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夷

李定夷
  • 姓名:李定夷
  • 别名:字健卿,一作健青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 出生日期:1890
  • 逝世日期:1963
  • 民族族群:

李定夷(1890-1963),名不详,字健卿,一作健青,以笔名定夷行世,别署墨隐庐主等。江苏武进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之前身),与赵苕狂为同窗,皆为许指严的高足。在校时即发表短篇小说等作品。1912年毕业后,受《民权报》之聘任编辑,与戴季陶、何海鸣、徐枕亚、吴双热、徐天啸、蒋箸超、刘铁冷等人为同事。因在《民权报》连载创作小说《霣玉怨》、翻译小说《红粉劫》而知名于世。《民权报》因反对袁世凯,于1913年被迫停刊。1914年受国华书局之聘,创办《消闲钟》半月刊,任主编。1915年又创办《小说新报》月刊,仍由国华书局出版发行。其友人某创办中华编译社,聘李定夷为主任,某将函授学费一并卷逃,致使李定夷受到连累。事结后愤离上海,前往北京,仍以卖文为生。数年后重返上海,供职于中央银行,直至退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应聘为上海文史馆员,于1963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李定夷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徐枕亚、吴双热等齐名。所著长篇小说三十余种,除《霣玉怨》外,主要作品有《千金骨》、《伉俪福》、《同命鸟》、《鸳湖潮》、《双缢记》、《茜窗泪影》、《美人福》等。其中部分作品曾自辑为《李著十种》和《定夷小说丛书》。短篇小说辑为《定夷丛刊》、《定夷说集》、《定夷小说精华》。另有杂记《明清轶闻大观》。《中央银行的内幕》曾获奖。生平事迹见徐枕亚《李定夷》(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郑逸梅《李定夷》(芮和师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等。

李定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洛阳伽蓝记校注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1978年修订版。《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理类),又称《伽蓝记》,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本书《洛阳伽蓝记校注》对其进行了详细校注,校注人范祥雍。

使琉球纪

使琉球纪

一卷。清张学礼撰。张学礼,字立庵。镶蓝旗汉军,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康熙元年(1662),时任兵科副理事的张学礼与行人司行人王垓奉使册封琉球国王尚质,此为清政府首次向琉球派遣使臣。本书即记载此事。前面部分记述琉球请求册封和清政府遣使始末及沿途山川道路险阻;后面部分为《中山纪略》,记琉球土风。有《说铃》(康熙本、道光本前集) 本、《龙威秘书》 (七集) 本、《小方壶斋舆地丛抄》 (第十帙) 本、《丛书集成初编》 (史地类) 本等。

御药院方

御药院方

方书。元许国祯等撰。十一卷。国祯字进之,曲沃 (今属山西) 人。博通经史,尤精医术。曾以治愈元世祖及庄太后病而医名大著。历提点太医院事、礼部尚书、翰林集贤大学士。取御药院淳祐二年 (1242)所刊方书,正讹补缺,详加修订,于至元四年 (1267) 成此书,约十五万字。卷一,风药门,八十九方。卷二,治伤寒门,四十七方。卷三、卷四,治一切气门,一百六十五方。卷五,治痰饮门,一百零四方。卷六,补虚损门,一百零九方。卷七,积热门,二十二方; 治泄痢门,二十一方。卷八,治杂病门,一百二十八方。卷九,治咽喉口齿门,一百四十七方。卷十,治眼目门,四十二方; 洗面药门,二十五方; 治疮肿折伤正骨门,五十七方。卷十一,治妇人诸疾门,三十五方; 治小儿诸疾门,九十八方。共载方一千零八十九首。书中搜集金、元以前宫廷用方,多以丸、散、膏、丹剂型配成。不见于其他方书者颇多。所载珍贵的文献资料,对研究金元以前宫廷用药极有价值,其方对现代临床应用,也有参考价值。有日宽政十年 (1798) 活字本,一九八三年中医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燕山外史

燕山外史

章回小说。清陈球著。八卷。是 书以明代冯梦祯《窦生传》为素材敷演而成。书 叙明永乐间燕人窦绳祖游学嘉兴,恋贫女李爱 姑,爱姑感其情,以身相许。不久,窦为其父所 迫与临淄宦族联姻,遂一去不返。爱姑被金陵 盐商所骗,辗转沦落青楼,幸侠士马遴相助,得 归窦生。然窦妻甚妒,对爱姑百般凌辱,窦生不 能堪,携之乘夜出逃,遇乱离散。窦生归里,财 产已空,妻厌贫求去,不久爱姑亦归。窦生及 第,官至山东巡抚。爱姑生一子,寻觅乳母,竟 为前妻,窦仍优容之。后窦生偕爱姑尸解仙去。 全书通篇用骈俪文体,独树一帜,文字简奥,情 节曲折,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谓其“语必四 六,随处拘牵,状物叙情,俱失生气”。约成书于 嘉庆四年(1799),初刻约在嘉庆十六年。另有 光绪初傅声谷注释本、光绪五年(1879)上海广 益书局傅注石印本、光绪十二年重刊本(以上 作八卷)、光绪三十二年上海江左书局石印本、 民国三年(1914)醉经堂书庄石印本(以上作二 卷)、民国十九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铅印本、民国 二十年上海大中书局傅注铅印本(以上作四 卷)。近有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中国通史(第十二卷)

中国通史(第十二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下)》本卷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分为甲、乙、丙三编,甲编序说,叙述了文献资料情况及学术界的研究概况;乙编综述,概略地勾画了这一时期政治历史的发展轮廓;丙编典志,对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外国对华投资、国家垄断资本、民族资本、新民主主义经济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作了重点论述。下册丁编主要是人物传记,收入了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卓有成就者的传记。另有科技方面的专题论述,对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的近代发展情况作了系统的介绍。

洋务续记

洋务续记

清李凤翎撰。一卷。作者于咸丰十年(1860)入广东巡抚耆龄幕,办理对外交涉,遂据探报材料及询问有关人员,记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广州的史实,比较简略。作者自言是继《洋务权舆》一书而辑录。有同治八年(1869)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