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作者:吴晗
读史札记

本书是吴晗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于国内各大历史学术杂志上的历史研究随笔,共十一篇,属于考据型历史作品,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1956年曾由三联书店出版。本书大部分篇章研究明史:(一)《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考证《金瓶梅》一书的时代,及其与《清明上河图》之关系;(二)《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是以《李朝实录》中的记载为中心,探讨建州史前期著名领袖李满住的家世、住地及建州左卫的西徙,明与朝鲜两属下的李满住及其灭亡的经过;(三)《明代的军兵》记明代的军与兵、卫所制度、京军、卫军的废弛、募兵、军饷与国家财政等军事上的问题;(四)《明教与大明帝国》论证明教与明朝之间的关联等。

猜你喜欢的书

猜疑

猜疑

西默农对猜疑的描述各不相同,但造成了同样的效果:不安。能让读者心绪纷乱的小说家是了不起的!西默农不是要打动我们,而是要让我们“不得安宁”。 麦格雷的故事总是以猜疑开场,《弗拉芒人家》也不例外。在法比边境的一座小城,一位年轻女孩失踪,所有人都在控诉一户比利时人。所有叙述都围绕猜疑展开,没人能做到如此迷惑读者的同时又将读者牢牢吸引。 在《贝尔之死》里,男主人公被怀疑杀死了寄宿家中的妻子朋友的女儿。所有人都怀疑他,以至于一天晚上,这个嫌疑人终于真的犯下一桩罪行。猜疑毁了他。 无情的猜疑机制及其逻辑,使得弱者和离群者毫无招架之力,这在《帽匠的幽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裁缝发现城里一个要人就是系列谋杀案的凶手。但他什么也不能说,因为他是外国移民,他要是说出来,所有怀疑的矛头都将指向自己。怀疑气氛笼罩全篇,令读者压抑到窒息,最后流泪。

学易居笔录

学易居笔录

一卷。元俞镇(生卒年不详)撰。此书为作者阅读经史百家之书,随笔记录之文。全书分条记录,共四十九条。主要杂取经史成语及古人格言。重视儒家学说,颇斥佛学和道学之妄。虽然词意庸腐粗俗,带有乡塾学究习气,仍有可取之处。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清末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总结清代学术源流的著作。全书不列章节,分为33部分。主要记述清代前半期之 “考证学” 与后半后期 “今文学” 。前半期又分为启蒙期与全盛期; 后半期又分为蜕分期与衰落期。认为启蒙期运动之代表人物为顾炎武、胡渭、阎若璩。他们力矫王守仁学派空虚之弊,教学者摆脱宋明理学之羁绊,直接反求之于古经。有1921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作者以进化发展的观点,以思潮与人物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概述了从明末到20世纪初200多年间学术思想的发展。书中把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明末清初为启蒙期,代表人物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颜元、阎若璩、胡渭等,学术特色在于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无用,倡导贵创、博证、致用的新学风。

唐六典

唐六典

又名《大唐六典》,中国古代官修职官政典。原题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传抄本早已湮没无闻,宋有元丰、绍兴两种刻本,明有正德、嘉靖两种刻本,至清嘉庆扫叶山房本,光绪广雅书局本,脱误已经很多。现北京图书馆尚藏有南宋绍兴本残本15卷。日本学者拍照以与明正德传本合校,在1973年刊印新本《大唐六典》,乃是当前最佳版本。此书开元十年(722)开始编纂,玄宗曾手写六条,要求臣下按《周官》分理、教、礼、政、刑、事六部,以类相从编撰,故名《六典》。宰相张说、肖嵩、张九龄、李林甫四人先后负责总管修撰事宜,具体执笔有徐坚、陆坚等12人。开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由李林甫进奏皇帝。该书共30卷,体例由韦述制定:“以令式入六司,沿革并入注”(《集贤记注》),按照唐国家机关体系,排比现行令式,以三师、三公、六省、五监、十二卫、诸王府、州郡官为篇目,叙述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秩、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并收入了若干唐代诏令,内容相当丰富。该书在唐代虽“无明诏颁行”,但代宗、德宗时已流行于世。唐人讨论典章,也常加引用,并对后来宋代元丰官制改革有过很大影响。学术界认为本书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

秋疟指南

秋疟指南

疟痢专著。2卷。林天佑(德臣)著。刊于1910年。作者依《灵枢》、《素问》为经,张仲景书为纬,兼研先祖医案,结合己验而成此书。上卷言治疟之寒热,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一症一方,条分缕析;下卷论治疟之单热,自制救阴逐暑饮等方。末附经验鼠疫证治,医家小说等。此书于1923年收入《三三医书》中。

圆觉经佚文

圆觉经佚文

日本松本文三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