梨花压倒双海棠)
- ◎杀奸奇计
- ◎小学生宿娼
- ◎黑龙江之风流案
- ◎欢喜禅
- ◎自由结婚之禀
- ◎自由结婚之函
- ◎阉妓离婚案
- ◎多夫之奇论
- ◎手足几成伉俪
- ◎不嫁主义
- ◎惩悍术
- ◎教员恋爱自由
- ◎懦夫快举
- ◎不良之妇
- ◎经理与女工(双双捉将官里去)
- ◎淫妇自毙
- ◎刘玉凤之哀史(始乱之终弃之张生毋乃不情)
- ◎佥事韵事
- ◎牡丹花下风流鬼
- ◎小儿女之憨情
- ◎捉奸案之艳判
- ◎南海监狱之黑幕
- ◎王局赌之黑幕
- ◎和尚行医之黑幕
- ◎赌徒骗钱之黑幕
- ◎黄天党之黑幕
- ◎谋财害命之黑幕
- ◎抢匪之黑幕
- ◎拐犯之黑幕
- ◎恶家庭之黑幕
- ◎顽民械斗之黑幕
- ◎翻戏党之黑幕
- ◎讣闻大观
- ◎古墓中之宝玉
- ◎塔顶之宝
- ◎明代钞票
- ◎古窑
- ◎金香炉
- ◎三十万金之石棺
- ◎棺中小鱼
- ◎鳊鱼与苔菜
- ◎兽性人
- ◎公鸡生卵
- ◎腹中花蛇
- ◎金匮石室
- ◎袁帝之龙袍
- ◎洪宪家臣之墨宝
- ◎国旗绣鞋
- ◎大牡丹
- ◎男子之尾
- ◎人妖
- ◎造像石幢
- ◎古钱铜印
- ◎篆书墓砖
- ◎洪宪皇子之真迹
- ◎梅郎惨死之记载(一则曰呜呼梅郎再则曰呜呼梅郎)
- ◎名伶之寿险费
- ◎翰墨姻缘
- ◎圆光奇闻
- ◎新舞台之名角(一则曰板门模样再则曰其丑如鬼三则曰声如破锣四则曰终不开口)
- ◎议会门前新绷儿
- ◎泰伯之荣典(是岂足为泰伯荣哉)
- ◎女生之悲剧(约指一枚性命一条)
- ◎长醉不醒之学生
- ◎投海请愿之异闻
- ◎麻袋中之女尸
- ◎大风冻死新嫁娘
- ◎闻所未闻之死法(死得好快)
- ◎假疯子饱尝异味
- ◎林黛玉之劫运(以金刚不坏之身罚罗汉满堂之数)
李定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笔论
一篇。书论。东汉蔡邕撰。此篇选自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一书,主要论述书写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主张书写前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并对身法如何更好地表现字体要深加揣摩。其要有二:(1)主张作书之前要舒散,“任情恣性”,又要聚精会神,“如对至尊”,如是才书“无不善矣”。此说是蔡邕“禀乎人性”说的具体展开,既强调了书艺创作的超功利性的特点,又触及到了书法陶情写性的艺术功能,对后世“抒情”理论、“虚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2)认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要“纵横有可象”、“方得谓之书矣。”此说是蔡邕“肇乎自然”说的具体阐发,强调了书法艺术的状物、再现功能,开后世书论“观物取象”说之先风。然此说理解有纷歧,或以为是指书脉贯通,清代刘熙载《书概》:“昔人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取不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者存。故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焉。”或以为此说所述的“象”,根本就不是指事物的固定形状,而是一种运动的形式或动态的形式,因此,不可视为简单的摹仿论。今有《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本、《述古从钞》本、《藏修堂丛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艺术丛书》本、《芋园丛书》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等刊本。
童年的悲哀
