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见闻录

作者:阮旻锡
海上见闻录

编年体史书。作者阮旻锡,字畴生。福建厦门人。曾入郑成功储贤馆为幕僚。后据亲身经历和世间传闻及杨英《从征实录》、佚名《海记》等整理成该书两卷。记载了自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间郑氏四代领兵抗清、经营台湾的史事。书以年月为序,并用清、南明两种纪年,称郑成功为“赐姓”,称郑经为“世藩”,称明郑政权曰“海上”。虽撰于清初,然无一“伪”、“逆”字样,殊难可贵。生前未刊。1911年商务印书馆据金山抄本整理出版,收入《痛史》第14种。后又出标点本一种。然均脱误较多。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24种出版。1980年5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宗洽《海上见闻录定本》, 是本为张宗洽以新发现的福建同安抄本为底本,参校《痛史》本和福建省图书馆藏抄本整理而成。

章节列表

升序↑

阮旻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本书内容分为6类,收录中国佛教史籍35种。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经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例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史料,旁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部分的错误予以纠正。每种书下,列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再详论其内容体制、特色或优缺点及其学术价值。本书名为“概论”,实际上是一本研究佛教史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典籍的目录,有重要参考价值。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原书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施行「三皇中元祈请大斋」之科仪。依次向东、南、西、北四方九垒三十六地(每方九地)皇君礼拜忏悔,启告祈祷社稷之尊隆、庶民物之康阜,希望土皇君「降大慈之恩、流罔极之泽、垂救度之福、赐更造之仁,使道达神气、和合灵官卫护某身,原赦宿新无量罪咎,矜奖即今,改悔丹诚」。并希望:「以是功德,归流某七庙之灵九玄七祖,一切先亡同得离幽苦、上升福堂、转轮成真、利祐见在,使陵庙坟基肃宁,殃注断绝,官宅安稳,怪梦消除,二仪交泰,则七曜调明风雨,以时暄凉应节,黎庶咸安,兵戈止息,天下太平,丑虏归降,某所苦某病即蒙差愈,或官司盗贼即得免过,众灾度脱寿命延长。皇家道德日盛,四海灾消祯祥云集。八节安和,一切群生咸蒙福庆,俱服正教。同归自然得道之后,与皇合真。」按本书所载科仪及上启文辞,与《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几乎完全相同,唯有三十六地皇君名号尊讳与三十六天帝君不同:两种斋仪原本当合编为一书,《正统道藏》编者误分为二。

春秋占筮书[四库本]

春秋占筮书[四库本]

三卷,清毛奇龄著。此书取《春秋》内、外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代《易》学。实为《易》作,不为《春秋》作。自汉以来,言占筮者不一家,而取象玩占存于世可验者,莫早于《春秋》。故从《春秋》推求古代筮法,实能探本溯源。《西河合集》本。此书采摭《左传》、《国语》(合称《春秋内外传》)中所载占筮之例,以揭明古人之《易》学,故名曰《春秋占筮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自汉以来,言占筮者不一家,而取象玩占存于世而可验者,莫先于《春秋传》。

参同契阐幽

参同契阐幽

《参同契阐幽》是清时期北宗龙门朱元育所作,内里对《参同契》进行内丹学的解释,不同于许多丹经中用语晦涩,条理分明,语句直白,力图将内丹术讲解清晰,并开篇就阐述了阴阳之在内丹中的奥妙,直指其为核心首要关节,分析阴阳理论在内丹学中的呈现和应用。

鬼曲

鬼曲

新诗。初载1934年9月《现代》第5卷第5期。初收《老舍新诗选》。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3卷。这是一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诗,据后面的说明原是作者想写的长诗的小引子,是他的“梦中之梦的头一个梦”。在梦中我孤独地在黑暗中行走着,摸索着,渴望着光明,然而听到的却是“操着鬼语”的海水与夜的交谈,见到是载着白骨和死亡的船驶过,我于是瘫在岸上把自己交给命运。

大慧度经宗要

大慧度经宗要

将说此经六门分别。初述大意。次显经宗。三释题名。四明缘起五者判教。六者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