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作者:缪荃孙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卷 名宦 一
- 第二卷 名宦 二
- 第三卷 名宦 三
- 第四卷 名宦 四
- 第五卷 名宦 五
- 第六卷 名宦 六
- 第七卷 名宦 七
- 第八卷 名宦 八
- 第九卷 帝王
- 第十卷 仕绩 一
- 第十一卷 仕绩 二
- 第十二卷 仕绩 三
- 第十三卷 仕绩 四
- 第十四卷 仕绩 五
- 第十五卷 仕绩 六
- 第十六卷 仕绩 七
- 第十七卷 仕绩 八
- 第十八卷 仕绩 九
- 第十九卷 仕绩 一 ○
- 第二十卷 仕绩 一 一
- 第二十一卷 仕绩 一 二
- 第二十二卷 仕绩 一 三
- 第二十三卷 仕绩 一 四
- 第二十四卷 仕绩 一 五
- 第二十五卷 仕绩 一 六
- 第二十六卷 仕绩 一 七
- 第二十七卷 仕绩 一 八
- 第二十八卷 仕绩 一 九
- 第二十九卷 仕绩 二 ○
- 第三十卷 仕绩 二 一
- 第三十一卷 仕绩 二 二
- 第三十二卷 仕绩 二 三
- 第三十三卷 仕 绩 二 四
- 第三十四卷 仕绩 二 五
- 第三十五卷 仕绩 二 六
- 第三十六卷 仕绩 二 七
- 第三十七卷 仕绩 二 八
- 第三十八卷 仕绩 二 九
- 第三十九卷 仕绩 三 ○
- 第四十卷 仕绩 三 一
- 第四十一卷 仕绩 三 二
- 第四十二卷 仕绩 三 三
- 第四十三卷 仕绩 三 四
- 第四十四卷 仕绩 三 五
- 第四十五卷 仕绩 三 六
- 第四十六卷 仕绩 三 七
- 第四十七卷 仕绩 三 八
- 第四十八卷 孝义 一
- 第四十九卷 孝义 二
- 第五十卷 孝义 三
- 第五十一卷 孝义 四
- 第五十二卷 孝义 五
- 第五十三卷 孝义 六
- 第五十四卷 孝义 七
- 第五十五卷 孝义 八
- 第五十六卷 孝义 九
- 第五十七卷 忠节 一
- 第五十八卷 忠节 二
- 第五十九卷 忠节 三
- 第六十卷 忠节 四
- 第六十一卷 忠节 五
- 第六十二卷 忠节 六
- 第六十三卷 忠节 七
- 第六十四卷 忠节 八
- 第六十五卷 忠节 九
- 第六十六卷 忠节 一 ○
- 第六十七卷 忠节 一 一
- 第六十八卷 忠节 一 二
- 第六十九卷 儒林 一
- 第七十卷 儒林 二
- 第七十一卷 儒林 三
- 第七十二卷 儒林 四
- 第七十三卷 儒林 五
- 第七十四卷 文苑 一
- 第七十五卷 文苑 二
- 第七十六卷 文苑 三
- 第七十七卷 文苑 四
- 第七十八卷 文苑 五
- 第七十九卷 文苑 六
- 第八十卷 文苑 七
- 第八十一卷 文苑 八
- 第八十二卷 文苑 九
- 第八十三卷 文苑 一 ○
- 第八十四卷 文苑 一 一
- 第八十五卷 文苑 一 二
- 第八十六卷 文苑 一 三
- 第八十七卷 文苑 一 四
- 第八十八卷 文苑 一 五
- 第八十九卷 文苑 一 六
- 第九十卷 文苑 一 七
- 第九十一卷 文苑 一 八
- 第九十二卷 文苑 一 九
- 第九十三卷 文苑 二 ○
- 第九十四卷 文苑 二 一
- 第九十五卷 文 苑 二 二
- 第九十六卷 文苑 二 三
- 第九十七卷 文苑 二 四
- 第九十八卷 文苑 二 五
- 第九十九卷 文苑 二 六
- 第一○○卷 艺 术 一
- 第一○一卷 艺术 二
- 第一○二卷 艺术 三
- 第一○三卷 艺术 四
- 第一○四卷 艺术 五
- 第一○五卷 艺术 六
- 第一○六卷 艺术 七
- 第一○七卷 隐逸
- 第一○八卷 流寓
- 第一○九卷 方 外
缪荃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割圆术
一种有关圆的计算方法。魏晋时杰出数学家刘徽所创。他发现“周三径一”(即圆周率π=3)的数据实际上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不是圆周与直径的比值,用这数据计算的结果是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不是圆的面积。认为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多时,其周长的极限即为圆周长,面积的极限即为圆面积。正确地计算出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3.14,又计算出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16。割圆术的创立,为计算圆周率和圆面积,建立了严密的方法,开创了圆周率研究的新纪元,并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中,是世界数学史上一项重大成就。