现代短篇小说集。鲁彦著。1931年6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内收《童年的悲哀》等短篇小说14篇。其中《童年的悲哀》通过雇工阿成哥帮助一个小孩走进艺术境界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劳动者美丽的灵魂。善良的阿成哥虽是“粗人”,却“多才而又多艺”。他拉得一手好胡琴,将“我”带进了美的音乐的世界中,让“我”感到说不出的幸福。不久,他被疯狗所咬,终于离世而去。“我”也因此觉得“看不见幸福的一丝微光”。作者在《我怎样创作》中指出,“《童年的悲哀》这一集子是继承着《黄金》那一集子的。《柚子》时期的热情到这时几乎完全没有了。它变成了乐观的希望”,同时也“倾向于体验一切坏的恶的一面”。因此,《童年的悲哀》等作品的问世,表明作家已拓展了以前的创作题材的范围。
蕉帕记
明代传奇剧本。单本撰。增补本《曲品》著录。写南宋书生龙骧,父母双亡,寄寓其父同僚胡章家,钟情章女弱妹,因无人作媒,未遂所愿。西施死后,罚为白牝狐,已修炼3000余年,须借人真阳之气,方成正果。狐精见龙骧有仙骨,便化作胡弱妹,以蕉叶幻为罗帕,题诗以引诱龙幽会。龙、胡的姻缘反因此而促成。后又助龙考取状元。秦桧因孙子秦埙未能夺魁,怀恨在心,与万俟定奸计,派龙骧领兵策应河北,欲借叛将刘豫之手将其杀害。狐精又施法术,普降大雪,使刘迷路被擒。龙骧功成名就后,与胡弱妹以及岳父母皆成神仙。此剧曲辞宾白通俗,无绮丽酸腐气,龙骧、弱妹、胡连的性格均活脱生动。有些场次,如《园会》、《闹钗》、《闹婚》、《闹题》、《闹闱》诸出,构思精巧,饶有喜剧色彩。川剧、湘剧、潮剧中皆有演出。越剧有改编本《蕉帕记》,不少剧种都有移植。清人还将此剧改为小说《蕉叶帕》。今传本中以《六十种曲》本较流行,《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据明万历间文林阁本影印。
结社集会律
清朝末年颁布的一项单行的行政法规。该法是清末社会大变动的情况下,清政府为加强对社会生活的控制而制颁的。《结社集会律》颁布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初九日,计三十五条。该律规定,严禁“秘密结社”,对“各省会党”要严行惩办,并给“政事结社”、“政论集会”、“整列游行”设立了各种苛刻条件及违律罚则。如第十九、二十条规定:“无论何种结社,若民政部或本省督抚及巡警道、局、地方官,为维持公安起见,饬令解散或令暂时停办,应即遵照办理;无论何种集会或整列游行,巡警或地方官署为维持公安起见,得量加限禁或饬令解散”。故清政府的这一《结社集会律》,基本精神是抵制日益高涨的民主主义思潮和不断深入的民主革命运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秩序。
清职贡图选
本书不分卷,今据清代官书「皇清职贡图」选编。乾隆年间,廷臣奉敕搜辑「职贡图」,系将所有藩属与海外交往诸国官民以及国内各地先住民男女状貌、服饰一一加以图缯,并说明其生活与「贡赋」情况;其目的,在所谓「以昭王会之盛」。原书计分九卷,卷一为藩属与海外交往诸国,卷二以下均属国内各地先住民。本书所选,一为曾经统治台湾数十年之荷兰人及其所役使之「乌鬼」,二为分布于台湾境内之先住民。第一部分,有「荷兰阁国人及夷妇」与「大西洋国黑鬼奴及奴妇」;第二部分,「熟番」有台湾县大杰岭等社、凤山县放■〈糸索〉等社、诸罗县诸县等社及箫垄等社、彰化县大肚等社及西螺等社、淡水厅德化等社及竹堑等社「熟番及番妇」,「归化生番」有凤山县山猪毛等社、诸罗县内山阿里等社、彰化县水沙连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生番」有彰化县内山及淡水右武乃等社「生番及番妇」:合共三十图,并各有说。
楞严经宗通
楞严经宗通,十卷,明曾凤仪宗通并序,陈熙愿跋。简称《楞严宗通》。佛典注疏。明代曾凤仪撰。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作者在《缘起》中称,“宗通”之意,“是借诸老宿以明经,而非以我明经也,抑即宗以明经,而非以文字见解明经也”。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