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晋书
作者:房玄龄章节列表
升序↑- 《晋书》简介
- 宣帝纪
- 文帝纪
- 武帝纪
- 惠帝纪
- 怀帝纪
- 愍帝纪
- 元帝纪
- 明帝纪
- 成帝纪
- 孝武帝纪
- 安帝纪
- 恭帝纪
- 宣穆张皇后传
- 武悼杨皇后传
- 康献褚皇后传
- 王祥传
- 何曾传
- 石崇传
- 羊祜传
- 杜预传
- 裴秀传
- 裴磝传
- 卫磞传
- 张华传
- 王沈传
- 荀磠传
- 荀勖传
- 杨骏传
- 刘磡传
- 王济传
- 王氵睿传
- 山涛传
- 王戎传
- 王衍传
- 刘毅传
- 刘颂传
- 李重传
- 傅玄传
- 傅咸传
- 向雄传
- 阮籍传
- 阮咸传
- 阮瞻传
- 嵇康传
- 向秀传
- 刘伶传
- 谢鲲传
- 郭象传
- 皇甫谧传
- 挚虞传
- 束皙传
- 愍怀太子遹传
- 陆机传
- 陆云传
- 夏侯湛传
- 潘岳传
- 张载传
- 江统传
- 孙楚传
- 罗宪传
- 周处传
- 汝南王亮传
- 赵王伦传
- 齐王司马礒传
- 张辅传
- 李含传
- 张方传
- 刘琨传
- 祖逖传
- 李矩传
- 段匹石单传
- 王导传
- 刘弘传
- 陶侃传
- 温峤传
- 郗鉴传
- 顾荣传
- 周磠传
- 郭璞传
- 葛洪传
- 庾亮传
- 王述传
- 王彪之传
- 顾众传
- 何充传
- 殷浩传
- 谢尚传
- 谢安传
- 谢琰传
- 谢玄传
- 王羲之传
- 王献之传
- 桓宣传
- 桓伊传
- 朱伺传
- 朱序传
- 陈寿传
- 司马彪传
- 孙盛传
- 干宝传
- 习凿齿传
- 车胤传
- 王恭传
- 刘牢之传
- 殷仲堪传
- 刘毅传
- 张轨传
- 嵇绍传
- 王豹传
- 刘敏元传
- 乐道融传
- 胡威传
- 曹摅传
- 吴隐之传
- 左思传
- 袁宏传
- 顾恺之传
- 孙登传
- 鲁褒传
- 戴逵传
- 陶潜传
- 佛图澄传
- 王嘉传
- 鸠摩罗什传
- 倭人传
- 林邑国传
- 王敦传
- 桓温传
- 桓玄传
- 卢循传
- 刘元海传
- 石勒传
- 苻坚传
- 姚兴传
- 李特传
- 吕光传
- 慕容垂传
- 慕容宝传
房玄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参同契五相类秘要
参同契五相类秘要。北宋卢天骥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题“太素真人魏伯阳演,宣德郎权发遣提举淮南西路学事借 绯鱼袋臣卢天骥上进。”卢为北宋人。魏伯阳显为托名,李约瑟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认为本书可能撰于唐,或撰于三至七世纪,决不迟于九世纪。卢天骥注撰于1111—1117或1114 年。概括药物反应过程和理论。
断易天机
我国古代研究卜筮的专著,汗牛充栋,由于迭更战乱,流传至今的古籍屈指可数,象《断易天机》这类秘藏绝版书,更是凤毛麟角。该书是集中国古代易学大师、卜筮名家权威著作于一书的卜筮总集,堪称卜筮万有文库。该书自成体系,既有入门的基础知识,又有提高的专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术上有权威性,严肃性,又不乏趣味性,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该书提出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为《火珠林》、《卜筮正宗》、《增删卜易》等书所不具备。该书是将易理与火珠林卜筮法有机结合的典范。因此本书是火珠林卜筮法卜筮新手的最好教科书,也是卜筮名家案头必备的辞书。《断易天机》是成书于明万历丁酉(公元1597年)年间的一部秘藏绝版书,一度流入日本,是久已淹没失传的珍贵文献。该书的真实作者已无法考证,但绝不会影响该书的真实价值!该书的再次出世,必将使埋没已久的火珠林卜筮方法重放光彩!
续玄怪录译注
唐朝甘肃陇西人李复言著, 有5卷本、10卷本、4卷本之说。今日所见本,是从《太平广记》中辑录,有34则故事。作者沿袭牛僧儒 《玄怪录》的创作思想,搜奇猎怪,将当时社会上盛传的罕闻趣事整理编写而成。文笔工丽,细致委婉,情节也时有巧思,跌宕起伏,其中寓有不少儆戒和讽谕。有些作品引起近代学者的强烈兴趣。如《辛公平》,章士钊认为这篇小说是“顺宗被弑之幸存史迹”,是研究唐朝“永贞革新”和“甘露之变”的重要史料。1985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姜云、宋平的 《续玄怪录》校注本。
二林唱和诗
二林唱和诗,一卷,清彭绍升集,罗有高跋。
曹溪一滴
曹溪一滴附梦语摘要一卷,明周理编,一滴陶珙序,戈允礼序,摘要戈允礼序。前为传记,后乃笔记。依驹目增入。
禅家龟鉴
全一卷。朝鲜清虚休静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书中载明参禅工夫之要旨,并附略解。其内容系论述一物不生不灭、心佛众生、教禅二途、祖师公案、话头工夫、无生空、戒定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持咒礼拜念佛、听经看经、出家修道、无常、忏悔、临终、宗师、五家家风、临济宗旨等八十余条,并附评语或偈颂。全书所引有关经说及诸师之说极多,例如虚空藏经、思益经,涅槃经、梵网经、因果经、传灯录、庄子等诸典,及六祖、神会、永嘉、仰山、云门、百丈、黄檗等诸师之说。本书卷首有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之自序,卷末则有万历七年(1579)弟子松云惟政之跋。本书被视为休静之代表作,为朝鲜习禅者所不可缺少之入门书。休静之遗作,除本书外,另有儒家龟鉴与道家龟鉴,与本书合称三家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