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民国创立

作者:黎东方
细说民国创立

本书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孙中山创办兴中会至1912年民国成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七次起义、“苏报案”、保路风潮、武昌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中华帝国史

中华帝国史

我们了解中华历史吗?从上古部落到大清王朝,中国真的是天朝上国吗?中国曾处于世界历史中何等的地位?不了解世界历史上的中国,不可能真正自省于当下,不了解过去兴衰的历程,不可能深刻理解如今复兴崛起的意义。格鲁塞的这本《中华帝国史》,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语言为载体,收录了从三皇五帝起,历代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优秀人物的事迹,全方位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大气而又有细节。文字浅显易懂,内容尊重史实,公正评述人物,让读者从中得到史学和文学双方面的陶冶。

溪堂集

溪堂集

宋代诗文别集。谢逸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集20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谢逸集》20卷、《溪堂诗》5卷,据《四库全书总目》说尚有补遗2卷、诗余1卷。在江西诗派有集的24人中,谢逸可以说是著作繁富的作家。除黄庭坚、陈师道、晁冲之等人之外,在清初只有韩驹《陵阳集》、谢薖《竹友集》尚有写本传世,而谢逸集则久佚不传。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数百篇,与旧集相较,诗词约存有十之七八,文也约存有十之四五,已可见其概貌,经订正讹舛,分编为10卷。前5卷为赋及各体诗,卷6为词,后4卷为序、记、论、辨、书、墓志铭、墓表、行状、祭文、杂著等各体文章。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称其诗亦如吕本中,“多浑厚平夷,时出雄伟,不见斧凿痕”。《四库全书总目》则说:“其诗虽稍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上方黄、陈则不足,下比江湖诗派则沨沨乎雅音矣。”本集除有《四库全书》本,并曾辑入《豫章丛书》。《豫章丛书》本且附有校勘补遗1卷(魏元旷撰)。

琵琶行

琵琶行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元和十一年,时作者被贬为江州(州治今江西九江)司马。作者通过对琵琶女沦落身世的描绘,抒发自己遭贬谪后的悲愤之情。并把自己和琵琶女相比,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她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遭遇,是封建社会制度下底层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故事情节完整,抒情意味浓厚,诗人善于寓抒情于叙事之中。又善于把对现实的感受和炽烈的情怀,倾注于景物、环境的描写中,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中有关音乐的描写比喻新颖精妙,声情并茂,极为后人推崇。诗见《白氏长庆集》卷12。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锁魔镜》。无名氏撰。末本。剧演玉帝以赵昱为嘉州太守,因斩蛟有功于民,敕封灌口二郎神。义弟哪吒为降魔大元帅,镇摄玉结连环寨。二郎过寨,哪吒留之痛饮。酒酣比射,二郎一箭误中天狱锁魔镜。镜破,被锁之九首牛魔罗王和金睛百眼鬼逃往黑风山。天将追之不及。驱邪院主奉玉帝之命遣天神往二郎处,责令二郎与哪吒擒拿妖魔,将功折罪。经过激战,二魔被擒。探子向驱邪院主报告擒魔战况。此剧传本有二:一为明刻本,上述内容提要即据此本;一为明抄本,正名较刻本少一“醉”字。一至三折,两本相同,惟刻本宾白简洁,曲词衬字较少;抄本宾白拖沓,衬字较多,上场人物亦繁。第四折两本互异。抄本第四折为二郎神和哪吒向驱邪院主报告擒魔经过。盖抄本为元明间舞台实演底本。《孤本元明杂剧》依明刻本校印,复取明抄本第四折为第五折增入之,实非原剧面目。本剧正末第一、二、五折扮哪吒,第三折扮天神,第四折扮探子。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续古名家杂剧》本;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杜甫评传

杜甫评传

杜甫传记。陈贻焮撰。此书共为上、中、下3卷,百余万言,分别于1982年、198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书中以杜甫生平为线索,以唐代社会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对杜甫的家世、生活、创作、交游作了深入的研究。书首载南薰殿本杜甫像,宋刻本《杜工部集》书影。正文前有林庚序、傅璇琮序,作者自识,书末有葛晓音跋。《评传》的作者没有把杜甫简单化,既没有像封建社会某些士大夫那样把他看成每饭不忘君的诗圣,亦未将杜甫贬成一钱不值的地主老财,只是如实地根据杜甫本人的作品,把受多种社会条件约束的杜甫介绍给读者。诚如傅序所云:“书中往往在一些较为专门性的论述以后,就接着以亲切的笔调向读者介绍杜甫的生活,他的朋友,他的诗歌艺术手法的特点,犹如冬夜围炉听一老友在谈论他所感兴趣的事情。”此书精于考订,敢发新见。既注意有分析地吸取清代钱谦益、杨伦、浦起龙、仇兆鳌,以及现代闻一多、俞平伯、冯牧、萧涤非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又在深入搜罗、考察史料史实的基础上,对诗人的游踪、交往和杜诗的写作年代等作了不少考订工作。同时在介绍杜诗时,往往能阐发自得之见。如对《自京赴奉先咏怀》作者云:“浑成之作,须浑成之体,庶几得其大致;若详加剖析,反赡觉支离。”《评传》注释部分亦颇为详赡。例如,正文引《资治通鉴》说玄宗“自教法曲于梨”,注释则详引任二北《教坊记·弁言》有关论述以资印证。是书传中有评,夹叙夹议,下笔繁富,富于诗情,“盖脱胎于诗话而取意于章回”(林序语)。

知空蕴禅师语录

知空蕴禅师语录

2卷,卷首收序;卷上收上堂、小参、示众、茶话、行录;卷下收法语、机缘、赠偈、三关总颂、十无颂、像赞、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