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纪事本末
作者:黄鸿寿
民国黄鸿寿撰,八十卷,民国四年(1915)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书多根据《东华录》及私家著述等资料,按纪事本末体例,记载自满洲初起、清初开国至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之史事。全书约四十万字,分类排列,每卷一事,每事各祥起汔,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并附有撰者之注释及评论。书中于清代的内政外交,如夺嫡文宗、宗室大臣诸疑狱、政变叛乱、立宪内阁、鸦片战争及与英、法、俄、日之和约等事实均“纂辑从祥,毫无讳饰”。有关法制者计有开国法制兵制及官制;官制之改革;文字之狱;严禁朋党;英法联军入京及和约;俄定爱辉、天津、北京诸条约;天津教案;甲武战争及和约、复诏变法;予备立宪之宣示、谕禁鸦片之严厉;假饰立宪及组织贵族内阁、开设资政院、铁路国有政策等多目。书中不称人民抵抗官吏之事为匪为逆,所记史实对于研究清代尤其是清末法制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满洲初起
- 卷二、辽籓建国
- 卷三、明季战争
- 卷四、燕京陷贼
- 卷五、顺治入关
- 卷六、削平流寇
- 卷七、多尔衮摄政及诸王内讧
- 卷八、明南渡三帝及监国鲁王
- 卷九、明朱成功之事迹
- 卷十、明起义军之失败
- 卷十一、开国法制兵制及官制
- 卷十二、康熙勤政
- 卷十三、三藩起事及孙延龄
- 卷十四、准葛尔及西藏之兵事
- 卷十五、欧人通商布教及和议之开始
- 卷十六、台湾朱一贵之乱
- 卷十七、治河之政策
- 卷十八、立储之反复
- 卷十九、官制之改革
- 卷二十、文字之狱
- 卷二十一、鸿博经学诸特科
- 卷二十二、诸儒出处学问之概
- 卷二十三、雍正清察
- 卷二十四、兄弟猜忌及大臣之逐戮
- 卷二十五、严禁朋党
- 卷二十六、青海及凖部之用兵
- 卷二十七、俄订尼布楚条约及增订市约
- 卷二十八、乾隆极盛
- 卷二十九、增加兵额
- 卷三十、苗族及金川之征剿
- 卷三十一、凖部及囘部之平定
- 卷三十二、西南诸囯之宾服
- 卷三十三、台湾林爽文之乱
- 卷三十四、和珅之贪横
- 卷三十五、巡游之无度
- 卷三十六、内禅之真相
- 卷三十七、嘉庆中衰
- 卷三十八、各省之叛乱
- 卷三十九、中英交涉之变态
- 卷四十、道光世局
- 卷四十一、囘部张格尔之役
- 卷四十二、平傜之役
-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
- 卷四十四、鸦片之战争及和约
- 卷四十五、咸丰时政
- 卷四十六、英法联军入京及和约
- 卷四十七、俄订爱珲天津北京诸条约
- 卷四十八、湘军陆师之编制
- 卷四十九、湘军水师之编制
- 卷五十、同治中兴
- 卷五十一、太平天国之兴亡
- 卷五十二、捻事之起灭
- 卷五十三、日本订约
- 卷五十四、天津教案
- 卷五十五、平靖滇回
- 卷五十六、光绪入继
- 卷五十七、平定新疆及回收伊犁条约
- 卷五十八、通使及选派留学
- 卷五十九、英订烟台条约及续约
- 卷六十、法越交兵及和约
- 卷六十一、藩属之丧失
- 卷六十二、创设海军及改练陆军
- 卷六十三、兴办铁路
- 卷六十四、甲午战事及和约
- 卷六十五、疆域之丧失及军港租借条约
- 卷六十六、戊戌政变
- 卷六十七、拳匪之乱及庚子和约
- 卷六十八、自立军之失败
- 卷六十九、复诏变法
- 卷七十、日俄之战
- 卷七十一、改订藏印条约
- 卷七十二、光复军之顿挫
- 卷七十三、预备立宪之宣示
- 卷七十四、谕禁鸦片之严厉
- 卷七十五、宣统嗣立
- 卷七十六、亲贵用事
- 卷七十七、假饰立宪及组织贵族内阁
- 卷七十八、开设资政院
- 卷七十九、铁路国有政策
- 卷八十、民军起事及下诏辞位
黄鸿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看不见的人
长篇小说,于 1952年出版。一个无名的黑人叙述者 居住在纽约市的一个被强光照得通亮 的地窖里,但跟他联系的任何人都看 不见他。原来他来自美国南方,在上 高中时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被 镇上的要人邀请去做关于谦恭之美德 的报告,从而获奖学金,进入一所黑 人大学学习。他发现校长是个伪君子, 对学生暴戾专横,对白人奴颜婢膝,借 故勒令他退学,还在推荐信中说他的 坏话,使他难于找到工作。后来在纽 约市跟“兄弟会”来往甚密,但受到拉 斯一伙歹徒的追踪,但那些流氓恶棍 对戴上一副墨镜和一顶白帽的他又笑 脸相迎,称他为莱因哈特先生。他感 到迷惘,对“兄弟会”的信心也愈来愈 不足。哈莱姆突然发生了暴乱,抢劫, 放火,搞得哈莱姆一片混乱。一伙歹 徒趁机挑起种族冲突,在一帮白人的 袭击下,他不得不躲到了地下,成了 “看不见的人”。他在世上寻找自我的 努力彻底失败了,不得不隐遁到另外 一个世界中去。
寒灰集
