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御制平定金川方略序
- 平定金川方略目録
- 提要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一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
- 平定金川方略卷四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五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六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七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八
- 平定金川方略卷九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一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二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三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四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五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六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七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八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九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一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二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三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四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五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六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七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八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九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一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二
来保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促织经
关于蟋蟀研究的专门著作。是中国昆虫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南宋贾似道作。贾氏《促织经》今已不传,现在见到的是明人周履靖的续增本。2卷。宋代养斗蟋蟀之风颇盛,贾氏为宋末权相,亦酷嗜此戏,史载其“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故集有关养斗蟋蟀之论撰为是编。全书共分7目。卷上为“论赋”,有促织论、蟋蟀论、捉促织法、收买秘诀、看法等15则;“论形”,有观促织形像、论头、论脸、论顶、论翅、论腿、论肉、论蝴蜂形、论蜘蛛形等28则。卷下为“论色”,有总论看法色样有五等、论真红色、论真青色、论真黄色等56则;“杂相”,有锦蓑衣、肉锄头、金束带等38则;“论养”,有养法12条、配合、禁忌、养胎、浴雌、喂养诀法等17则;“论斗”,有斗法8条、防敌、接力、审势、惜牙等18则;“论病”,有蛩有四病、治虫身热、医伤损方等8则。末附“总言”三首和“题促织”二首。是书为养斗蟋蟀最早的专著,所述收买、选择、辨别、饲养、咬斗、疗治诸事,极为详明赅博,故于了解古代蟋蟀斗戏颇有价值。有《夷门广牍》本及商务印书馆《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朝野类要
五卷,南宋赵升撰。据此书自序称,自幼入京都观朝仪、刑政、名理诸事,吏牍之文,及闻缙绅间互相称谓等沿习之语,皆蒙然无所知识,遂搜求诸书,但不是记载简略,就是失于记载,只好求教于诸师友及老先生,日积月累,遂记录下来,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整理成书。所记多为宋代朝野故事,以类相从。共分班朝、典礼、故事、称谓、举业、医卜、入仕、差除、升转、爵禄、职任、法令、文学、政事、杂制、帅幕、降免、退闲、忧难、馀纪二十类。《四库全书总目》只记载十四类,缺少差除、升转、爵禄、文书、杂制、退闲六类。各类之下分别记录,共三百二十九事。每事又各标小目,而一一详诠其说。全书于宋代案牍文辞及官场习语逐一解释。但对宫禁内职不作记录。对后人研究宋代朝野礼仪、典章制度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
扬鞭集
诗集。刘半农著。1926年10月北新书局出版。分为上、中二卷,其中1917年至1920年的诗作编入上卷,1921年至1925年的诗作编入中卷。刘半农是“五四”新诗坛上破旧立新的一位拓荒者。他提出“将古人作文之死格式推翻”、“破坏旧韵,重建新韵”和“增多诗体”。反映到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新诗,有民歌,有小诗、散文诗,也有新格律诗。这种创新精神还表现为诗人将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内容的革新相结合。《扬鞭集》的诗篇都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彩,展示了“五四”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阔图景。作者以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和受剥削受凌侮的不幸者为对象,唱出了人世间的疾苦和不平,揭示了旧中国的黑暗与罪恶。《游香山》第10首写如狼似虎的公差将只欠五斗租的老农捕走;《相隔一层纸》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社会的不平,阶级的差异,为亿万穷苦百姓鸣不平;《学徒苦》描写学徒的非人生活。这一类诗在《扬鞭集》中占了大部分,表现出诗人对统治阶级的痛恨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体现了浓厚的阶级反抗意识。还有一部分诗是宣扬劳工神圣,赞美劳动人民的淳朴美德和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的。如《老牛》表现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胸怀坦荡的品德,《铁匠》则以开朗热情的笔调,勾勒出淳朴勤劳创造新社会的劳动者的形象。另一部分诗抒发爱国情怀,写实、写景,感怀抒情,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一个小农家的暮》用抒情的笔调描绘出普通农家的甘苦生活,《教我如何不想她》以恋歌的形式表现了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成为广为流传的抒情诗。此外,《扬鞭集》中的《山歌》、《拟儿歌》、《拟拟曲》等,以其新颖活泼的内容和形式,为新诗坛吹进了清新的风,增添了新的活力。刘半农的诗作,以白描手法见长,并采用传统的对比、比兴等手法,使得诗风活泼、生动、晓畅易懂。同时,象征手法的运用,如《窗纸》、《老牛》、《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诗篇,又显得诗意盎然,意蕴隽永。
荷牐丛谈
凡四卷,林时对撰。时对字殿扬,号玺庵;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历八月余,奉使南旋。弘光立南都,以使科都给事中召;未赴。鲁王监国,累迁太常寺卿,晋右副都御史,兼署兵垣。事去,杜门不出而终。当在北都时,凡朝常典故及国计民生利病安危,细细札记。放废以后,积纂成书,名曰「荷牐丛谈」。计卷一共二十二则、卷二共二十三则,大体为明初至天启年间事;卷三共二十三则,为祟祯朝事;卷四共十二则,则为南明诸王以及郑氏海上事。其在一、二卷中,偏重记述掌故;至三、四卷,则以评叙史事为多。
春秋经传集解
简称《左传集解》,晋杜预为左氏《春秋》经传所作的注,原题《春秋经传集解》。凡30卷。西汉传左氏学者有张苍、贾谊、张敞、刘歆等人。东汉名师辈出,有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许淑、服虔,颖容等。魏有王肃,董遇。晋杜预酷好《左传》,认为前儒大抵转相祖述,未尽通左氏学,并杂引《公羊》《榖梁》 以释传,自乱体例。杜氏专修《左传》,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合经传于一编,比其义类,条理凡例,采刘歆、贾逵、许淑、颍容之说以解经传,排斥服虔等人说。大而天官地理,细而方物典故,靡不剖析微细,敷畅旨趣,居于前儒之上。杜氏条理《左传》凡例50,别例49,括成大旨为三体五事。三体,一曰发凡正例,二曰新意变例,三曰归趣非例。五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行,五曰惩恶而劝善。(《春秋经传集解序》) 杜氏崇周公而抑孔子,认为《左传》发凡五十,皆周公旧例,其称 “书”“不书” “先书” “故书” “不言”“不称” “书曰” 等,方为孔子新例,称 “变例” ,故杜注往往强经以就传,并对弑逆之臣,多所迴护,是其一短。盖杜预为魏臣而奉晋纂,事理之必然,多为后世儒者所讥。但杜氏勤力于《左传》,为之条理定例和集解,使之成为一部有价值的经学,又为后世传左氏学者所宗,称其为左丘明之功臣。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