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乃乾日记

作者:陈乃乾
陈乃乾日记

日记。陈乃乾撰。日记上起1922年,下至1966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内容丰富,可想而知。近人感时伤事,借笔墨抒胸臆,往往形诸日记,连篇累牍,不能自休;陈乃乾日记与此颇异,言简意赅,每日多不过数百字,而富有价值:如访书经历、掌故见闻、版本考订、编纂工作、人物交往……乃至一时物价,甚或偶闻验方,一一形诸笔墨,直截明快,便于学者读用。有重要史料价值。

陈乃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百味人生

百味人生

《百味人生》力图向读者展示大师们的思想精华,引领读者深刻理解人的本质、感悟人生真谛、关注生活现实、丰富自己的人生。主要涉及培根对人的本质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和论述的内容,包括九讲。从字里行间中,就可知道培根的成功是靠他的智慧,他把这些智慧写下来传给后人,这是他对人类文化的一种奉献、一项恩典。

国学略说

国学略说

《国学略说》是根据章太炎先生于1935年9月在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讲学记录整理而成的,是章太炎先生晚年总结其一生研治国学的治学心得的结晶,内容系统全面,分析力透纸背,行文古雅畅达,引证宏富详博,集章氏毕生国学功力于此书,不仅是国学入门的最佳导引之书,也是了解和研究章氏国学思想演进的极好的参考。 

太清调气经

太清调气经

道家气功著作。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道家吐纳类著录。书中内容多为唐宋间养生学著作大段征引,当系唐代或此稍前一些时的作品。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批评了世人及旧经所传的十四种服气说法,其中包括四时服气定数说,顿休粮服气说,多咽以饱为功说,日中前后生气死气说,吐少引多说,存服五方气色说,百咽令声彭彭说,月中前后分出手足说,二十一日休粮说,屈指记数说,含枣生津说,闭气饱满说,病即闭气功之说,固气勿泄说等,并于摘谬之后,一一申以己意。第二部分正面论述调气、服气的原理、方法以及练功宜忌,其间征引了较多的前人学说以彰明己意,同时又对旧经的一些不当说法作了批评。第三部分具体介绍练气法、委气法、闭气法、休粮法等四种服气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经中说,修真之人,分为三等;上等之士,本性幽闲,用志清雅,发言合道,行之无瑕; 中等之士,或身居荣禄,或名位有望,闻道则寤寐不安,趋营则终朝不息,二疑进退,两心交战,逡巡之间,十失六七;下等之士,二时已过,蹉跎暮年,筋力衰微,心神已丧,虽不免有噬脐之叹,然若精心励志,犹可十救一二。全经主旨在论述胎息服气以养生延命。认为养生当如婴儿之在母腹,胎息服内气,心处无为之境,内忘双忘,据固守一,自能精满气全,五脏安和,强身而延年。载《道藏》第五百六十九册。

周易稗疏[四库本]

周易稗疏[四库本]

四卷,附《考异》一卷,清王夫之撰。是编为读《易》时随笔札记,故不全载经文。考辨疑义,言实义切,力排汉晋易学玄虚附会之弊病,较前说《易》之家,此最有根据者。有《王船山遗书》本、《续经解》本。是书每条祇举经文中数字及标目,不全载经文。凡有疑义,则爲考辨,不逐卦逐爻解说。大旨不信宋陈搏之学、汉京房之术、宋邵雍之数,力排先天诸图、纬书杂说。认爲“《易》列八卦,分为八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三圣立教昭然,从未有五行之说。五行始于《洪范》,乃言天之所以协民居而爲民用之所需者,人君当修治之,以厚民生而利其用,与变化鬼神之道,全无干涉。”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狂夫之言

狂夫之言

三卷。续狂夫之言二卷。明陈继儒撰。书名 《狂夫之言》,取自汉晁错传中之语。此书内容为杂论古今得失,才辨颇为纵横,但见解往往失之偏颇。如他说佛家能养鳏寡孤独;又说颜子端居不动是在以身讽孔子;左丘明《春秋内传》非有意于发明孔子等等,均为异论。又如:“或曰:仁者寿而颜子夭,何与?余答曰: ‘颜子太老成,当三十之年,正当发散,而件件务在收敛,春行冬令,所以早凋。’又问曰:‘以颜子之贤,进无功业,退无著述,何与?’余曰: ‘张仪有云:苏君之时,仪何敢言!况孔子在乎。虽然,春秋有孔子,是天地无限灵秀之业生他出来,山东一隅,地有几许大,却又出一颜子?此应是余气所生也。余气岂能做得功业?文章纵能做得,亦不过剩水残山而已。故有尧舜之父,而遂有不肖之丹朱、商均,有孔子之父,而遂有先卒之伯鱼,大要坐在气薄耳。……大块之上,必无嘉苗; 松柏之下,必无茂草。颜孔同时,幸亦在此,不幸亦在此。”持论也极为偏驳。此书据《宝颜堂秘笈》所载为五卷,大概是将正集三卷和续集二卷合在一起,合称为五卷。此书收入《眉公十种藏书》之中,有 《宝颜堂秘笈》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此排印《丛书集成初篇》单行本。

禅林类聚

禅林类聚

凡二十卷。元代道泰、智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本书系就诸祖语录、传灯录等,收集禅家诸师之机缘语要而成,内容包括帝王、宰臣、儒士、佛祖、法身、佛像、伽蓝、殿堂、塔庙、丈室、门户、禅定、经教、尼女、戒律、礼拜、缘化、神异、问疾、服饰、法器、斋粥、香灯、狮子像、龟鱼等一○二类。其中有关禅家之示众、师家与学人之问答商量、参究之问话、禅家之行实等收录最多,亦散见释尊行迹、佛弟子之问法、印度诸师之议论问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