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公牍钞存

作者:王元稚
甲戌公牍钞存

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文煜、福建巡抚王凯泰奏 为琉球国夷人遭风到闽,循例译讯抚恤,夷伴有被台湾生番杀害,现饬认真查办,恭折驰奏,仰祈圣鉴事。窃据署福防同知张梦元详报,同治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准台湾县护送琉球国两起难夷松大着、岛袋等五十七名到省,当即安插馆驿,妥为抚恤;一面饬传该国留闽通事谢维垣译讯。据难民松大着供:伊是头目官,马依德是夷官,连同跟丁、舵水,一共四十六人,俱系琉球国八重三岛人,坐驾小船一只,装载方物,往中山府交纳;事竣,于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九日由中山开行,是夜陡遇飓风,漂出大洋,折断船桅,船只任风漂流,十一月十二日漂至台湾洋面,幸遇船救护,伊等四十四人登岸,原船冲礁击碎。

章节列表

升序↑

王元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西班牙披肩之谜

西班牙披肩之谜

埃勒里与探长父亲的挚友马克林法官同行,前往西班牙岬角附近的海滨小屋避暑,一抵达便发现手脚被绑、受伤昏厥的女子——她是西班牙岬角主人的千金女儿萝萨·高德弗雷。这是一桩绑架事件吗? 消息传回高德弗雷家之后,萝萨的男友柯特连忙赶抵小屋,却带来另一桩噩耗:家中宴请的客人约翰·马尔科陈尸在别墅滨海的阳台。死者全身赤裸坐在椅子上,浓密黑卷发上戴的黑色软呢帽稍稍右斜,只留一件歌剧式的披肩挂肩膀。尸体为何被安置在此?为何一丝不挂?埃勒里坚信消失的衣物与凶手的身份有决定性关联,在审讯推理的过程中发现来访宾客间似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每个人的说辞真假难辨,这下又来到埃勒里发挥精湛逻辑推理的时刻了……

金石例

金石例

元代文章理论著作。10卷。潘昂霄著。《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本书卷1—5记述志铭的源流,对于品级、茔墓、德政、神道、家庙、赐碑等有关制度,一一详考。卷6—8以唐代散文家韩愈所撰碑志为例,对于家世、宗族、职名、妻子、死葬日月等内容,都条列其文,标为程式。卷9专门评述金石文体。卷10为史院凡例。在本书中,潘昂霄强调文章“各有其体,不知其体,则喻人无容仪,虽有实行,识者几人哉”。对于具体写作技巧,他是十分重视的,起头、结尾、层次、波折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认为这些地方“要须自得于古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昂霄是书,以《金石例》为名,所述宜止于碑志,而泛及杂文之格与起居注之式,似乎不伦。”“其书叙述古制颇为典核,虽所载‘括例’但举韩愈之文,未免举一而废百,然明以来,金石之文往往不考古法,漫无矩度,得是书以为依据,亦可谓尚有典型。”本书是由潘昂霄之子潘诩刊刻于元至正五年(1345),元代曾刻过3版。本书自问世以来影响较大,曾编入《式训堂丛书》等多种丛书,并与明人王行的《墓铭举例》4卷、明末清初人黄宗羲的《金石要例》1卷,合刊为《金石三例》。近人缪荃孙还专为本书撰有札记1卷,与本书合刊于《随庵徐氏丛书》之中。

上清道类事相

上清道类事相

上清道类事相,道教书。唐王悬河编撰。四卷。为道教类书。辑录道典中有关道士、神仙所居宫观石室之文。分为六品,即仙观品,楼阁品,仙房品,宝台品,琼室品(即石室),宅宇灵庙品。书中征引道教典籍百数十种,可供考校唐以前道籍之用。收入《道藏》第765册。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

道家气功著作。又名《太无先生气经》,作者及撰年不详,二卷。书首有《序》一篇,无具名,但言唐代宗大历 (766~779年) 年间遇罗浮山一位姓王的养生家自北岳恒山归来,以吐纳理身之要道相授。其法以为二景、五牙、六戊诸服气法皆为外气,非所宜服,而胎息内气则身中自有,不假外求,此书即秉承其师罗浮王公旨要撰录而成。上卷包括服气、进取、陶气、调气、咽气、行气、练气、委气、闭气、布气、六气、调液、饮食、调护、休粮、慎真等十六种功诀,论述服气的理论、功法、功效以及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下卷包括修存诀与慎气法,谓人能常含元气,挹漱流霞,充灌关府,津润骨节,即可回凋朽之颓龄,复婴童之怡颜。载《道藏》第五百六十九册。

台案汇录甲集

台案汇录甲集

本书为清代台湾关係档案汇录第一集,称为“台案汇录甲集”;以后陆续编印“乙集”、“丙集”以至“癸集”。每集加撰“弁言”,说明资料来源及内容。本书分三卷:卷一为关于台湾屯政之档案,共十件。自乾隆五十三年至道光十八年间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县及淡水厅如何设立番屯及清釐整顿,由此可见其概。卷二为关于办理所谓“匪乱”之档案,共二十五件。大部分为有关道光十二年张丙之变,一部分为有关道光二十二年郭洸侯事件(另有此类档案分见第一九一种“台案汇录已集”、第二○○种“庚集”及第二○五种“辛集”)。卷三收档案二十件,涉及十六件事务,为杂项档案之汇辑。此书资料来源,主为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题为“台案纪事本末”之抄本,次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刊印“明清史料”戊编。书末并收“纪庄大田之乱”一文,作为“附录”。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梵名Suh=r!l -lekha ,西藏名Bs/es-pah!i spr=in%-yig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此系龙树训诫南印度国王之书函。乃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之偈颂,共一二六颂半。其中初三颂说明撰述之意,次四十一颂半说?明六波罗蜜、八支圣戒、少欲等,次十三颂论述五盖、五最胜法、三结、三学等,次五十颂叙述无常、地狱等六趣之苦,次十三颂说明七菩提分、十二缘起、八圣道、四圣谛等,最后六颂举出观自在菩萨及阿弥陀佛之名;综观全文,旨在劝说修道。受此书?函之王,义净译为亲友乘土国王,刘宋求那跋摩译作禅陀迦王,刘宋僧伽跋摩译作明胜功德王,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译号为娑多婆汉那,名为市寅得迦。西藏译为德西欧得王(藏Bde-spy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