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传信录

作者:李纲
靖康传信录

宋李纲撰。三卷。作者以为宋一再败于金,是由于崇宁、大观以来军政不修、外交软弱之故。欲呼吁朝臣同心协力,同保宗社。因集被受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命笔吏编之。自宣和七年(1125)冬,至靖康二年(1127)春,金军两次南下,纲力主战守,反致罢斥。乃取所藏自钦宗即位以来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编而次之,并叙其本末大概,以成此书。前有自序。本载所著《梁溪集》中,李调元摘出刊入《函海》。

猜你喜欢的书

清江贝先生集

清江贝先生集

诗文集。明人贝琼撰。四十卷。琼字廷臣; 一名阙,字廷琚,崇德(今并入浙江桐乡)人。元末客游江浙间,张士诚据吴,累征不就。明初召修《元史》,官至中都国子监助教。是书分诗、文二集。文集三十卷,包括《海昌集》,《云间集》,《两峰集》,《金陵集》,《中都稿》、《归田稿》等。卷首有徐一夔《序》云:“其文驰骤奇崛,如长风驾涛,银山铁壁,澎湃叠至。”诗集十卷,收各体诗约八百余首。其诗风格平易,多为写景记事之作。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诗“爽豁类汪广洋,整丽似刘基,圆秀胜林鸿,清空近袁凯,风华亚高启,朗净过张羽,繁缛愈孙蕡,足以领袖一时”。有明洪武刻本,《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又有明万历中刻三卷本,系据《皇明文衡》、《文章辨体》等所载汇辑而成。又有清康熙己亥(1719)桐乡金氏刻本。

荆川集

荆川集

十三卷。明唐顺之撰。著有 《荆川集》、《广右战功录》、《南北奉使集》、《史纂左编》等。是集初由安如石于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 刊刻,题名 《唐荆川先生文集》,凡十二卷。集前有王慎中序。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叶氏宝正堂、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 薛氏金陵书林都曾翻刻过此书,亦为十二卷。此外,还有万历元年(1573年)纯白斋刻本,系重新编辑唐顺之诗文,卷帙数量有所增益,题名 《重刊荆川先生文集》,凡十七卷,《外集》三卷、附录一卷。不久,唐鹤征又刊刻了《唐先生编文集》六卷、《奉使集》二卷。《千顷堂书目》载《荆川集》二十卷、续集六卷、《奉使集》一卷,基本上按这两种刻本著录。因丁丙未见唐鹤征刻本,故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中怀疑《千顷堂书目》所载数目不合。十七卷本 《四部丛刊》已加以影印,卷一为赋、诗,卷二至卷四为诗,卷五至卷九为书,卷十、十一为序,卷十二为记,卷十三为说、铭、诔、祭文,卷十四、十五为志铭、行状,卷十六为墓表,卷十七为杂著,《外集》卷一为廷试、策诰、议表,卷二为奏疏,卷三为公移。另外,清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唐执玉又刻印过 《荆川文集》,凡十八卷。

水蜜桃谱

水蜜桃谱

记述清代上海栽培水蜜桃的专著。作者褚华,字秋萼,号文州,清乾隆时上海书生, 成书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水蜜桃系品种在12世纪的文献中已有记载,开始仅限于浙江省有栽培,明代后期传播到上海一带,成为显宦顾氏露香园中的名品。在清代, 上海一直是水蜜桃的名产区,水蜜桃不断向外地传播,且被引种至英、日等国。水蜜桃既是当时上海的名产, 作者了解甚详, 实录其事。全书共约2000字,采用分条叙述的方式, 记述了上海栽培水蜜桃的历史、水蜜桃的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等。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

述神霄派符箓法及雷法,包括宗派、神谱及养生内容。神霄派创于北宋王文卿。书中有宋徽宗道号。本书当撰于南宋。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经名: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 舞天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1卷,为六朝上清经,盖本经。述服符、修真,诵《上清宝经》以七转七变成仙。
  

归元镜

归元镜

又名《传灯录》。全名《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三祖实录》。传奇剧本。明代僧人智达著。此剧《规约》说:“本愿专在劝人念佛,戒杀茹斋,求生西方。以三祖作标榜,分分皆实义,皆真经真咒,真祖实事,故曰‘实录’。……不曰‘出’而曰‘分’者,以此中皆真谛,非与世俗戏等。”严而和为此剧所作《序》说:作者“欲使人人咸归净域,无计可为筏渡,因思莲社中主张净土者,唯庐山、永明、云栖三大老,其行愿精确,而事实尤照著人之耳目,爰是搜三祖本传塔铭,一生实迹,敷为四十分,借诸伶人当场搬演。”孙锵《弥勒记跋》认为“其趋旨务引人信佛,离娑婆而登极乐国也”。清焦循《剧说》说:“《归元镜》写沈莲池为僧事,所以发㧑禅氏之谈。于传奇中别一谿径。”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称其“文颇工雅,结构与《昙花》同”。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称其“以劝信佛法之目的而作者,于古来戏曲之中,放一异彩焉”。此剧为宣扬“净土宗”的人物和教义的剧作,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不仅没有进步的思想意义,艺术上也是粗劣的。但作为一名佛教徒而涉足戏曲领域,则足以说明当时戏曲这种文学样式是如何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