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目分注补遗
作者:芮长恤芮长恤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钦定四书文
四十一卷。清方苞 (1668—1749)等奉敕编撰。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时曾充一统志馆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系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 “桐城三大家”,著述颇多。有 《方望溪全集》、《钦定四书文》(简称 《四书文》)。包括化治、正嘉、隆万、启祯及国朝五集。乾隆元年 (1736)清政府为了科举考试和进一步禁锢人民思想的需要,令方苞等人编撰此书,目的是“俾学者童而习之,日以义理浸灌其心,庶几学识可以渐开而心术归于正也”(《序》)。全书所选文章之主旨必在“制义”,方氏以为明时文章大体四嬗,故划为化 (成化)治 (弘治)、正 (正德)嘉(嘉靖)、隆 (隆庆) 万 (万历)、启 (天启) 祯 (崇祯)四个间断共四百八十六篇明人文章,并按四书之体例,依次编纂排列。“每篇皆抉其精要评论于后”(《序》)。书中有强烈的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的色彩,其分类也未必恰当,是为之弊。然其 “文章必随时而改”、“文必清真雅正”等观点则是可取的。该书最早版本是乾隆五年 (1740)刊印本,后有四十一年、四十四年重新校刊本,《四库全书》本。
江南经略
兵书。明代郑若曾撰。全书共8卷。每卷又分二子卷,附图一百八十五幅,计十余万言。为作者在完成海防专著《筹海图编》后,为使“江海巨防相为表里”而续作的江防专著,为军事地理之作。其中有兵器总论、火器论、处置焰硝论、制火球法附录、海船论、福船论、沙船论、黄鱼船议等。该书为江南御倭而作,亦论及如何镇压农民起义。每卷又分二子卷。卷一之一为兵务总要,之下为江南内外形势总考。卷二至卷六分述苏州、常州、松江、镇江4府所属山川险易、城池兵马及农民起义据点。卷七论战守事宜。卷八则杂论战具战备。此书针对江南倭患提出抗御之策,多权宜之计,但就江海险要、道路冲僻、守御缓急、地形水势等方面的分析述说,多为作者亲历探考,亦有可取之处。
细说民国创立
本书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孙中山创办兴中会至1912年民国成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七次起义、“苏报案”、保路风潮、武昌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蔡元培自述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 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 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蔡元培自述》是蔡元培先生的自传以及自述性文章的合集。
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
吕思勉著,十五篇。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其影响覆盖整个东亚。理学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故吕思勉在其上海沪江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理学家的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写作了这本《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发展的读本。
诸星母陀罗尼经
密教经典。唐法成译。一卷。谓释迦牟尼应金刚手菩萨之请,先论说供养星法与八星秘密心咒,然后宣说诸星母陀罗尼及其功能、供养法。又谓依法持诵满九年者,无死畏,无星宿堕落怖畏,亦无月宿作恶怖畏;能供养诸星,诸星亦随其愿而授予之。本经历代经录均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入,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二十一卷。异译本有唐法天译《圣曜母陀罗尼经》一卷,见载于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