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

作者:冯至
杜甫传

杜甫传记。今人冯至著。最初在杂志上连载,于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多次重印,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广泛流传。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朴实和严谨。作者力求每句话都有根据,不违背历史。不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特色之二,是作者站在审视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高度,以热情而深刻的笔触来叙述杜甫的一生以及杜诗的成就和影响。作者还用较多的篇幅介绍杜甫的“三吏”、“三别”,认为它是杜甫诗艺术的一个伟大成就,是一座高峰。特色之三,是它也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杜甫的思想局限,周采泉《杜集书录》指出:“用阶级观点对诗人作适当之分析批判,当以此为权威著作。”此书1980年再版,对原书只作了些文字修改,在书前附加重版说明,书后增加两个附录。附录一,是作者1962年所写三篇论杜文字。即:《人间要好诗》、《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1962年4月17日在杜甫诞生12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论杜诗和它的遭遇》,其中一、三两篇专论杜诗,弥补了《杜甫传》由于受体裁限制对杜诗难于展开讨论的不足;附录二,是作者1962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的以杜甫晚年与苏涣的交往为题材的小说《白发生黑丝》。

猜你喜欢的书

绘宗十二忌

绘宗十二忌

中国画论著。又称《画家十二忌》。元代饶自然撰。一卷。成书于至正庚辰(1350)年。主要版本有明崇祯八年罗周旦《古今画鉴》刻本、《绘事微言》本、《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及人民美术出版社邓以蛰、马采标点注释本。饶自然,字太虚,号玉笥山人,江西临川人。以诗画名于时,画得马远笔意,精于画理。本篇原为所著《山水家法》的附录。主要从布置、形象、比例、用墨、设色等方面论述山水画练习中的偏失,一一皆为形像而言,共列“十二忌”,依序为:一曰布置迫塞,二曰远近不分,三曰山无气脉,四曰水无源流,五曰境无险夷,六曰路无出入,七曰石上一面,八曰树少四枝,九曰人物伛偻,十曰楼阁错杂,十一曰滃淡失宜,十二曰点染无法。言简意赅,系统地对山水画表现中的种种弊病进行了归纳分析,反映了作者在山水画创作实践中的经验体会。

渔樵闲话录

渔樵闲话录

又名《渔樵闲话》。笔记小说。旧题宋苏轼著。上下二篇。此书借渔樵之间对话,谈诸如祸福成败一类人生道理,“其间往往辄语及朝政故事”(上篇),并常以唐人小说(如唐明皇故事、裴铏《传奇》)为议论之喻。明赵开美称其“句句名喻,非理则不入,非喻则不启”(书前识语),然《四库全书总目》云:“晁公武《读书志》(卷三下)中有此书,作《渔樵闲话》,无‘录’字,公武又云:‘设为问答及史传杂史,不知何人所为’,亦不言出自轼手,书中多引唐人小说,议论皆极浅鄙,疑宋时流俗相传有是书,而明人重刻者复假轼以行耳。”有《宝颜堂秘笈》、《龙威秘书》等本。

脉诀刊误

脉诀刊误

又名 《脉诀刊误集解》。诊法著作。元戴起宗撰。二卷。起宗字同父,金陵(南京) 人。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儒学教授。重视医学,潜心研究《内经》,撰有 《五运六气撰要》。此书上卷论寸关尺、三部九候,“七表八里九道”脉象主病。下卷载内、妇、儿科诸病脉证与治疗。戴氏认为高阳生所撰 《脉诀》 内容虽较通俗,便于记诵,流传甚广,但语意不明,立义偏异,故以 《内经》和《难经》为理论根据,并参照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历代名医有关论述对《脉诀》 予以考订、辨妄,以正本源。明代医家徐春甫说: 戴氏“刊 《脉诀》 之误,辟邪说,正本源,诚有功于医旨也”。《四库全书总目》 说:“是书乃考证旧文,句句为辨原书伪妄,殆抉摘无遗,于脉学殊为有裨。”明汪机又取诸家脉书补其缺,正其讹,撰 《矫世惑脉论》附录于后。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崇祯六年(1633)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经名: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录《金虎》、《神虎》二符改编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大洞真经》第二十二种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为六朝上清经。本经除“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之第一段外,其余与《洞真太上神虎玉经》同。述符箓形成与盟仪。

现代青年

现代青年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33年3月27日至1934年7月30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海摄影社1934年出版单行本。作品描写世代务农的周世良,为了让儿子周计春读书,变卖了家乡的田产,到省城安庆,以做豆腐谋生。邻居倪洪氏,见周家父子勤恳老实,尤其是计春孝敬父亲,读书用功,便将女儿菊芬认周世良为干爹,也要计春认她为干娘。不久,计春在省立模范中学初中毕业班考了第一名,洪氏将女儿许配计春。后来,模范中学因政治原因宣告解散,校长冯子云也回北平另谋出路。正当计春举棋不定时,他接到冯子云从北平寄来的快信,叫他到北平上学。周家父子到北平后,住进潜山会馆,巧遇了同乡孔小姐,她对周家父子热情关怀。周计春遂产生“能娶这样一个老婆,那不是很快活吗”的欲念,从此,便种下了烦恼的祸根。

西畴老人常言

西畴老人常言

也称《西畴常言》。一卷,宋何坦撰。此书分讲学、律己、应世、明道、莅官、原治、评古、用人、正弊九门,各门之下分条记事,间加评论。其书“大抵因旧说而衍之”(《四库全书总目》)。书中所论大抵精辟近理。如其《讲学篇》说性与天道子贡不得闻,而以后世学者窃袭陈言,自谓究理尽性为妄;《明道篇》谓儒者之待异端甚于拒寇敌,也都是有所感而发。至于其论心如槃水,措之正则表里莹然,微风过之,则湛浊动于下,方未动时,非有以去其滓污也,澄之而已。风之过,非有物入之也,挠动则浊起也,所见颇近于禅。又说孟子之辟杨、墨,深排峻拒,词费而力殆,收功甚少。其他如律己、应世、用人、正弊等篇,对于个人修养、治国安邦都有所论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西畴老人常言》)、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西畴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