玉台书史
书法史传,一卷。清 代书学家厉鹗撰。厉鹗 (1692~1752),字太 鸿,号樊榭。浙江钱塘 (今属杭州)。康熙举 人。嗜书,工诗。此书专辑历代妇女中工书 者为一编,各具一传,并附书迹、题跋,各 注出处,征引有据。分宫闱、女仙、名媛、 姬侍、名妓、灵异、杂录七门。宫闱收49 人,女仙收7人,附尼1人,名媛收104人, 姬侍收12人,名妓收33人,灵异收2人, 杂录3人,共211人。前后无序跋,亦不分 卷,因此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 疑为未定 稿或某长编之一部分。有 《昭代丛书》 本、 《赐砚堂丛书》本、《述古丛钞》 本、《说库》 本、《藏修堂丛书》 本等。
封氏闻见记
笔记。唐封演撰。十卷。《新唐书·艺文志》杂传记类著录为5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在小说家类著录。《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为2卷。现通行本多作10卷。《雅雨堂丛书》、《说郛》、《石研斋四种》、《学津讨原》、《学海类编》、《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都收入本书。书约成于贞元年间(785—805)。前六卷记各种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七、八两卷记古迹和传说,末两卷记当时士大夫轶事,共百余条,四万余字。多为唐事,兼及前代。文亦洗炼,为唐人笔记上乘之作。所记较实,大抵详核,且时加考辨,订正疑误,颇有史料价值。清有雅雨堂本、学津本、《学海类编》、乾隆道光年间刻本等。
婴童类萃
儿科著作。明王大纶撰。三卷。大纶家世业医,对内、外、儿均有研究,尤以儿科见长。著有《痘痧心法》、《外科经验诸方》等书。王氏继承家学,广采诸家名论,参之己见,于天启二年(1622)撰成此书。全书十一万九千字。上卷主要论述禁风、脐风、胎毒、夜啼等病诊治。中、下卷对中风、中寒、中暑、伤风、咳嗽、喘、呕吐、霍乱、泄泻、失血、水肿、黄疸、五淋、脱肛等病进行论述,配诊法图五十二幅。论病理、法、方、药具备。内容丰富,论述详明,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三水小牍
传奇小说集。唐皇甫枚撰。原三卷,今本二卷。枚字遵美,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于懿宗、僖宗两朝任官,咸通末任汝州鲁山令。僖宗出奔梁州,赴调行在,后梁开平四年(910)旅居汾、晋撰此书。三水为安定属邑,故以名书。《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首载其书三卷,《宋史·艺文志》同。明人杨仪有二卷本,秦汴据以刻印,即为《天一阁书目》之二卷本, 清卢文弨刻入《抱经堂丛书》。由此可知原本在宋明之间,已佚失一卷。近人缪荃孙从《太平广记》、 《续谈助》、 《说郛》、《古今说海》中,搜辑逸文十二则,成补遗一卷,连同原二卷本中三十五则,一并刊入《云自在龛丛书》。本书记载晚唐咸通后的异闻轶事,一部分内容描写神仙怪异之事;另一部分内容则为作者的经历、见闻。内容有志怪,有琐记,但写得较成功的是一些结构完整描写细腻的传奇作品,《飞烟传》与《王知古》二篇最为著名。
理学字义通释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刘师培(1884—1919)的经学与训诂学力作,以小学(传统文字学)考据为根基,贯通宋明理学与清代朴学,旨在通过“理”与“学”的字义溯源,重构传统义理的思想体系。在《理学字义通释》中,他遵照先列字义、再排比旧说的规矩,以语义训释追本溯源,先后考察了理、性、情、志、意、欲、仁、惠、恕、命、心、思、德、义、恭、敬、才、道、静等 19 种理学概念范畴。通过析字解字的方式来阐发义理,从学术思想层面反思中国的学术根柢,试图寻得中西学问的会通突破。 然而,该书虽名为 “通释”,但对于理学范畴体系的覆盖性相对较弱。不过,它依然是研究刘师培学术思想以及中国近代理学、文字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近代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