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台必告录
作者:丁曰健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录》及自著《平台药言》等篇及在台所上摺奏合为一集曰《治台必告录》,凡八卷。卷一为蓝鼎元《鹿洲文集》三十二篇及魏源《圣武纪略》三篇;卷二有谢金銮《蛤仔难纪略》一篇,邓传安《蠡测汇钞》四篇,周凯《内自讼斋文集》一篇,姚莹《东溟文集》十二篇,《东槎纪略》三篇;卷三有达洪阿等《防夷奏疏》一篇,刘韵珂《奏开番地疏》等二篇,熊一本《条复筹办番社议》等二篇,仝卜年《上刘玉坡制军论台湾时事书》一篇,史密《筹办番社议》等二篇;卷四有徐宗干《斯未信斋存稿》三十四篇;卷五有徐宗干《斯未信斋文集》三十五篇;后三卷均属作者自撰,有《平台药言》及书札、奏疏五十一篇,均为有关戴潮春案之史料。全书计收文184篇,均为与台湾有关之文章。1867年(同治六年)刻印出版,藏于台湾大学图书馆。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17种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 弁言
- 自序
- 卷一·鹿洲文集蓝鼎元·平台纪略总论
- ·上满制府论台湾寇变书
- ·与制府论进兵中路书
- ·与施提军论止杀书
- ·檄台湾民人
- ·檄南路营进兵阿猴林
- ·檄擒旧社红毛寮余孽
- ·檄施恩陈祥谕抚杜君英
- ·檄南路营剿捕石壁寮
- ·檄诸将弁大搜罗汉门诸山
- ·檄查大湖崇爻山后余孽
- ·檄诸将弁搜捕竹仔脚逸贼
- ·檄下加冬李守戎
- ·檄淡水谢守戎
- ·与台湾道府论杀贼书
-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
- ·论征台壮丁停饷归农书
- ·请班师书
- ·请宽杨姓株运书
- ·复吕抚军论生番书
- ·请行保甲责成乡长书
- ·请权行团练书
- ·论台中时事书
- ·论擒获奸匪便宜书
- ·谕闽粤民人
- ·纪台湾山后崇爻八社
- ·粤中风闻台湾事论
- ·论海洋弭捕盗贼书
- ·与荆璞家兄论镇守南澳事宜书
- ·与吴观察论治台湾事宜书
- ·上郝制府论台湾事宜书
- ·谢郝制府兼论台湾番变书
- ·圣武纪略魏源·
- ·康熙戡定台湾记
- ·康熙重定台湾记
- ·乾隆三定台湾记
- 卷二·蛤仔难纪略谢金銮·论证
- ·蠡测汇钞邓传安·台湾番社纪略
- ·水沙连纪程
- ·祷海神息浪通舟文
- ·牒台湾府城隍文
- ·内自讼斋文集周凯·记台湾张丙之乱
- ·东溟文集姚莹·与倪兵备论捕盗书
- ·上孔兵备书
- ·上孔兵备论办贼事宜书
- ·再上孔兵备书
- ·与杜少京书
- ·覆赵尚书言台湾兵事书
- ·台湾兵事第二书
- ·答李信斋论台湾治事书
- ·台湾班兵议(上)
- ·班兵议(下)
- ·筹议商运台榖
- ·筹建鹿耳门炮台
- ·东槎纪略姚莹(原署“阙名”)·埔里社纪略
- ·沿边各隘
- ·施八坑
- 卷三·防夷奏疏达洪阿姚莹
- ·奏开番地疏刘韵珂
- ·奏勘番地疏
- ·条覆筹办番社议熊一本
- ·拟剿夷疏
- ·上刘玉坡制军论台湾时事书仝卜年
- ·筹办番地议史密
- ·呈凤邑主曹怀朴核改议撤捐给精兵银两禀请臬道宪周芸皋大人稿
- 卷四·会奏嘉义匪徒滋事一案附摺
- ·会奏审办盗匪附摺
- ·会奏剿办洋匪附摺
- ·会奏绅民捐资助赈附摺
- ·会奏湖溯地方偶遇风灾附摺
- ·议水沙连六番地请设屯丁书
- ·请筹议备贮书
- ·筹议目前酌济各条
- ·请变通船政书
- ·请变通船政书(二)
