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御制平定金川方略序
- 平定金川方略目録
- 提要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一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
- 平定金川方略卷四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五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六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七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八
- 平定金川方略卷九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一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二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三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四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五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六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七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八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九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一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二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三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四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五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六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七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八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九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一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二
来保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金针秘传
近代方慎庵著。方氏有感于中医针法“尤式微”不彰,遂发奋钻研针灸学术,“将平时所得于师门与出于心悟者,著成此书”。全书不分卷,论述了针灸源流,骨度尺寸,经脉孔穴,经穴主治,临床常用手法等。方氏上溯《内经》、《难经》等有关针灸论述的旨义,旁采针灸诸家针法,结合自己的潜心研究所得,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针灸理论与腧穴的主治应用,全书图文并茂,有易于记诵的歌诀,有临床针灸治疗的验案,不仅易于学习和掌握,更有利于临证应用,因此,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针灸参考书。
山谷集诗注
诗集注。北宋黄庭坚撰,南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庭坚有《山谷集》已著录。渊字子渊,新津(今属四川)人。绍兴初,以文艺类试有司第,官至潼州宪,著《山谷内集诗注》。容,字公仪,号芗室居士,官至太中大夫,著《山谷外集诗注》。季温,字子威,容之孙,举进士,宝祐中官秘书少监,著《山谷别集诗注》。三家注文之意,不在于字句之细琐,而在于考核出处、时事,使读知其岁月而详其遭际,以推求作诗之本旨,故于考订行藏,证明时事所得较多。而山谷诗工于用典,剪裁鎔铸,点化无痕,注未必尽得所出。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附清谢启昆辑《外集补》四卷,《别集补》一卷。另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武英殿聚珍版书》(木活字)本,无谢氏补五卷。
江月松风集
元诗别集。12卷。钱惟善撰。《四库全集》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江月松风集》明人未见著录。明人论钱惟善诗,主要依据赖良《大雅集》中选入的数首,钱惟善本人手录《江月松风集》原藏于练川陆氏,后归嘉兴曹溶,清康熙年间,金侃自曹溶家抄录1部,顾嗣立据金侃抄本选入《元诗选》初集。此即《四库全书》本。卷首有后至元四年(1338)陈旅序,后至元五年夏溥序。本集12卷,未按诗体编次。所收诗篇仅限作于元代,元未明初的诗未收入。清光绪年间刊印本集,在卷末又附录有《江月松风集补遗》及《江月松风集附文》。他的七律,如《述怀》、《怀陈子敬王子仁》,苍凉沉郁,工力颇深。他的绝句,如《张园杂赋二首》、《西湖竹枝词》清婉温雅,耐人寻味。钱惟善主要从身边事物中寻找诗材,很少涉及社会重大事件。他是杭州人,集中有不少描写杭州及西湖风光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再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幸鲁盛典
清孔毓圻撰。孔毓圻,清曲阜人,康熙间袭封衍圣公。康熙二十四年 (1685)上疏请修此书,于康熙二十七年修成18卷上呈。得旨修改后,予以增辑,修成事迹20卷,艺文20卷,共40卷,记载玄烨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巡视山东曲阜、亲祀孔庙的盛典。据 《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当年: “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诣孔林墓前酹酒。书 ‘万世师表’ 额。留曲柄黄盖。” 二十四年“三月壬戌,上撰孔子庙碑文成,亲书立碑”。实际上,当年是书作者亲自参与了这次幸鲁盛典,耳闻目睹了各种活动的始末,对祀典的规模、服色、程序以及所用祭器的名称、规格,乐舞的形式、乐悬的排列等等介绍,都是第一手材料,成为后来史书记述此事的依据。应当指出,康熙皇帝的这次祭孔,是清代初期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之后,从政治、文化上巩固其统治的需要。是书为此而留下的这次活动的完整记录,其中虽有谀美虚饰之辞,但其价值不容低估,使我们从中看到,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很快即利用汉文化中的孔孟之道作为统治工具的史实。同时,这次祭孔礼仪的介绍,也为了解清初期宫廷典制的内容提供了具体资料。而且是书还在每种礼仪的介绍下附注了前朝和本朝情况,为考查历代尊孔、祭孔的成例提供了方便。是书被 《四库全书》收入《史部·政书类》。另外,《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福建、广雅本) 也收有此书。
律学发轫
律学发轫,三卷,明元贤述并序。丙戌之冬。余作戒本。约义终客。有以律学揭要请益者。余阅之。大都目不见律。而袭取他书。乃水潦鹤之徒所辑也。因为作律学发轫。以示之言。发轫者。示慎始也。夫万里之行起於跬步跬步一错。万里徒劳。故初学之士。不可不慎。
饿鬼事经
《饿鬼事经》是小部经典之第七,与《天宫事经》为姊妹篇,在巴利圣典中属于新的部份。即出现于第四品第三节之宾伽罗王,依护法论师的注释,是于佛陀入涅槃后二百年顷统治斯拉陀。依此事实等之观察,本经之成立可置于佛灭度以后之时代。天界、地狱、涅槃等思想,虽可并存于原始佛教时代,而从诗集溯至更远的古代是有困难的。本经与长老偈经、长老尼偈经,皆是北传佛教所少见,北传汉译没有相当此经偈,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特有之圣典。本经之内容,由四品五十一节,即蛇品十二节、郁婆利品十三节、小品十节、大品十六节而成的 。以全部看,是采用叙述饿鬼凄惨之状态,由其业力而然。其次,应用归依佛、法、僧,为此解脱之方法,这是婆罗门及佛教诸原典中以业力说为基础,辑集有饿鬼关系的故事。因此,有取《本生经》故事再现于此处,犹如第一品第八节牛鬼事、第十节秃头鬼事、第十二节蛇鬼事、第二品第六节康哈鬼事、第九节安库拉鬼事。此外,亦有见于《譬喻经》的,如第一品第六节、第七节之食儿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