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

作者:黎庶昌
曾文正公年谱

清黎庶昌编,李翰章审订。十二卷。附于《曾文正公全集》。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印刊。是谱记嘉庆十六年(1811)至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生平。谱内引用大量奏稿详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办洋务、处理教案等情况。系据曾氏遗稿、日记及所见所闻厘订而成。始于嘉庆十六年 (1811),迄于同治十一年 (1872)。是研究曾氏生平言行的第一手资料。1986年岳麓书社易名为《曾国藩年谱》再次刊行。有光绪二年(1876)刊本。

黎庶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

中国最早的测量学专著。刘徽撰。公元263年刊行。原名《重差》,附于《九章算术注》之后。唐代改为单印本。因书中第1题为测算海岛高远,故此得名。唐代有李淳风注本。宋元丰七年(1084)后收刻入《算经十书》、《丛书集成初编》。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现传本系清编《四库全书》时抄自《永乐大典》。该书曾被译成日、英、俄等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发行。刘徽(约225—295),中国古代数学家,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据考证系现今山东临淄或淄川一带人。他曾运用极限思想研究了圆面积和圆锥、圆台体积公式,提出了解线性方程组的互乘相消法(和现在的加减消去法一致),还引进了正、负数的定义和加减法运算法则。他在“以类合类”的思想指导下,将《九章算术》中的246个复杂数学问题,按其性质与解题方法分成9类,为中国数学更深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著作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本书共9题,都是利用测量(2次或3次)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第1题用重表法解决求海岛高远问题。第2题求松高问题。第3题用连索法解决望邑中的景差、邑方等问题。第4题用累矩法解决求谷深问题。第5题求楼高问题。第6题求波口广问题。第7题求望远中的水深问题。第8题求望津中的津广问题,第9题求临邑中的邑广问题。本书利用了相似形和勾股定理奠定了测量学的基础,也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地图学奠定了数学基础。英国李约瑟博士把该书的9个问题概括为9种情况,如“从海上测量岛屿高度”、“测量山上树高”、“测量远处一个有城墙的城市的大小”等等,并指出:“不管在军事上或非军事上,这些测量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又指出,那种把这部书描述成“实用三角学的九个问题”的作法是一种误解。

内经知要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颐生微论》、《伤寒括要》等著作。本书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是《内经》的节注本。约五万字。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八类。分类系统,选材精当,注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实为学习《内经》的一部较好参考书。为后人所重,流习甚广,为学习 《内经》必读之书。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语,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阊传万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赵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影印本。杨春波《论李中梓的学术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医药》1963.8)、徐荣斋《略论李士材学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2),可供参考。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道教书籍。又称《觉世篇》、《觉世真经》,简称《觉世经》,底本出于《藏外道书》。

约檀河之水

约檀河之水

1920年发表的处女作《约檀河之水》,是张资平的早期作品,大多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和金钱势力对他们的束缚,体现了反封建、渴求解放的思想,这与当时的时代潮流是相吻合的,使得他成了前期创造社中仅次于郁达夫的重要小说家。20年代中期以后,张资平小说创作的重点发生了转移,三角、四角乃至多角恋爱成为他小说创作的主调,令他红极一时,拥有大批的读者。恋爱小说给张资平带来了广泛的声誉,也给他带来了相当多的批判。

金岳霖回忆录

金岳霖回忆录

本书是哲学家金岳霖晚年亲自撰写的一部回忆录,是颠覆世人印象的人生传奇之作。金先生一眼望去便是哲学家,他“浑身散发着哲学家的味道”,然而他的内在却流淌着名士风流,一生笼罩在传奇中。它回忆了自己在人生、情趣、交友三方面的经历,彻底颠覆了这位哲学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原了他真实的人生-----一位游离于学问之外忘情于山水之间却成就了一番大业的人。它叙述了自己学术及学术之外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生活中的大师级学者的人格与情趣。本书情趣盎然,可读性极强,吸引力很大。读者如沐春风,如同和一位极具生活情趣的老人聊天,可以得到与读其学术著作天壤之别的感受。这部回忆录,让人得到生活的感悟,人生的喟叹,回归人类本性的呼唤。通过这部书的传奇回忆,能给我们启迪:我们今天怎么做人?

一梦漫言

一梦漫言

《一梦漫言》这本书,是明末清初的高僧见月律师的口述自传。见月律师(1601-1679年),即释读体,字见月,是宝华山律宗第二代祖师,亦是中兴律宗的一代宗师。《一梦漫言》为见月律师七十三岁时所撰,回忆了其一生的行脚参学的经历。从青年时期的游历,到舍俗出家,然后不远万里,行脚求戒,继而追随三昧和尚弘传戒法,主持宝华山,匡扶佛制,利益众生,住持正法。其事迹读来感人至深,足以激励人增进品德,树立大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影响深远的高僧自传。弘一大师在读到本书后曾感叹说:“执卷环读,殆忘饮食。感发甚深,含泪流涕者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