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 姓名:李纲
- 别名: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邵武(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公元1083
- 逝世日期:1140年
- 民族族群:
李纲(公元1083—1140年)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积官至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京城大水,上疏言事,贬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宣和七年为太常少卿。金兵南下,李纲反对议和、迁都,坚持抗战。宋钦宗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与金人交战互有胜负,宰相及谏官妄报宋军为敌所歼,李纲被撤职。太学生陈东等与都人数万伏阙要求恢复李纲官职,再任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史。金兵退出开封,李纲奉命往援太原,中途诏下,减罢所起之兵,李纲力争不得,辞职,调任扬州。因援救太原宋军败回,主和派劾李纲丧师费财,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上疏分辩,再谪宁江。建炎元年(1127)春,行至长沙,得诏书任命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遂起兵北上勤王。时徽钦2帝已被金兵俘去,宋高宗即位商邱,任李纲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论张邦昌僭逆及伪官应依等定罪。又荐张所、傅亮、宗泽在河东、河北、开封组织抗金力量。李纲任职75天,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言官诬李纲弟李纶以家资犒叛军。建炎二年冬责授单州团练副使,安置万安军。次年达琼州,诏下可任便居住,遂回邵武。绍兴二年(1132)任观文殿学士、充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扫平地方割据势力。后又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知洪州。绍兴九年,再任荆湖南路安抚大使,辞不赴任。卒于家,赠太师,谥忠定。
李纲坚持抗金,遭贬3次,其所为文,光明正大,诗多记其行踪。咏物诗《病牛》,语虽平易,意境高远。《建炎行》叙述为相去就之迹。《恭被诏书褒赠陈公少阳忠义痛感有作》挚情哀悼,非同一般。词有〔六幺令〕(长江千里)流露出忧国伤怀的思想和感慨。〔苏武令〕(塞上风高)声调凄楚,绍兴初盛传都下,抒写2帝被俘的哀伤和要率军北伐、扫平敌寇的决心,颇为感人。有《李忠定公集》180卷传世。黄登《梁溪集》跋说:“其建议切而当,其表奏实而忠。制诰之文宏而温,讽谕之辞婉而辨。赋如《拟骚》,有正洁耿介之义,诗如《和陶》,得冲淡高远之风。至其感时托兴,使人有慷慨涕滂之意。箴铭序赞,体制雅健,莫不悉有典则。”著有《易传》内篇10卷、外篇12卷,《论语详说》十卷,还著有《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记》等,辑有《梁溪集》。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系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之书。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阅读困难,特编本书,名曰《伤寒论语译》。《伤寒论语译》以刘渡舟主编的穴伤寒论校注锣为底本进行语译而成。全书共十卷。卷第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第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第三至卷第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并治;卷第七至卷第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每卷各专论均有『提要』,介绍全篇内容大略。每条原文中生僻古奥字词或中医名词术语,均有角码,于『注』中对字形音义做了解释。『语译』以直译诠释为主,间或参以意译全书译文深入浅出,晓畅通达,既反映了仲景原意,又便于读者读记习研。
灵枢悬解
医经著作。九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遵经据典,主张“理必《内经》”,认为“《灵枢》乃《素问》之原,凡刺法、腧穴、经络、脏象,皆自《灵枢》发之,而错乱舛互亦与《素问》相同”,故提出错简观点,因而“正其错乱,发其幽杳”。本书将通行本《灵枢》81篇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在个别原文段落之后加以注释,于中确有精辟见解,足以解悬。现有多种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
尚书集传或问[标点本]
二卷。宋陈大猷 (生卒年不详)撰。其字、号均不传,两浙路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事迹不详。大猷论《尧典》“敬”字条下,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其学盖出于杨简。大猷先有《尚书集传》,《或问》专论前书去取诸说之故,与朱熹《四书或问》体例相同,持论与朱熹多有不同。陈大猷嘉熙二年(1238)三月《进书表》称“臣所编《书集传》十二卷,《集传或问》三卷,缮写成一十五册。”是该书本名《集传或问》,卷数当为三卷。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宋刻本,题“《书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是此书宋时已省称《或问》,卷数亦改并为二卷。现有元刻本,藏北京图书馆,《书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俱在,《总目》谓“《集传》 已佚”,不确。
论语注释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为《论语》原文的注释,译文和解读。
新删定四分僧戒本
律学著述。唐道宣撰。一卷。据作者自序称,贞观二十一年(647)于终南山丰德寺曾撰《删定戒本》,此次所撰《新删定戒本》系在对校佛陀耶舍、慧光、法愿三本的基础上,为解决其时惰学浮侈之徒不能全面、正确地领会前人撰作的旨趣而作。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西山亮禅师语录
西山亮禅师语录,一卷,宋亮说,觉心、志清编,文礼序,道冲跋,师范跋,有塔铭,附枯崖漫录二则。南岳下第十七世,嗣遯庵演。主要辑录其住建康府清真禅院、庆元府灵隐禅院的二会语录及偈颂、佛事香语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