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鲁迅先生三则

作者:萧红
忆鲁迅先生三则

本集由三则文字组成:《鲁迅先生记》《在东京》《回忆鲁迅先生》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病在上海过世。当时,作家萧红正在日本东京,延迟知道消息,震惊之余,悲痛不已。写《在东京》一文以哀悼。 之后,萧红回国,与夫人许广平时常会面,到家里叙旧,家中有一尊灰蓝色的花瓶,里面种着万年青,一冬不死。萧红每次去,花儿长青,只是花瓶由随处摆放,最终安置在先生遗像前。 战火起后,人们搬家离开北平,花瓶被放到了鲁迅先生墓地,因为人们南渡,墓地失去照顾,墓草都长得很高,埋没了花瓶,也遮盖了先生的瓷像。但是无论走去多远,过去都少年,逝去的人都会被记在心上。 集中最后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篇幅最长,讲述了萧红和鲁迅先生一家的点点滴滴,深挚的友谊,平实的记录,是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鲁迅先生,了解先生一家生活状态的一手珍贵资料。

猜你喜欢的书

双城记

双城记

英国作家狄更斯1859年写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要情节线索,展示了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到九十年代上半叶法国、英国的复杂社会关系,描绘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贵族的专横残暴以及人民群众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与压迫者的殊死斗争。农家之女狄尔斯的姐姐、哥哥惨遭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迫害,抱恨死去。医生梅尼特在侯爵府中目睹惨状,写信给朝廷陈述事情经过,但信却转到侯爵手中,侯爵兄弟俩派人将医生投入巴士底狱。医生的女儿路茜由医生的朋友送往英国。医生在狱中写下“文件”,记载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俩的罪行。梅尼特被囚禁十八年之久出狱,逃往英国伦敦。女儿路茜与化名的法国青年代尔那和英国青年卡尔登成为朋友,她爱上了代尔那。医生虽已觉察到代尔那就是侯爵的儿子,仍旧同意女儿和代尔那结婚。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侯爵之家已经受到惩罚。代尔那早已放弃财产与贵族头衔。1792年,代尔那在法国被捕,落入革命者得伐石夫妇手中,而得伐石太太就是与厄弗里蒙地侯爵有深仇的狄尔斯。代尔那被判处死刑。卡尔登与代尔那面貌相似,冒名顶替,救出代尔那。医生一家安全离开巴黎时,卡尔登从容地上了断头台。作品表现出作者博爱和宽恕一切的观点。与狄更斯过去的作品比较起来,这部小说中幽默的笔调减弱,占优势的是忧郁感伤的情绪和紧张的戏剧性情节。

辽文萃

辽文萃

辽代诗文选集。七卷。清王仁俊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辑成。王仁俊,字捍郑。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卒于民国二年(1913年)。江苏吴县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于上海创办实学报馆,后随张之洞,任存古学堂教务长,至北京任学部图书局副局长,兼大学堂教习。中年以后致力于金石文字研究。著有《辽史艺文志补证》、《西夏艺文志》、《西夏文缀》等。王仁俊因先秦直至明各代均有诗文总集,而只有五代及辽尚缺,遂潜心搜辑。光绪二十四年辑成。后来见及缪荃孙辑的《辽文存》,遂将《辽文萃》中与之复出的均删去,剩一百余篇,编为四卷。故本书当与《辽文存》并行合用,作为《辽文存》之补编,方可见有辽一代现存诗文之概貌。本书正文四卷,《补遗》一卷,《作者考》一卷,《逸目考》一卷。其分类体例亦与《辽文存》大体一致,分诗、诏令、策问、文等。因本书为避与《辽文存》重复,删却的自是辽文中之重要部分,故难免影响其独立性。但亦正因此,本书所补《辽文存》之不足,自有其独到而不可或缺的作用。故《辽文存》必须配以本书方为完璧。而本书虽补了《辽文存》部分缺漏,但仍有遗佚,舛误失当之处也还有。而仍不失为填补辽文总集缺如的有用资料性总集之一。本书有光绪三十年(1904年)无冰阁刊本,及《辽海丛书》本(见第六集,金毓黻辑,后附《辽史艺文志补正》一卷,辽海书社1931—1934年排印本)。

八闽通志

八闽通志

福建地方志。明陈道修、黄仲昭纂。八十七卷。仲昭,名潜,字以行,人称未轩先生,福建莆田人。成化进士。授编修,官至江西提学佥事。后乞归专事著述。有《未轩集》、 《兴化府志》、 《延平府志》等。八闽,为福建省别称。源于古闽地,因宋设八府、州、军,元分为八路,故名。其在修志问题上,主张发凡立例,“大要以遵国法,极时弊为主。”并认为:志所载当详其所应详,略其所应略,要旁搜博考,凡群之所有,事无巨细,莫不备载。始修于明成化二十年(1485),书成刊行于明弘治三年(1490),翌年又有递修本。为福建省第一部省志。计八十七卷,统十八类四十二目。每一类均按省、府、州、县顺序叙述,体例较为严整,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于舆地中较为完整”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顾随著,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他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谈出不同凡响之处。本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楞严经略疏

楞严经略疏

《楞严经略疏》,简称《楞严略疏》。佛典注疏。明崇祯十一年(1638)元贤述。十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书首《缘起》称,作者曾于明天启四年(1624)撰《翼解》二卷,后“广《翼解》而作《略疏》,间亦博采众说,融为一家之言”。本书撰成后即刻印流布。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佛在净居天,光照文殊顶,文殊复以光照金刚密迹主顶,金刚请问法灭之后,云何文殊广利众生?佛言:当于东北方大振那国五顶山,游行居住,有秘密心咒,并画像、坛印、等法,先说十八大陀罗尼,次说八字秘密心陀罗尼曰:唵,阿末啰吽却哳啰,次说画像法,坛法,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