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
作者:连阔如
记述清末民初京津等北方地区江湖社会诸行生意内幕的专著,连阔如著,署名云游客,作者在本书第一编“江湖之道”正文开篇之前,谦称:“著者自幼在外奔走,自谋衣食,对于江湖中的事儿有个一知半解,所以著述这部《江湖丛谈》。”“风”、“马”、“雁”、“雀”四大门,“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小门。内容包括:卖“梳篦”的、卖“刀剪”的、卖“香面”的、卖“膏药”的、卖“刀伤药”的、卖“眼药”的、卖“虫子药”的、卖“牙疼药”的、“挑汉册子”的、卖“戏法”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跑马戏”的、“修脚”的、算“周易卦”的、算“奇门卦”的、算“鸟儿卦”的、“相面”的、“哑相”的、“灯下术”的、说“相声”的、唱“大鼓书”的、唱“竹板书”的,说“评书”的、卖“胰子”的、卖“避瘟散”的、“拉洋片”的等等,各色行当不下数百种。此外,记述两门,一为“骗术门”,一为“穷家门”。并介绍江湖黑幕、江湖人规律、艺术变迁、艺人小传、艺人传流支派、艺人道义、各省艺人团体的组织、艺人的沿革。本书以北方江湖行当的状况为专题,集纳了行行色色江湖行当的丰富资料,又作了方方面面有理有据地叙述,凡此种种,此书称得上
章节列表
升序↑连阔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学校与社会
美国杜威著。该书是根据他对芝加哥实验学校学生家长和赞助人的几篇演讲汇集而成,1899年出版,被认为是他的教育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一本书。在书中,作者从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这种变化出发,要求教育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谋求在儿童观、教材观和教学方法上的彻底改造。作者认为脱离实际的、狭隘的旧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把各种主动作业、自然研究、科学常识、艺术、历史等引进学校,使学校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引导和训练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作者反对旧教育的消极的“儿童观”,认为它使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课程和教师身上,主张进行“哥白尼式的革命”,把学校的重心转移到儿童生活上来。杜威尖锐地抨击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称之为“静听”的教学,很少给儿童活动的余地。主张教学应以儿童的本能活动为中心,围绕儿童的活动来组织教学。杜威的教育思想反映了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教育上相应的革新,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朝野类要
五卷,南宋赵升撰。据此书自序称,自幼入京都观朝仪、刑政、名理诸事,吏牍之文,及闻缙绅间互相称谓等沿习之语,皆蒙然无所知识,遂搜求诸书,但不是记载简略,就是失于记载,只好求教于诸师友及老先生,日积月累,遂记录下来,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整理成书。所记多为宋代朝野故事,以类相从。共分班朝、典礼、故事、称谓、举业、医卜、入仕、差除、升转、爵禄、职任、法令、文学、政事、杂制、帅幕、降免、退闲、忧难、馀纪二十类。《四库全书总目》只记载十四类,缺少差除、升转、爵禄、文书、杂制、退闲六类。各类之下分别记录,共三百二十九事。每事又各标小目,而一一详诠其说。全书于宋代案牍文辞及官场习语逐一解释。但对宫禁内职不作记录。对后人研究宋代朝野礼仪、典章制度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
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
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属于金箓斋科仪的典籍。收于《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与《金箓大斋仪宿启仪》、《金箓大斋仪启盟仪》三仪同卷,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宋代,疑即北宋杨杰、张商英等人改编删定金箓斋科仪之一。此仪用于设金箓大斋之先,分任行斋诸职官,并说上品十戒及违犯斋科威仪之处罚条例。内容为阐述金箓大斋之前的「补职说戒」仪式。按该书所述,补职说戒仪分「侍职立师宝前启白」、「高功说戒」和「众官平座宣禁戒科仪」三项:「侍职立师宝前启白」部分主要说明所补高功、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执事的职责和职守。其中高功、都讲和监斋合称「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在道教醮坛执事中,高功居于首位,一般均由德高望重的高道担任,能使天人归向、鬼神俱服。监斋法师之位仅次于高功法师,其职守是总握 *** ,监督斋醮仪式按科进行,以使从事仪式的道士严遵职守。都讲法师需通晓科仪的程式和唱赞,辅助高功,成为全班道士之首;同时,能演教弘道,沟通人神。侍经的职责是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并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表仪的准备工作。侍香的职责是清洁香炉和香案,并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致中断。侍灯的职责是整理和清洁点灯用的器具,并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侍经、侍香、侍灯由参加仪式的道士担当。「高功说戒」部分主要阐说众官长跪静听高功讲说十戒。「众官平座宣禁戒科仪」部分主要阐说违犯斋科威仪的处罚条例。该书所述「十戒」全部引自《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众官职守及违禁受罚仪则多依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而来。
纸醉金迷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广州国光书局1949年4月初版。原载1946年上海《新闻报》。这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作品以抗战胜利前夕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幅物价飞涨,聚赌成风,官吏大发“国难财”,商人大做“黄金梦”,小市民“纸醉金迷”,昏天黑地的社会丑图。小说主人公魏端本是个正直善良的小公务员,其妻田佩芝则是个爱慕虚荣的小市民。魏的上司为了发财,不惜挪用公款去抢购黄金储蓄券,事发后却嫁祸于他,使魏端本蒙受50天的牢狱之苦。而信奉“自己寻求自己的快乐”的田佩芝,为了“要戴金,要穿纱”,居然忍心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堕入与投机商人范宝华等人同居行骗的泥坑,整日游山玩水,嗜赌成性,又“屡战屡败”,最后竟沦为“出卖灵魂”的“拜金主义”者。小说反映了张恨水思想上的另一面,从中可见他的民族良心和正义感。作者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指出,《纸醉金迷》是“以重庆为背景的,在别人看来,不知作何感想,至少我自己是作了一个深刻的纪念。”这篇小说的初版本,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收藏。
南亭词话
清李宝嘉撰。一卷。宝嘉有《官场现形记》已著录。此编收词话四十七则,约一万五千字。大多为清末词坛趣闻逸事: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崇洋习气,如泛填日本名词等;有的讥讽奸商贩米出洋;有的嘲弄校长渔色。所记皆一时谈资,词坛花絮。其间也偶记清初词人,如云朱竹垞咏美人词、吴梅村所填《金缕曲》(万事催华发)为绝命词。而所载“甲午中东之役,朝鲜武臣某,兵败自刎,从容赋绝命词”云云,对研究域外词颇有助益。是书《词话丛编》新版据《南亭四话》本收录。
问学谏往录
本书是现代政治学家萧公权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做了详尽的回顾和总结,涵盖家庭婚姻、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学者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全书内容,无论是抒发人生感悟,还是阐述民主宪政,都言之凿凿,情致绵绵,充分体现了一代学人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