小说散文集。郁达夫作。1927年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收《自序》、《〈寒灰集〉题辞》和《茫茫夜》等小说7篇,《小春天气》等散文4篇。小说多用娴熟流畅的笔调抒情。“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自选集〉序》),刻画了烟厂女工、人力车夫善良正直的品性,在展现知识者和劳动者情重谊深时,还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情怀;《采石矶》借薄命诗人黄仲则怀才不遇的身世,寄托愤世嫉俗心情;《茫茫夜》、《秋柳》对性变态的心理描写,隐约透露出对畸形病态社会的控诉;《十一月初三日》反映青年主人公对美好生活近乎绝望的追求;《烟影》里的文朴,在烽火连天中落魄潦倒,既不能顾妻室,又不能慰藉故里的母亲,独自负载不堪忍受的苦闷。散文多属详尽披露心曲的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零余者》敞开心扉,感伤自己于社会人生的无用;《一个人在途上》在饥离困厄逆境中痛悼亡儿;《小春天气》以妩媚的青山、迷人的落日远景,反衬心境悲愁抑郁;《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把愤火烧向“中国社会的不合理”。作者将“自伤自悼”为主的文章收入本书(《鸡肋集·题辞》),含有“把过去的生活结一个总账”(《自序》)的意思。
天问略
一卷。明阳玛诺撰。阳玛诺系葡萄牙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间来中国,卒于顺治年间。著有 《圣经直解》、《景教碑铨》、《天学举要》等。该书以问答方式介绍托勒密体系的十二重天说。讲析太阳黄道运动、节气和昼夜长短等问题,解释月亮圆缺与交食深浅等原因。还介绍了伽俐略用望远镜观测到的木星有四个卫星、银河由若干星星组成、金星也有圆缺现象等。末载矇影刻分表,并附有图说,指证详明。收入明刻 《天学初函》本,还有《艺海珠尘》本,《丛收集成初编》本。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本书收载有金元及明代多种通俗药学著作的内容,明清以来流传甚广。该书版本众多,书名、卷数及内容常互有出入。最初是书商将题为金代李东垣撰的《珍珠囊》和明代无名氏的《药性赋》合刊而成(2卷)。全书总托名李东垣撰。后迭经增补,至清代《雷公药性赋》(又名《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则基本定型,分4卷,书前有元山道人原叙。 南宋以后歌诀体中药读物日渐增多,以适应初学医药者之需。这类著作在明代更为多见。该书集中了两种常用的药性歌诀,又吸收了金代张元素、李东垣等人的部分药性论说,因此成为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中药入门书。 4卷本《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卷1为《药性赋》,分寒、热、温、平四赋,介绍了240余种药物的功效主治要点,朗朗上口,如:“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此后附“用药发明”,集录药性阴阳、标本、配伍、用药法象、五脏苦欲、引经、十八反及十九畏歌等中药基本知识。卷2为《诸品药性主治指掌》,实即《医要集览》本《珍珠囊》中所载常用药90味,简介各药主要药性功效。卷3~卷4亦为《药性赋》,按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品、米谷、蔬菜分类,以歌赋记410种药物的主治功效,并加按语作补充阐释。该书集中介绍了中药常识及常用药的功效要点,易诵易记,是明代以后流传最广的中药启蒙读物。今有50余种明清刻本,近现代亦有石印本和排印本,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铅印本。
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现代哲学史》是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是冯友兰先生晚年回归自我,“修辞立其诚”、“海阔天空我自飞”的产物。本书讲述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它对当今的读者有极大的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具名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五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王舍城竹园放光集众。以贤护菩萨为对场而说法。与般舟三昧经同本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