- ·开港议
- ·移船厂议
- ·报厂港竣工书
- ·覆院司筹办船工书
- ·戍兵议
- ·移镇改建兵房议
- ·水师口粮议
- ·会镇请筹款防洋议
- ·领饷议
- ·请恤沉溺官兵书
- ·防夷书
- ·上两院清理人犯书
- ·解犯议
- ·免解审人犯议
- ·抢窃案内杖徒人犯请先行锁礅议
- ·援赦人犯请免解审议
- ·解犯兼配哨船议
- ·渔船并配公文议
- ·会镇请设太平船装载兵骸并运送马匹议
- ·澎湖官制议
- ·澎湖请改募兵议
- ·上刘玉坡制军论缉匪书
- ·上徐松龛中丞治洋匪议
- ·上刘玉坡制军论治书
- 卷五·议委员留署办事
- ·学政议
- ·上彭咏莪学使书
- ·覆玉坡制军文武和衷治事书
- ·上粤督徐仲绅制军书
- ·复林少穆制军书
- ·上廖仪卿座师书
- ·寄浙抚梁楚香中丞书
- ·答王素园同年书
- ·祭溺海文
- ·戊申晦日祭告城隍文
- ·与台阳属吏书
- ·谕书院生童
- ·谕书吏
- ·试院谕诸生(六条)
- ·庚戌岁试手谕
- ·谕郊行商贾
- ·谕各属总理乡约
- ·谕兵丁
- ·谕各社家长
- ·戒锢婢文
- ·祭溺海兵民文
- ·中元约
- ·重校“圣谕广训直解”恭纪
- ·劝捐乡会试公费约
- ·设义塾约
- ·设义渡约
- ·昭忠祠碑记
- ·考试示谕
- ·致僚属手札
- ·全台绅民公约
- 卷六·平台药言
- ·署理藩司恭谢天恩摺
- ·补授台湾道谢恩摺
- ·谕同诛首恶解散胁从札示
- ·由省对渡添调丁勇迅筹剿办摺
- ·彰境开仗连日大捷并南路各营获胜摺
- ·出力员弁拟行奏奖恭候命下片
- ·剿破葭投老巢扑灭巨股彰化大肚溪以北一律肃清摺
- ·会师克复彰化暨猫雾地方并各要隘摺
- ·克复彰城斗六并攻克山路抗庄拟即移师赴嘉搜捕到郡接印摺
- ·会奏生擒伪东王戴万生等剿灭巨股会匪彰属西南大路肃清摺
- ·会擒首逆沿途搜捕凯旋赴郡到任摺
- ·到郡举行岁科两试片
- ·奏请颁铸台湾道关防片
- ·加按察衔谢恩摺
- ·彰属余匪复行勾结思逞摺
- ·会攻小埔心生擒伪西王陈哑狗弄张三显等惩办摺
- ·酌带精勇督饬剿捕查办善后事宜摺
- 卷七·赏加二品顶戴恭谢天恩摺
- ·会奏台属早稻收成摺
- ·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全股踞逆摺
- ·乘胜严督各军分路搜拿并查办善后事宜暨凯旋妥筹防海情形摺
- ·潜回股首严办勾结抢匪滋事片
- ·剿灭嘉义二重沟逆巢并会同筹办防海事宜摺
- ·统军到彰督剿余匪摺
- ·赏加布政使衔谢恩摺
- ·会奏妥筹善后摺
- ·乡试各生赴省有遭风淹没请恤片
- ·文武员弁兵勇阵亡死伤请恤片
- ·告病吁请开缺片
- 卷八·请恤清单
- ·咨部请奖清单
- ·禀制军左宫保季高
- ·又
- ·禀抚军徐中丞树人
- ·又
- ·又
- ·禀制军左宫保季高
- ·又
- ·禀抚军徐中丞树人
- ·又
- ·致省局司道书
- ·复台府陈芍亭台防厅叶峭岩书
- ·复鹿港厅兴宜泉书
- ·上督抚宪将军禀并致司道书
- ·覆台镇曾辑五书
- ·覆台防厅叶峭岩书
- ·禀督宪左宫保季高
- ·和大中丞树人七十寿诗
- ·修造台澎提学道署初记
- ·修造台澎提学道署再记
- 后序
