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作者: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近人梁启超撰。五节。为纪念《申报》创办五十周年而作,载《最近之五十年》中(1923)。该文以中国人学习西方为线索,把五十年来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分为学习西方坚船利炮、政治制度和文化三个时期。指出第一期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有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的兴办等。第二期从甲午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但政治运动完全失败,只剩下废科举算是成功。第三期,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并认为经过一番改造之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收入《饮冰室合集》。

猜你喜欢的书

莫斯科日记

莫斯科日记

《莫斯科日记》是德国学者本雅明1926年底至1927年初访问莫斯科的所见所闻,他以城市“相面师”的眼光,将其间有意义的细节,身边琐事,思想和世界中的新鲜因素,非常规的个别事物,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微观语言表达了出来。

七修类稿

七修类稿

明郎瑛撰。五十一卷,续稿七卷。瑛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博综文艺,积其见闻杂考成编。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类,正续稿皆然,即取“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之义名书,凡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字,成书于嘉靖年间。国事类记元明史事,如朱元璋起义、张士诚、陈友谅始末、郑和生平、明代科场等颇悉,足资参证。间杂丛考,其载杭州宋官署考,为《咸淳临安志》及西湖各志所未详;记明初进茶各种名目和漕河开凿工程等,亦皆《明会典》及《明史》诸志所未及。有关诗文、小说的考评,亦较有参考价值。余多因袭前人,少创见,且多舛谬,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多予以辨证。其天地、奇谑类亦多涉神鬼迷信。有明嘉靖刊本,十六册,藏北京图书馆,善本。中华书局《明清笔记丛刊》排印本。

装潢志

装潢志

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论著,一卷。明万历间周嘉胄著。提出“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的观点,认为“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必须有高明的医生,保存古代书画,不可不究装潢。作为一种工艺,需要主人对于装潢的“精富”,“参究料用尽善,一一从心,乃得相成合美”。指出“凡重装尽善,如超劫还丹,机缘凑合,岂不有神助耶?而宾主定当预为酌定装式,彼此意惬,然后从事,则两获令终之美”。并就“审视气色”、洗、揭、补、衬边、小托、全、式、镶攒、覆、上壁、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囊、染古绢托纸、治画粉变黑、忌、手卷、册叶、碑帖、墨纸、硬壳、又方,治糊、用料、气候以及环境等问题作了简要论述。《美术丛书》、《画论丛刊》据《昭代丛书》本收录。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陈氏尚书详解

陈氏尚书详解

五十卷。陈经(生卒年不详)撰。经字显之,一字正甫,江南西路安福(今属江西省)人。一说福建长溪人。南宋经学家。庆元间进士,官至奉议郎、泉州泊干。经一生嗜书成癖,启益后学为多。所着除《尚书详解》之外,尚有《诗讲义》、《存斋语录》诸书,已失传。经该书自序称“今日语诸友以读此书之法,当以古人之心求古人之书,吾心与是书相契而无间,然后知典、谟、训、诰、誓、命皆吾胸中之所有,亦吾日用之所能行”。其说近似陆九渊“六经注我”之说,当属金溪学派。陈氏注解《尚书》,多取古人注疏,间出新义,往往发先儒之未发,疏解亦较为详明。此书成就不及蔡沈《书集传》,与林之奇《尚书全解》、夏僎《尚书详解》不相上下。该书有聚珍本、闽覆聚珍本。

圣持世陀罗尼经

圣持世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玄奘所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本也。先说持法,次说诸咒,诸印。