丁曰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拙斋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林之奇撰。林之奇自号“拙斋”,因以名集。本集卷1至卷2为记闻,即《宋史》本传所谓《道山记闻》;卷3为诗;卷4至卷20为各体文章:表、奏议、札、书、启、史论、策问、记、序、箴、铭、行状、祭文及杂著。卷末附拾遗1卷(为宋、明刻本所无)。最后附有姚同为林之奇所作行实、吕祖谦写的祭文、李㯗所作的哀辞。后2种为《四库全书》本所刊落不载。林之奇是经学家,长于《尚书》。他的文章一般较明白畅达,不事钩棘,也没有沾染“语录”的粗鄙之气。《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诗尤具有高韵,如《江月图》、《早春偶题》诸篇,置之苏、黄集中,不甚可辨也。”本集有宋刻本(残存2卷)、明刻本传世,《四库全书》即据影抄宋刻本编入。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海上大成懒翁集成先天
越南黎有卓著,谢雄峰 校注,《海上大成懒翁集成先天》系越南钞本医书,专论先天水火,即肾中之水火。撰者遵从“命门为一身之主”的基本理论,推崇八味丸、六味丸,立论独树一帜,特色鲜明。书中多引中国历代医学文献,又根据撰者自己的临证经验,正其讹误,逐条辨解,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运用价值。越南医圣黎有卓的医论集《海上大成懒翁集成先天》对中国明代医学的"肾命学说"进行了继承和发挥。黎有卓对著名医家赵献可医易理论的完善和诠释,使"肾命学说"在越南得以传播和接受。他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论证了"命门"的地位;二是严格辨别了相火和龙雷火的差异。这为研究医易思想提供了新文献和新视野,同时也符合东亚古典文献研究模式所提出的文献"缺位"现象,为东亚古典文献的传播研究理论构建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黎有晫又作黎有卓,乃是18世纪越南后黎朝的名医,其著作《海上医宗心领》因内容丰富,对越南医学造成很大的影响。
梅花岭遗事
黎士宏氏记史忠烈公可法殉扬州事,又《江南野录》、《南都纪略》等书,俱言史公遗骸葬梅花岭。己酉秋,予游广陵,曾寻其阡址,无所得。同游方君,方君从兄芷{移},俱赅博多闻,因为予述梅花岭掌故。史公身后,尚有伤心事,情节曲折哀艳。新朝监谤令严,时人类深讳不敢道。
金刚新眼疏经偈合释
亦称《金刚经新眼疏经偈合释》。佛典注疏。清乾隆三十年(1765)通理述。二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经、北魏菩提留支译偈的《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采用菩提留支译本,“但不同诸家,随意取捨,前后参差。务使经偈相对,势如合璧,意旨互通”。书前附《金刚般若经偈会本》及作者自撰的《大意》、《悬示》二文。《大意》开为四分:略明降住生信分、推广降住开解分、究竟降住起修分、决定降住成证分。《悬示》开为六门:翻译前后、宣说时处、教乘摄属、因缘所为、受持感通、释题解文。本书撰成后即刻印流通。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圆觉经心镜
圆觉经心镜六卷,宋智聪述并后记,李谦跋,日本自悦守怿跋。佛典注疏。宋宝庆三年(1227)智聪撰。六卷。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即《圆觉经》)的注释书,广采宗密等诸家疏注而成。将经文分作十二章,依经文顺次逐一解释和发挥。据书后跋称,此书在成书的次年即有刊本行世。今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